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名词解释题文道统一

题目
名词解释题
文道统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韩愈的论说文重在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如()等

A. 《原道》

B. 《张中丞传后叙》

C. 《原性》

D. 《封建论》

E. 《原人》


正确答案:ACE

第2题:

“文道统一”反映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教学与认识事物的统一。

A

B



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统一。

第3题:

对苏轼文学观认识有误的是()。

A.反对道统说,建立文统说

B.强调文的内容,还论及文的风格

C.文必与道俱

D.提出了“道可致而不可求”的命题


正确答案:B

第4题:

韩愈提倡“道统”和“文统”的目的是()

  • A、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
  • B、不满足于儒家的章句教条
  • C、反对永贞革新
  • D、恢复贞观之治

正确答案:D

第5题:

“文道统一”反映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教学与认识事物的统一。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儒学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其内部不仅有子学、经学之分,也有汉学、宋学的对立,每一学术形态下又有不同之派系,故后世有所谓“道统说”以对其内容作出判别、衡定、分析。一种学术思想,虽极其复杂,但不可无一中心,道统即表示一种居中心地位的思想传统。儒家的道统观念由来已久,不过系统表述道统思想的是唐代中期的韩愈。韩愈道统说是在“儒门淡薄”的颓势下,辟佛老、明仁义,重新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故对后世影响甚大。根据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道统说因为学术思想的复杂性而出现

B.韩愈是儒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C.韩愈的道统说被后世普遍认同

D.儒学体系复杂,内部存在一些彼此矛盾的思想


正确答案:C
文段中对韩愈的道统说的评价是:重新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对后世的影响甚大。选项C的“被后世普遍认同”不是对这一评价的同义复述,因此错误。故选C。

第7题:

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文道统一”原则的理解。
“文”是指文章的外在形式,“道”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文”与“道”的统一,决定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这条原则的贯彻需要:
教师自觉地、有目的的进行思想教育;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注意潜移默化。

第8题:

苏轼在唐宋古文运动中便具有重要意义,就在于他反对道统说,肯定文的价值,建立了文统说,是古文运动的一次重大变化。()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中国古代的很多谏臣,高举()的旗帜制约皇权,这样才保证封建社会的皇帝不昏庸。

  • A、文统
  • B、政统
  • C、道统
  • D、法统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文道统一


正确答案: 我国传统的关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历代这方面的言论很多。如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唐)柳宗元说:“文以明道。”(宋)周敦颐说:“文以载道。”(元)郝经说:“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二者相统一的方法就是“教之以事而喻诸道”,即通过具体内容的教学,揭示其普遍的规律性。无事之道为空论,无道之事为填鸭。其中,关于的“道德”的概念古今经历了许多变化。古代所说的“道”主要是指儒家的伦理道德,近代所说的“道”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德一般都是指个人品质。现代道德观认为,道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里主要是指社会规范;德即心得(《说文解字》德与得通),就是个人对客观规律(社会规范)的意识和遵循。关于道与德的关系,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即目标是实施社会规范,根本是完善个人的内在品质。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从社会规范出发,培养个人优良品质,养成每个人自觉行动。如果只强调社会规范,缺乏个人的内在品质和自觉行动,就会出现表里不一的伪君子。如果离开社会规范来讲个人品质,脱离社会实践搞闭门修养,那就要造就书呆子。当社会规范只能反映少数统治者的意志,那就成了人民群众个性完美发展的桎梏。如果容忍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在“尊重个性”的美名下自由蔓延,那么维护人们正常生活的社会规范就会被冲垮。语文教学中所说的“文道统一”,就是指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统一,即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