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问答题简述一罐法发酵工艺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一罐法发酵工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麦汁进罐方式
由于锥形罐的体积较大,需要几批次的麦汁才能装满一罐,所以麦汁进罐一般都采用分批直接进罐。满罐时间一般在20h之内。满罐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酵母的增殖速度、降糖速度、发酵周期。
A.酵母添加:
1.分批接种
2.一次性接种
B.通风供氧:
溶解氧不足→酵母增殖缓慢→双乙酰含量高、发酵度低
溶解氧过多→酵母代谢副产物增多→影响啤酒质量
C.发酵温度的调节与控制
①主发酵期:开启上段冷却带,控制流量使之与发酵产生的热量相抵消,并关闭中、下冷却带,以保证旺盛发酵。此时罐内温度上低下高,以加快发酵液从下向上对流,从而使发酵旺盛,降糖速度快,酵母悬浮性增强,加快双乙酰的还原,有利于啤酒的成熟。
②双乙酰还原期:此时关闭冷却,使发酵液温度自然升高至12℃,进入双乙酰还原期。
③降温期:控制锥形罐罐顶温度高于罐底温度,使对流情况转为由上向下流动。
④贮酒期:此阶段温度控制需打开上、中、下层冷却夹套阀门,保持三段酒液温度平衡,避免温差变化产生酒液对流,而使已经沉淀的酵母、凝固物等又重新悬浮并溶解于酒液中,造成过滤困难。
C.酵母的回收及排放
凝聚性啤酒酵母,啤酒发酵度达到凝聚点,啤酒酵母酒逐步聚集沉淀于器底,并且沉淀紧密。对于降温后的废酵母应即时排放。
D.发酵压力控制
发酵液中CO2是酵母的毒物,会抑制酵母繁殖和发酵速率,因此,主发酵阶段均采用微压,主发酵后期才封罐逐步升高,双乙酰还原阶段才升至最高值,以后保持至啤酒成熟。这样有利于排出一部分未被还原的双乙酰,而且可以防止酵母细胞内含物的大量渗出及对酵母细胞的压差损伤。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各项中,()是一罐法发酵的特点()是两罐法发酵的特点。


正确答案:酒液对流强烈、罐的利用率不高、酒损低、清洗剂消耗少;酒温降温较快、酵母沉淀较完全,酒液澄清度较好、容易摄入氧气

第2题:

简述小容器发酵酒发酵工艺


正确答案:1、拣选、清洗(5L罐中加2~3L果浆)
2、含糖量测定(17g糖转化为1度)
3、加SO2(40mg/L,偏重亚硫酸钾80mg/L)
4、混匀后加果胶酶0.15g/L
5、静置8h后加入酵母(35~40℃水化后加入)
6、加蔗糖(目标含糖量220g/L)
7、日常管理。发酵至此(比重维持不变)发酵罐盖子适量打开
8、压榨(纱布)
9、澄清、装瓶(虹吸式法去上清液静置澄清)

第3题:

由于一罐法发酵压力较大,所以酵母使用代数要()。

A.相应增加

B.相应减少

C.控制不变

D.越来越少


正确答案:B

第4题:

简述沼气发酵的工艺条件。


正确答案: 严格的厌氧环境,温度,pH值,接种物,发酵原料,搅拌,沼气池的有机负荷,压力,添加剂和抑制剂。

第5题:

简述发酵工艺的培养方法,特点和过程。


正确答案: 发酵工艺的培养方法,特点和过程:
(1)培养方法
①表面培养法,是以微生物在基质表面上进行培养的方法。随着所利用培养基种类的不同,它又分为固体表面发酵和液体表面发酵;
②深层培养法,是以微生物细胞生长于液体培养基深层(厌氧或好氧)进行培养的方法。
(2)特点:
①表面培养法:
A.缺点:a劳动强度大;b占地面积大;c产量低;d易污染。
B.优点:a简单易行;b投资省;c适用于小型生产。
②深层培养法:
A.缺点:a投资大;b生产要求条件高。
B.优点:a生产效率高;b占地面积少;c可认为控制。
(3)深层发酵工业的基本过程:菌种(或生物细胞)→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发酵液预处理→提取精制→成品检验→成品包装。

第6题:

简述摊饭法发酵的工艺特点。


正确答案:特点:冬季生产、酸浆水配料发酵、摊饭冷却、淋饭酒母作发酵剂,生麦曲作糖化剂。

第7题:

由于一罐法发酵压力较大,所以酵母使用代数要()。

  • A、相应增加
  • B、相应减少
  • C、控制不变
  • D、越来越少

正确答案:B

第8题:

简述一罐法发酵工艺


正确答案:麦汁进罐方式
由于锥形罐的体积较大,需要几批次的麦汁才能装满一罐,所以麦汁进罐一般都采用分批直接进罐。满罐时间一般在20h之内。满罐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酵母的增殖速度、降糖速度、发酵周期。
A.酵母添加:
1.分批接种
2.一次性接种
B.通风供氧:
溶解氧不足→酵母增殖缓慢→双乙酰含量高、发酵度低
溶解氧过多→酵母代谢副产物增多→影响啤酒质量
C.发酵温度的调节与控制
①主发酵期:开启上段冷却带,控制流量使之与发酵产生的热量相抵消,并关闭中、下冷却带,以保证旺盛发酵。此时罐内温度上低下高,以加快发酵液从下向上对流,从而使发酵旺盛,降糖速度快,酵母悬浮性增强,加快双乙酰的还原,有利于啤酒的成熟。
②双乙酰还原期:此时关闭冷却,使发酵液温度自然升高至12℃,进入双乙酰还原期。
③降温期:控制锥形罐罐顶温度高于罐底温度,使对流情况转为由上向下流动。
④贮酒期:此阶段温度控制需打开上、中、下层冷却夹套阀门,保持三段酒液温度平衡,避免温差变化产生酒液对流,而使已经沉淀的酵母、凝固物等又重新悬浮并溶解于酒液中,造成过滤困难。
C.酵母的回收及排放
凝聚性啤酒酵母,啤酒发酵度达到凝聚点,啤酒酵母酒逐步聚集沉淀于器底,并且沉淀紧密。对于降温后的废酵母应即时排放。
D.发酵压力控制
发酵液中CO2是酵母的毒物,会抑制酵母繁殖和发酵速率,因此,主发酵阶段均采用微压,主发酵后期才封罐逐步升高,双乙酰还原阶段才升至最高值,以后保持至啤酒成熟。这样有利于排出一部分未被还原的双乙酰,而且可以防止酵母细胞内含物的大量渗出及对酵母细胞的压差损伤。

第9题:

简述发酵工程制药的一般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发酵工程制药的一般工艺流程:菌种活化→种子制备→发酵→发酵液预处理→提取及精制→成品检验→成品包装。 

第10题:

简述苹果酸的三种发酵方法和工艺?


正确答案: 苹果酸的三种发酵方法分别是一步发酵法、两步发酵法、和酶法转化。
①一步发酵法是以糖质为原料,黄曲霉、米曲霉等直接发酵生产苹果酸。温度33~34℃,发酵40h,当残糖降到0.1%以下时放罐。
②两步发酵法也成混合发酵工艺,是先用根霉将糖类发酵成富马酸(或富马酸与苹果酸的混合物),再由酵母或细菌发酵成L-苹果酸。前一步称富马酸发酵,后一步称转化发酵。当华根霉6508发酵4~5d后,再接入膜醭毕赤酵母3130培养5d,苹果酸对糖的产率可达62.5%。
③酶法转化法相当于两步发酵法中的转化发酵。酶法转化是以富马酸盐为原料,利用微生物的富马酸酶转化成苹果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