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单选题强夯法处理地基时,其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内,且每边应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并不宜小于3m。A 1/4~3/4

题目
单选题
强夯法处理地基时,其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内,且每边应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并不宜小于3m。
A

1/4~3/4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 )m。

A.3
B.2
C.1
D.5

答案:A
解析:
2020版教材页码P82-P85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 - 2/3 ,并不宜小于3m 。

第2题:

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下述地基处理范围()不正确。
A.多层、高层建筑物振冲桩应在基础外缘扩大1?2排桩
B.夯实水泥土桩处理范围应大于基础底面积,在外缘扩大1?3排桩
C.灰土挤密桩法在整片处理时超出外墙底面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小于2.0m
D.柱锤冲扩桩法处理范围可只在基础范围内布桩


答案:A,C
解析:

第3题:

强夯法施工中,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于(  )m。

A.2.0
B.2.5
C.3.0
D.4.0

答案:C
解析:

第4题: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并且不宜小于()

  • A、1/2~2/3,3m
  • B、1~1/2,5m
  • C、1/3~1/2,2m
  • D、1/4~1/3,1m

正确答案:A

第5题:

关于强夯法地基处理,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为减小强夯施工对邻近房屋结构的有害影响,强夯施工场地与邻近房屋之间可设置隔振沟
B、强夯的夯点布置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
C、强夯法处理砂土地基时,两遍点夯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7d
D、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与加固范围内地基土的性质有关

答案:C
解析:
A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条文说明第6.3.1条规定,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第6.3.10条规定,当强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临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B项,根据第6.3.3条第6款规定,强夯法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深度的1/2~2/3,且不应小于3m。
C项,根据第6.3.3条第4款规定,强夯法地基处理时,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2~3)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D项,根据第6.3.3条条文说明规定,实际上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夯锤重和落距以外,夯击次数、锤底单位压力、地基土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以及地下水位等都与加固深度有着密切关系。

第6题:

其他条件相同时,关于强夯法地基处理。下列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A. 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砂土场地大于黏性土场地
B. 两遍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砂土场地大于黏性土场地
C. 强夯处理深度相同时,要求强夯超出建筑物基础外缘的宽度,砂土场地大于黏性土场地
D. 强夯地基承载力检测与强夯施工结束的时间间隔,砂土场地大于黏性土场地

答案:B,C,D
解析:
A项正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6.3.3条表6.3.3-1规定,相同单击夯击能情况下,砂土的有效加固深度大于粉土、粘性土;B项错误,第4款规定,两遍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则砂土场地小于粘性土场地;C项错误,第6款,规范并没有规定强夯加固地基时,超出建筑物基础外缘的宽度砂土场地须大于粘性土场地;D项错误,第6.3.14条第2款规定,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间隔时间宜为7~14d,粉土和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宜为14~28d。

第7题:

为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采取下列哪些选项的措施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要求(  )

A. 采用桩基时,桩端深入液化深度以下的土层中的长度不应小于0.5m
B. 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人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0.5m
C. 采用加密法或换填法处理时,处理宽度应超出基础边缘以外1.0m
D. 采用强夯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

答案:B,D
解析:
A项错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3.7条第1款规定,采用桩基时,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黏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8m,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1.5m。
B项正确,第2款规定,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0.5m。
C项错误,第5款规定,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
D项正确,第3款规定,采用加密法(如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强夯等)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

第8题: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
深度1/2~1/3,并不宜小于( )。

A.1m B.3m C.5m D.10m

答案:B
解析:

第9题:

某基坑设计要求需进行强夯处理, 设计处理深度为 8m。 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

A.3
B.4
C.5
D.6
E.7

答案:B,C
解析: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 1/2—2/3, 并不宜小于 3m。“设计处理深度的 1/2—2/3”与“不小于 3m”可能有三种关系:


注意,超出 6m、7m 不经济,不宜采用。

第10题: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m。

  • A、3
  • B、2
  • C、1
  • D、5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