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问答题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根据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和条件,采取针对性措施。
(1)防止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
①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特别是要加强肉联厂对畜、禽的宰前检疫和宰后的兽医卫生检验,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②防止被沙门氏菌感染或污染的畜、禽肉进入市场,禁止食用病死的畜、禽肉类。
③加强肉类食品在储藏、运输、加工、烹调或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卫生管理。
④注意操作卫生,避免生、熟食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⑤食品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
(2)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生长繁殖:低温贮藏并尽可能的缩短存储时间;
(3)食用前彻底灭菌:
①各种生食品食用前要蒸熟煮透。如彻底杀灭肉类中可能存在的沙门氏菌,应使肉块深部达80℃并持续12min以上或肉块重量1Ikg以下,持续煮沸2.5~3h,禽蛋类应煮沸8min以上。
②剩余饭菜和存放时间达4h以上的熟肉或肉制品,食用前必须回锅。
③生吃食品食用前要洗净、消毒。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 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其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2)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有:
①致病菌污染食物;
②贮存方式不当,致病菌在食品中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③食用前未加热或加热不彻底,未能杀灭致病菌或破坏毒素。
3)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主要有三点:
①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生产、储存、运输、销售,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卫生规范操作,生、熟食避免交叉污染;
②低温短时间储存,控制细菌繁殖;
③在食用前彻底加热以杀灭细菌。

第2题:

发芽的马铃薯食物中毒的原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1)中毒原因:马铃薯(土豆)发芽后可产生较高的有毒生物碱一—龙葵素,食后可引起中毒。
(2)中毒症状:潜伏期为数10分钟至数小时,出现舌、咽部麻痒、胃部灼痛及胃肠炎症状;瞳孔散大,耳鸣等症状,重病者抽搐,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3)预防措施
①马铃薯应存放于干燥阴凉处或经辐照处理,以防止发芽。
②发芽多的或皮肉变黑绿者不能食用。发芽不多者,可剔除芽及芽基部,去皮后水浸30~60min,烹调时加些醋,以破坏残余的毒素。

第3题:

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基本条件。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情判断。


正确答案: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和神经型食物中毒。
(1)胃肠型食物中毒:潜伏期短,常在进食后半小时、数小时,大多在24小时内出现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2)神经型食物中毒:是因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潜伏期12-36小时,最短为2小时,长者可达10天。起病突然,病初可有头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稍后由于眼内外肌瘫痪,可达10天。起病突然,病初可有头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稍后由于眼内外肌瘫痪,出现眼部症状。

第5题:

简述脾切除术中可能发生的严重意外、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1)脾蒂撕裂:多由于操作粗暴、牵拉过度所致,现已相对较少发生。预防关键在于注意熟悉解剖、操作轻柔、细心谨慎;
(2)脾蒂钳脱落:通常发生在脾脏周围粘连严重且解剖欠清楚的病例。在解剖欠充分的情况下大块钳夹,则易于脱落。预防的关键在于,必须尽量充分分离脾周围组织,在解剖显露良好的情况下,再行脾蒂钳钳夹。如预先将脾动脉结扎,则更为安全可靠;
(3)胃大弯和胰尾损伤:多由于手术野显露不良,盲目分离所致。预防重点在于,力求解剖充分、暴露良好、清晰辨认、再行剪切,脾胃韧带及脾蒂处理尤需注意。

第6题:

简述静脉输液时发生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原因:主要由于输液过程中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原、死菌、游离菌体蛋白、药物成分不纯等引起的发热。这些致热物质多来源于输液器具消毒灭菌不完全或在操作过程中被污染;或是输入的药液不纯;消毒保存不当被污染;或是开放式输液用橡胶管表面附着有硫化物等引起。
措施:预防发热反应的发生,首先是输液用具必须严格去除致热原;输液时严格无曲操作;输液用具的保管应注意避免污染。

第7题: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包括()。

  • A、防止污染
  • B、少量接触进行免疫
  • C、高温杀灭
  • D、控制繁殖

正确答案:A,C,D

第8题:

简述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二级预防措施:
(1)患者的住所或家庭的消毒与隔离。
(2)早期发现。
(3)家庭访视:a.多卧床休息;b.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疏质或半流质,补充足量维生素。c.不呕吐者可服“口服补液盐”。d.腹痛者予热水袋敷。e.有里急后重者,排便时不要用力过度,以免脱肛。f.肛周皮肤护理。g.慢性菌痢可选用“药物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h.服用抗菌药物前要留取标本送细菌培养。i.观察患者全身情况。
三级预防措施:
(1)患者要卧床休息。
(2)消化道症状重、不能进食的患者应予静脉补液。
(3)根据药敏试验或所在地当前细菌耐药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4)发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适当使用退热药。
(5)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患者的意识、瞳孔大小及其对光反射,末梢循环、尿量等。
(6)中毒性菌痢要采取以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抢救措施。

第9题:

食品烧得太熟了和食品保存不当不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1)告诫居民勿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查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3)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
(4)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