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以自我意识发展为例说明个性形成和年龄发展阶段的关系。

题目
问答题
以自我意识发展为例说明个性形成和年龄发展阶段的关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自我意识不是先天固有的,它是个体在生活环境中通过个体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它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
(1)婴幼儿期(1—6岁):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出生后第二年)是个性开始发展的主要标志。
(2)学龄初期(6—10、11岁):入学的儿童是以学校为中心发展自我意识的,在增加的同伴交往中学习社会技术,期待着如何能促进自我的形成,对自己有更明确的评价。
(3)青年期(12岁—成人):是依据自己本身的探求和反思导向发现自己的时期。“心理断乳期”、“第二反抗期”,仍有很大依赖性,但独立性显著增强,他们能够反省和自责,其思想问题更具有论理性。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教育上培养人的个性必须以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基础。()


正确答案:对

第2题:

( )是个体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

A.自我认知
B.自我意识
C.自我体验
D.自我监控


答案:B
解析:
考查自我意识的概念。

第3题:

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去个体化概念的准确含义是()。

  • A、自我意识和控制水平丧失
  • B、个性丧失
  • C、自我意识和控制水平下降
  • D、个性转移

正确答案:C

第5题:

以民歌为例,说明闽台之间在音乐方面的密切关系。


正确答案: (1)福佬系民歌
“福佬”,又有谐称“河洛”,一般指源自中原地区黄河、洛水流域的闽南人。闽南人在台湾艰苦创业的同时,也把民歌带到了台湾,称为“福佬”系民歌,多为民间小调,一般为七字句,每段四句,有褒歌、茶歌等。可自唱自乐,亦可对唱对答,内容多为劳动和爱情,其风格以抒情哀怨的旋律为多数,也有节奏活泼的具有讽刺性的滑稽歌。演唱时伴奏多用拉弦乐器,也有拨弦乐。曲调都是从泉州、漳州、厦门流传过去的,有的保留原来的歌题和格调。《病囝歌》是福佬话歌谣中,最为语通意顺的杰作,也是台湾这种歌谣的祖型。《月光光歌》流行闽台两地,久唱不衰。儿歌:台湾的儿歌和闽南地歌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天乌乌》等是两地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儿歌。泉州、漳州和台湾的《天乌乌》意思相似,都用闽南语,有情节有人物。台湾的“阿祖”、“阿公”、“阿妈”和闽南相同。这首童谣原型在闽南,传到台湾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但与闽南童谣意思相似。祈求歌谣:通过海龙王或鱼虾要娶亲的喜庆欢乐童话世界的描绘,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美好生活的希望。情歌。两地情歌大都七言一句,四句一节,单节成篇,有多节成篇,用闽南方言押韵。情歌或对唱,或独唱,形式不拘。台湾情歌:两地情歌十分相似,起兴相同,七言一句,通体协调,节奏和谐,形式整齐,抒发了男女相爱之情,极尽情调。可以认为:这些台湾情歌源于闽南,到了台湾又有所演变,但原意仍有保留。
(2)客家民歌
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种类:客家系民歌“九腔十八调”分为老山歌,山歌仔,平板、其他小调。依歌词分为爱情类、劳动类、家庭类、相骂类、祭祀类、爱国类、歌颂自然类等。
台湾流传的客家民歌特点:
1、是它们的原型是福建永定山歌,直接传入台湾的有《高山顶上一头梅》、《柑子跌落古井心》等
2、台湾高屏客家民歌与闽西上杭客家民歌、福建连城山歌、北部客家山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3、台湾客家民歌与福建客家民歌相同点较多
4、有的山歌是从广东传入,但也与闽西客家民歌有密切联系,可视为闽粤客家民众的共同创作开放教育专科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第6题:

个性的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A、自我意识的产生

B、自我意识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成熟

D、自我意识的完善


参考答案:C

第7题:

以自我意识发展为例说明个性形成和年龄发展阶段的关系。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自我意识不是先天固有的,它是个体在生活环境中通过个体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它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
(1)婴幼儿期(1—6岁):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出生后第二年)是个性开始发展的主要标志。
(2)学龄初期(6—10、11岁):入学的儿童是以学校为中心发展自我意识的,在增加的同伴交往中学习社会技术,期待着如何能促进自我的形成,对自己有更明确的评价。
(3)青年期(12岁—成人):是依据自己本身的探求和反思导向发现自己的时期。“心理断乳期”、“第二反抗期”,仍有很大依赖性,但独立性显著增强,他们能够反省和自责,其思想问题更具有论理性。

第8题:

自我意识是组成个性的一个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试以美国广告代理制的发展为例,论述国际广告代理制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广告代理制是随着广告业的发展而逐步而形成的一种经营体制,以美国广告代理制发展的五个阶段为例子,广告代理制形成经历了以下五个历程:
(1)媒介直接贩卖报纸版面的阶段。1729年被称为“美国广告业之父”的富兰克林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日报》,他在创刊号第一版上,把广告栏安放在报头下社论的前头。那时的广告经营仍是报社内部的经营部门,是从属于报社的广告经营部门,是以单纯的拍卖媒介版面来维持经营。
(2)单纯媒介代理阶段。1841年,美国人帕尔默在费城为各家报纸兜售广告版面,自称“报纸广告代理人”,至此宣告广告代理业的诞生。这个广告代理业是从报社分离出来的一个独立的实体。它的经营方式是从媒介廉价批发购买一定数量的广告版面,然后再零售给广告主,并取得一定的利益。
(3)广告的技术服务阶段。1880具有雏形的广告代理业,不仅能为广告主提供广告媒介版面,而且还能为广告主代办广告设计和广告作品的制作等业务。广告代理的业务范围扩大了,开始向为广告主提供技术服务的阶段迈进。
(4)近代广告代理阶段。近代广告代理业强化市场调查机构,帮助开展市场调查,广泛搜集市场资料,为广告主制定广告计划和广告实施方案,开展有目的的统一的广告活动。广告代理业开始从单纯的媒介代理向全职能的、能向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近代广告代理过渡。
(5)广告代理行销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在这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告代理不仅能为广告主制订和实施广告计划,并为提高企业销售效果,进一步协助广告主策划和实施市场运营计划。广告业从而进入了行销服务时代。

第10题:

以肝硬变为例,说明侧支循环形成的意义及可能危害。


正确答案: 意义:缓解门静脉内压力,使血加流,有代偿意义。
可能危害:侧支循环过度扩张,有发生破裂出血的危险。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