中学教师资格证美术(统考)

《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一课的导入如下:出示徐悲鸿《奔马》、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七七”的号角》等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意义。指出: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出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但在当时,以画笔为武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运动的最多的是木刻家和漫画家。问题:本节课的导入方法有什么优点?设置导入方法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题目

《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一课的导入如下:出示徐悲鸿《奔马》、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七七”的号角》等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意义。指出: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出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但在当时,以画笔为武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运动的最多的是木刻家和漫画家。问题:本节课的导入方法有什么优点?设置导入方法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是某教师对《光耀千古的诗坛》一课所设计的导入



回答问题:
(1)上述课堂导入的设计存在哪些问题?
(2)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
解析:
(1)好的导入能够起到凝神,点睛的作用。该老师在导入环节注意到知识的前后联系,也考虑到采取图片等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兴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导入环节也存在问题。
首先,导入环节,只是对新课的导入,课堂教学的重点仍在于新课内容的教学。所以导语不宜过长,一般三分钟以内必须转入正题,该老师导入时间用了10分钟占到整个课堂的1/4,过长会喧宾夺主,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其次,步骤二没有体现有效性原则,导入的事例必须要和主题或者重点相联系,不要只和课文沾边。导入应该为教学服务,并有利于教学,与教学相隔甚远甚至无关的导入,是无效的导入。该老师的猜图游戏结束后并没有适时地提问,和本节课的教学脱离。
(2)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学导入的功能,历史教师要考虑导入设置和使用的原则。
①趣味性原则。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学艺术,善于点燃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一堂历史教学课来说,导语的趣味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
②衔接性原则。首先,导语应使学生将已知的历史和新知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其次,导语要解决学生在学习历史新知前所出现的认知结构上的不协调,以及由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心理上的不协调。
③启发性原则。富于启发性的导语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还能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
④有效性原则。导入必须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结合学生情况来设计。导入的事例必须要和主题或者重点相联系,不要只和课文沾边。导入应该为教学服务,并有利于教学,与教学相隔甚远甚至无关的导入,是无效的导入。
⑤简短性原则。导语不宜过长,一般三分钟以内必须转入正题,时间过长会喧宾夺主,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2题:

在欣赏《自由引导人民》一课中,适合作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是( )。


A.模仿画中人物的动作进行游戏表演
B.识记教材中关于作品描述的知识点
C.以讨论的方式探究作品的内涵和形式特征
D.通过观看法国大革命专题片了解时代背景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对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的理解。"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课程目标。这一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欣赏《自由引导人民》一课属于欣赏类课程,因此在欣赏《自由引导人民》一课中以讨论的方式探究作品的内涵和形式特征有利于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C项正确。

A、B、D三项:“模仿画中人物的动作进行游戏表演”;“识记教材中关于作品描述的知识点”;“通过观看法国大革命专题片了解时代背景”。这三项都过于片面。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3题: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什么?()

A.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了哪些具体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B.学生在这节课上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技能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

C.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D.学生在思想,观念,认识等方面有哪些感悟与提升


正确答案:A

第4题: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PPT展示《鲁迅先生》的版画、油画和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三幅作品最喜欢哪一幅?带给我们什么样不同的感受?
学生评述自己喜欢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小结:三幅作品分别是版画、油画和国画作品,版画有着独特的表现效果,揭示课题《木刻版画》。
活动二:直观感知
1.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作品,老师提出问题:版画的起源在那里?说一说木刻版画的发展历史。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世界上最早的版画起源于中国唐代;木刻属于版画的一种;创作木刻兴起与欧洲19世纪,其特点是由创作者自绘、自刻、自印,刻制、印刷,过程也是使画面效果丰富、完善的过程。
2.学生说一说木刻需要的工具,教师总结:有木板、刻刀、油墨、纸张。
活动三:形式分析
1.出示木刻作品图片,并展示木刻的雕版教具和刻刀。提问:独特的工具使木刻具有什么样的独特的效果?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作品因为工具和制作工艺产生独特的木味和刀味,和其他的绘画类型相比有独特的感染力。
2.引导学生欣赏罗清桢《逆水行舟》,并提问: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作品表现了六个船夫艰难地拉引着载重船只的情景;
3.继续追问:作品的线条有什么特点?色彩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从画面效果和木刻的特点去观察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教师总结:作品线条坚劲有力,粗细疏密变化丰富,塑造形体突出;色彩只有黑白两色,单纯、简洁、明快、对比强烈。使得作品产生出震撼人心的力度之美。
4.展示吴凡作品《蒲公英》,提问:这幅作品和刚才的《逆水行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都是木刻版画作品;但是《蒲公英》是彩色的,整幅画画像中国画一样优美、空灵,有很强的抒情性。
总结:木刻分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以黑白木刻为正宗,黑白木刻以画面强烈的黑白对比,刚健分明、予观者以视觉上的震撼。
活动四:示范讲解
以校园一角为主题示范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技法并讲解制作过程:画稿-刻版-印版。同时强调刻刀的正确使用和力度的把握以及线条的表现。
活动五:实践展评
1.任选主题进行黑白木刻版画创作练习。
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构思、刻刀的使用、线条的表现。
2.鼓励学生主动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从构思、线条、画面效果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活动六:小结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感受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真挚情感,体会木刻版画的艺术美,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课后把刻好的作品进行印刷。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版画的分类?
2.教师要如何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答案:
解析:
1、依据制版时采用的物性版材,版画可以分为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以及其他版种(如石膏版画、纸版画、电脑版画等)。
依据印刷方式,则可分为凸印版画、凹印版画、平印版画、漏印版画。
依据使用色彩的多少来分,则有单色版画和套色版画。
依据印数多少可分为独幅版画和多幅版画。

2、在我看来,教师要了解美术课堂性质,从美术课程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整体高度来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设计生动优美的画面,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中感受美。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欣赏美的情趣。在开展欣赏活动时,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才能激发其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第三,多样化教学,让学生创造美。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美术教学,比如让学生表演情景剧,进行手工比赛或者绘画比赛等,使学生充分地欣赏美和创造美,从而拓展美术课堂学习的空间。

第5题:

课前引导学生欣赏准备的图像资料。组织学生到附近具有一定艺术格调的楼馆等场所参观,感受这些场所特有的审美韵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这些室内环境设计或生活中的摆设、物品与生活中的一般用品有何不同?给人以怎样的审美感受?使人品味出什么样的情调?(启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进行欣赏分析。)

学生之间可进行简短讨论以相互启发、引导,进入思考情境。
(1)本案例应用了什么导人方法,请说明导人的目的是什么?

(2)在教学中应用导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1)第一:依据课程标准评价分析导入方法。第二:从作用、优点方面对导入人的目的进行分析。

(2)从作用、特征方面对导入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6题:

案例:
根据《时代风采——中国油画》一课的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1)导入:利用视频仪放大当代优秀的油画作品。
请学生欣赏。发表个人观点。
设问:油画是由欧洲传入中国,中国现代油画如此精彩,它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
(2)教师讲述中国油画发展史。
(3)学生欣赏名家油画作品,谈体会。学生重点欣赏常书鸿《G夫人像》、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罗工柳的《地道战》、王式廊的《血衣》等。
(4)和学生坐一起讨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问题。
问题:本堂课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其优点有哪些


答案:
解析:
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美术是视觉艺术,因此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在教学的环节中应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及时地沟通,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掌握情况的同时,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讨论的方法是生生之间进行沟通,能够通过不同学生意见的发表,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第7题:

案例:
《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一课的导入如下:
出示徐悲鸿《奔马》、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七七”的号角》等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意义。
指出: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但在当时,以画笔为武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运动的最多的是木刻家和漫画家。
问题:本节课的导人方法有什么优点 设置导入方法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导入切合本课的课程内容.能顺利地进入本课的内容,且这样的导入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为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奠定很好的基础。
设置导入需要注意:明确目的,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但是在每一节不同学习领域,就有着更明确的目的。语言精练,一节课的时间45分钟,不宜在导课环节中花费太长的时间。过于花哨的导入既没有美感,也不能取得良好的引导效果。好的导课,必须争取在较短时间内,用精练的语言,达到预期的目标。富有创意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注意通过新颖有趣的导课来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8题:

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设计学生急于解决而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一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悬念而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

A.直接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人

D.悬念导入


正确答案:D
考查悬念导入的含义。

第9题:

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  )。

A、旧知导入
B、实验导入
C、问题导入
D、直接导人

答案:A
解析:
旧知导入是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故本题选A。

第10题:

本节课你是如何进行导入的,为什么这样导入。【教学实施】


答案:
解析:
本节课我通过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进行导入。《爱我中华》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相信每个人都能哼唱起来,通过熟悉的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迅速走进课堂,同时这首歌是反映我国少数民族的歌曲,也能够引出今天的课题。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