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单选题地震中M>5的地震属于()。A 微震B 有感地震C 破坏性地震D 大地震

题目
单选题
地震中M>5的地震属于()。
A

微震

B

有感地震

C

破坏性地震

D

大地震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地震中,里氏震级的概念


参考答案:一次地震的强弱

第2题:

地震中M>5的地震属于()。

  • A、微震
  • B、有感地震
  • C、破坏性地震
  • D、大地震

正确答案:C

第3题:

地震中M5的地震属于()。

A.微震

B.有感地震

C.破坏性地震

D.大地震


参考答案:C

第4题:

简述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中定位方法、地震波、地震震级与烈度。


正确答案: 震源:地下深处发动地震,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震中是有一定范围,称震中区,震中区是地震破坏最强的地区。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
震中距:震中到地面任一地震台的水平距离。 等震线:烈度相同点的连线。
地震波:地震时,从震源区发出,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出来。
确定震中位置方法是由地震波的走时差(S-P)来确定地震台至震中之间的距离。有三个地震台站,且不在一条直线上,可根据三个台站求出的震中距用三点交会法确定震中位置。
震级是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就等于在震中距为100公里时,用同样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幅值以微米为单位的对数值。 
烈度是表示地面和建筑物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第5题:

横波与纵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间差,与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正比,由此可求出震中距。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地震经验表明,对宏观烈度和地质情况相似的柔性建筑,通常是大震级、远震中距情况下的震害,要比中、小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重得多,下列哪个选项是导致该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

A、震中距越远,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越小
B、震中距越远,地震动持续时间越长
C、震中距越远,地震动的长周期分量越显著
D、震中距越远,地面运动振幅越小

答案:C
解析:
地震动反应谱与震级和距离有如下关系:①随距离的增加,加速度反应谱逐渐变得比较平缓,但其最大值出现的周期无明显的变化。随距离的增加,加速度放大系数(DAF)在短周期部分变化较小,长周期部分则逐渐增加,周期越长则变化越明显;②同一距离处,随震级的增加,加速度反应谱值在长周期部分比短周期部分增加得快些;当震级较大时,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加速度反应谱的最大值出现的周期随震级的改变没有明显的变化。

第7题:

按地震的震中距可分为()

  • A、地方震:震中距在1000km以内的地震。
  • B、近震:震中距在1000km~1400km以下的地震。
  • C、远震:震中距在1000km~1400km以上的地震。
  • D、超远震:震中距在1400km~1800km以上的地震。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A.地震中道路旁出现的地裂缝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关

B.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横波产生的大振幅晃动

C.地震中发生的火灾很可能是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

D.地震中喷沙冒水的现象也是地震晃动产生的结果


正确答案:D
根据文中第二自然段第四局话“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一句可知A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文意。由文中第一段“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可知B项表述正确;由文中“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一句C项正确;根据文中“地震的晃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一句可知D项表述正确。

第9题:

在天然地震中,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发生4.0≤M<5.0地震的地震现场工作属于()地震现场工作。


正确答案: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