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问答题简述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及其过程。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及其过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电路交换的特点、通信过程及其适用场合。


正确答案: (1)特点:优点:信息传输时延小,为实时通信。缺点:信道利用率低;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存在呼损。
(2)通信过程:电路建立:在通信之前,在两个用户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信路径,该通路一直维持到通话结束。消息传送:当通路建立后,两个用户就可进行实时的、透明的消息传送。电路释放:当通话完毕,一方或双方要求拆除此连接,该通路即被释放。
(3)适应场合:电路交换适合于通信量大、用户确定、连续占用信道的情况等,而不适合于具有突发性、断续占用信道、对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

第2题:

简述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及应用场合。


正确答案: (1)电路交换连接:根据需要进行连接每一次通信会话期间都要建立、保持,然后拆除在电信运营商网络中建立起来的专用物理电路
(2)分组交换连接:将传输的数据分组,多个网络设备共享实际的物理线路,使用虚电路/虚通道(Virtual Channel)传输若要传送的数据量很大,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间,则采用电路交换较为合适;当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链路组成时,采用分组交换传送数据较为合适。

第3题:

请简述磁浮列车的分类及其基本原理。


参考答案:分类:常导吸引型,超导排斥型。原理:磁悬浮列车利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的原理,让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腾空行驶,创造了近乎“零高度”空间飞行的奇迹。
磁悬浮列车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两大类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极吸引力和排斥力的高科技交通工具。简单地说,排斥力使列车悬起来、吸引力让列车开动。
吸力悬浮系统:利用机车上的常规电磁铁和导轨上的铁磁轨道相互吸引,把列车吸上来,悬空运行斥力悬浮系统原理: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车轮和钢轨之间产生排斥力,从而将机车悬空运行。
常导型也称常导磁吸型,以德国高速常导磁浮列车transrapid为代表,它是利用普通直流电磁铁电磁吸力的原理将列车悬起,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10毫米左右。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500公里,适合于城市间的长距离快速运输。而超导型磁悬浮列车也称超导磁斥型,以日本MAGLEV为代表。它是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列车运行时与布置在地面上的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动斥力将列车悬起,悬浮气隙较大,一般为100毫米左右,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这两种磁悬浮列车各有优缺点和不同的经济技术指标,德国青睐前者,集中精力研制常导高速磁悬浮技术;而日本则看好后者,全力投入高速超导磁悬浮技术之中

第4题:

简述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比较。


正确答案: 电路交换
优点:
1.信息传输时延小
2.信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数据信道上进行“透明”传输,交换机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存储、处理,交换机在处理方面的开销比较小,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用附加控制信息,使信息的传送效率较高
3.信息的编译吗和代码格式由通信双方决定,与交换网络无关。
缺点:
1.网络的利用率低
2.线路的利用率低
3.限不同速率、不同代码格式、不同控制方式的相互直通
4.无呼损
报文交换
优点:
1.不同的终端接口之间可以相互直通
2.无呼损
3.利用动态的复用技术,线路的利用率较高
缺点:
1.传输时延大,而且变化的范围比较大
2.利用“存储-转发”,所以要求交换系统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和大的存储能力
3.实时性较差
分组交换
优点:
1.可以对不同的接口终端进行匹配
2.网络轻载情况下,传输时延较小,且比较稳定
3.线路利用率高
4.可靠性高
5.经济效益好
缺点:
1.网络系统附加了大量的控制信息,对于报文较长的信息传输率低
2.技术实现复杂

第5题:

简述FR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它与一般分组网的主要差别。


正确答案: 帧中继FR就是一种减少结点处理时间的技术。在一个结点在接收到帧的首部后,就立即开始转发该帧的某些部分。当检测到有误码的结点要立即中止这次传输。当中止传输的指示到达下个结点后,下个结点就立即中止该帧的传输,并丢弃该帧。
FR与一般分组网的主要差别有:
①一般分组交换网的数据链路层具有完全的差错控制。而帧中继网络,不仅其网络中的各结点没有网络层,而且其数据链路层只具有有限的差错控制功能。只有在通信两端的主机中的数据链路层才具有完全的差错控制功能。
②一般分组网的数据链路层具有流量控制能力(如:滑窗技术);帧中继的数据链路层没有流量控制能力。其流量控制由高层来完成。
③一般分组网采用带内信令;帧中继采用带外信令。
④一般分组网逻辑连接的复用和交换在第3层;而帧中继的逻辑连接的复用和交换在第2层。

第6题:

简述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及其过程。


正确答案: (1)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PS)将一份较长的报文信息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按一定格式组成的等长度的数据段,再加上包含有目的地地址、分组编号、控制比特等的分组头(即分组首部),形成一个统一格式的交换单位,称为“报文分组”,简称“分组”、数据包、信息包,而不是像报文交换那样,以整个报文作为交换单位。之后,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和存储-转发方式,将这些分组传送到下一个交换节点。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在传输中是作为独立的实体,既可以沿同一路径传送(虚电路方式),也可以沿不同路径进行传送(数据报方式);最后收端即可按分组编号将其重新组装成原始信息。
(2)分组交换的过程:分包:即数据进行分组的过程;分组的存储-转发:即传送过程;重发:即检错、纠错过程。打包:即数据重组的过程。

第7题:

请简述结点交换机处理分组的过程。


正确答案: 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
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
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第8题:

简述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是存储-转发。一个报文数据信息首先被送到发端用户接入的源节点交换机该交换机把信息存储后,根据报文的目的站地址确定路由经自动处理再将信息送到待发的线路上去排队,一旦出现空闲信道就立即将该报文关到下一个交换机直至将该报文数据信息送到终点用户。

第9题:

简述光分组交换技术的特点。


正确答案: 光分组交换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具有大容量、数据率和格式的透明性、可配置性等特点,支持未来不同类型数据;
(2)能提供端到端的光通道或者无连接的传输;
(3)带宽利用效率高,能提供各种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4)光分组技术把大量的交换业务转移到光域,交换容量与WDM传输容量匹配,同时与OXC、MPLS等新技术结合,实现了网络的优化与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10题:

简述食品干制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 1)空气干燥法: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通过对流方式进行热量和水分的交换,来使食品获得干燥的;
2)接触式干燥法:将食品放在热壁上加热干燥,可在常压和真空两种条件下进行;
3)真空冷冻干燥法:将食品预先冻结后,在真空条件下通过升华方式出去水分的干燥方法;
4)辐射干燥法:利用电磁波作为热源使食品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