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我国杧果生产的现状如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我国杧果生产的现状如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杧果为热带常绿果树,有"热带水果之王"之称,原产东南亚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印度栽培历史超过4000年,世界几乎所有热带亚热带地区都可以栽种杧果,杧果引入我国已有1300多年历史,云南、广西、海南、广东和台湾的部分地区,海南西南部、雷州半岛西部,广西白色市等地是我国杧果最适产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杧果曾达到最广泛的栽培范围,之后因高温和高温度影响,病虫害多发效益降低,栽培范围逐步调整,现集中在传统上最适宜区和适宜区。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荔枝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正确答案: 我国既是荔枝产国又是世界第一荔枝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世界的80%和65%,种植荔枝的省份有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四川、云南、贵州和浙江等,荔枝作为我国的特产水果,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面积和总产量都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从种植面积来看,已成为我国第四大果树,存在的问题是:
①品种安排和地域分布不尽合理,早、中、晚熟品种的结构不够理想,导致产量过于集中,年供货期短;
②栽培面积过大,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
③近年来,我国水果市场持续疲软价格下降,效益下降,部分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卖果难和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④产前,产中,产后敞露不协调和配套,保鲜、加工、贮运设施的落后也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⑤产品质量下降,农药残留量偏高,

第2题:

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耕地数量持续减少,耕地质量退化严重
(2)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抗灾能力差,种粮效益低
(3)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成为约束耕地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素日益凸显
(4)农业科技投入少,科技推广能力不足

第3题:

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参考答案:(1)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2)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
(3)教育内容与实际情况未能实现有机统一
(4)教育体系不健全
(5)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突出
(6)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多

第4题:

结合当地南方果树实际生产情况,试述我国南方果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主要表现如下:
1,大宗水果发展过快,树种和品种结构不合理;柑橘,荔枝和龙眼等大宗果树面积大,产量多,已出现相对过剩现象,造成价格下跌,市场疲软,已严重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而部分种类的水果生产又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品种结构方面,主栽品种大多比较单一,或者品种结构搭配不尽合理,以荔枝为例,在5月30日之前和7月15日之后上市的品种不足20%而超过80%的荔枝鲜果主要集中于6月上旬至7月中旬成熟上市,形成盛产期相对集中,给销售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不当,使得加工企业缺乏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
2,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栽培技术的进步和普及速度跟不上面积的高速扩张,因此目前我国果树栽培管理还是比较粗放,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两个问题:一是果园投入严重不足;二是部分果农尚未正确掌握和运用现已总结出的丰产稳产综合栽培管理技术,结合导致产量低而不稳。
3,安全果品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建成;安全果品生产在我国才起步不久,技术体系还不健全,特别是驝对种品种区域规划,以生物防澡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以有营养诊断配方施肥等技术。
4,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在环境,种苗,种植,土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树冠管理,采收与采后处理,品质控制,营销以及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有一套规范化的操作规程,而在制定这些标准体系方面我国明显滞后,即使标准已经制定出来,也普遍存在执行不力的问题。
5,生产整体质量低:产业化体系薄弱,组织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较低,导致生产的整体质量低,我国果树生产目前仍以家庭为基本的单位,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从生产到销售市场各环节的关联度小,很难实现产,加,贮,运,销一体化。
6,果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低,贮运加工条件和技术落后: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多半本身不耐贮运,再加上缺少产地的预冷库和现代化包装机械,以及冷藏运输设备,使得采后损失严重,另外,大宗水果的加工比例低,品种也不多,如大宗的荔枝和龙眼在我国的加工比例不超过10%,其中80%以上是较为低档的带壳荔枝或龙眼干,

第5题:

我国人口问题现状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人口数量庞大。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密度由东往西逐渐降低,分布很不平衡。
②人口素质低。

第6题:

采收的杧果果实容易出现两个问题:因温度太高而缩短货架寿命和炭疽病害引起果实()。


正确答案:腐烂

第7题:

我国药品生产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正确答案: 尽管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近年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制药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装备水平、人员素质、产品种类与产品结构、市场集中度、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及其利用率等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在资金、人员、物质基础等方面构成了保证和提高药品质量的障碍,制约着药品生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第8题:

我国港口发展的现状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发展现状:
(1)中国港口吞吐量连续八年世界榜首。
进入 21 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和沿海地区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国沿海港口城市紧紧抓住不断扩大的内需和外贸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获得了快速发展。其中 2003 年是中国港口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同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26 亿吨(不含港澳台港口,后同),跃居世界第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遥遥领先于世界增长速度,总量达到 4800 万标准箱,超过美国,也同时跃居世界第一。按吞吐量排序,目前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 10 大港口中,中国大陆稳占 8 席。在全球 20 大集装箱港口行列,大陆港口占了 7 个。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到 2010 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含内河)完成货物吞吐量 80.2 亿吨,较上年增长 15.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 24.6 亿吨,增长 13.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14500 万标准箱,增长 18.8%。港口吞吐量连续 8 年位居世界前列,这种发展态势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表明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港口大国,正扎扎实实地向世界港口强国迈进。
(2)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举足轻重
据对我国沿海 30 个主要港口及新兴港口初步统计,2010 年,全国 30 个沿海港口年吞吐量达到 546464 万吨,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的 68.1%;较上年增长 17.5%,较全国平均增长高出 2.5 个百分点。在 30 个沿海主要港口及新兴港口中,本次只收集到 28 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据统计,沿海 28 个主要港口 2010 年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实现 12862.3 万标准箱,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 88.7%;较上年增长 19.4%,较全国平均增长高出 0.6 个百分点。另据统计,2010 年,全国首批沿海城市及经济特区港口吞吐量累计为 414490 万吨(含威海,不含日照,下同),较上年增长 12.8%,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的 51.7%,占全国沿海 30 个主要港口及新兴港口的比重为 75.8%。全国首批沿海城市及经济特区 2010 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实现 12130.43 万标准箱,较上年增长 18.5%,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 83.7%,占全国沿海 28 个主要港口及新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达 94.3%。
(3)全国沿海亿吨大港达到 16 个
据统计,自 1984 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亿吨开始,中国沿海港口群芳斗艳,连续突破亿吨大关,其中 1999 年,广州港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成为中国大陆第二个跨入世界亿吨大港的港口。2000 年超过亿吨的港口是宁波港,2001 年分别是天津港、秦皇岛港、青岛港、大连港,2003 年是深圳港,2006 年是舟山港、日照港,2007 年分别是烟台港、营口港,2008 年则是唐山港和连云港;2009 年为湛江港、厦门港。到 2010 年末,我国沿海年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达到 16 个(不含南通,下同),与上年相同,是世界上拥有亿吨港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吞吐量超过 2 亿吨的就占了 13 个,较上年猛增了 5 个;吞吐量超过 3 亿吨的就占了 6 个,较上年新增了 1 个。
(4)上海港吞吐总量突破 6 个亿
从港口吞吐量方面看,近年来上海港是当仁不让,屡创佳绩。自在全国率先突破亿吨大关后, 2000 年达到 2 亿大关,仅仅到 2003 年,上海港又突破 3 亿吨大关实现货物吞吐量 3.16 亿吨,成为世界第三大港,仅次于鹿特丹港和新加坡港。到 2004 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 3.79 亿吨,已超越荷兰鹿特丹港,在世界货运港口中排行“老二”。2005 年,上海港又创造奇迹,货物吞吐量不仅达到 4 亿吨实现 4.43 亿吨,还首次超过新加坡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到 2010 年,上海港全年货物吞吐量又超过 6 亿吨关口达到 6.53 亿吨,连续 6 年蝉联世界第一。
(5)唐山港增长可谓创世界之最
唐山港从 1988 年建造 1.5 万吨级泊位起步,自通航以来,货物吞吐量以年增 100-150 万吨的速度迅速提高。2001 年吞吐量首次突破 1000 万吨,到 2008 年与连云港同年突破了一个亿,2010年 10 月更是神奇的跨越了 2 亿吨大关,全年实现 25062 万吨,成为全国第 10 个吞吐量突破 2 亿吨的港口。
(6)连云港港开始步入“海上高速”时代据初步统计,整个“十一五”时期,尤其 2008 年,连云港港一举迈进了中国沿海亿吨大港的行列,到 2010 年,连云港港吞吐量实现 13506.4 万吨,为全国沿海 16 个吞吐量过亿吨的港口之一;较上年增长 18.7%,在全国沿海 30 个主要港口中居第 10 位(不含丹东和南通),在 16 个过亿吨大港中位居第 6 位,目前已成为江苏唯一的中国沿海 12 个枢纽港之一。伴随着连云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30 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开工建设,标志着连云港港开始步入了“海上高速”时代,使港口在跻身“国家队”后的主力港优势更加明显。
(7)江苏内河港口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2002 年 6 月,苏州将太仓港、常熟港、张家港港三港合一,推出“苏州港”品牌,当年整个苏州港吞吐量实现 10215 万吨,成为全国内河首个亿吨大港。之后直到 2006 年,南通港吞吐量实现 10386.2 万吨,成为全国内河第二个亿吨大港。2007 年,南京港实现吞吐量 10859 万吨,为全国内河第三个超亿吨大港。2009 年 9 月,浙江湖州港吞吐量超过亿吨,当年江阴港实现吞吐量 10845 万吨,2010 年镇江港实现吞吐量 12200 万吨,均跻身全国内河亿吨大港行列。
(8)全国沿海港口新格局初步显现
按照港口吞吐量统计,在全国沿海目前初步形成的五大区域港口群中,规模最大的还是“长三角”和“环渤海”,其次是“珠三角”、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
存在的问题:
(1)环境方面
临港产业的重化工发展特征,威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港口大宗货物运输的优势导致临港工业成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重点。黄、渤、南海沿岸部分区域石化、钢铁等项目分布密度较高,城市的发展、重工业企业遍地开花的布局方式与近岸海域环保工作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面临进一步恶化的巨大压力。
油品和石化码头数量与仓储量快速增长,环境风险加大。我国石油化工沿海仓储密集布局、船舶运量大幅增加将使得环境事故风险水平上升,航道、港口码头、仓储罐区和靠近海域的石化企业等对海域存在潜在溢油环境风险,一旦发生陆域溢油大量入海或重大船舶溢油事故,较难控制,将严重威胁到海湾的生态安全。
(2)供给需求方面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4 年《全球港口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港口因内需不足,导致内贸吞吐量增速大幅回落,加之外贸形势趋缓的双重作用,港口增长再度“失速”。报告指出,今年农历春节过后,中国国内市场需求走弱、工厂复工较晚、采购期推迟,加之进出口表现不佳,港口需求量不足。
(3)联运方面
海铁联运难。目前,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疏运主要依靠公路,其次是水路,铁路运输仅占很小的份额,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制约水路与铁路集装箱联运的主要原因是,水运与铁运的运载设备及集装箱技术标准不一致,铁路缺乏相应的场站和装卸设备以及货物代理经营权和网络,铁路与集装箱港区没有实现转运对接,铁路运输的体制机制不够开放,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等等。海铁难联运将严重影响港口和铁路作用的发挥,制约内陆腹地经济发展,加剧公路运输压力,也不利于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和保护大气环境以及运输安全。
(4)物流方面
我国港口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不够高,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建成了一些智能装载运输系统,但是和发达国家港口物流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信息化投入不够,运输通道以及通信等技术设备均不完善,且系统的利用效率不高,不能适应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难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我国尚未建立全面的港口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各有关部门存在管理体制问题,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管理信息网还未全面实现互联互通
(5)经营方面
重规模,轻效益:在追求航运中心的前提下,港口业界普遍存在唯吞吐量为大的倾向,有的偏面地认为,似乎吞吐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就称得上国际航运中心或枢纽港、干线港。为了吞吐规模,为了争取货源,不惜相互间杀价竞争,不论是大宗散货,还是集装箱运输,都有这种现象。
竞争有余,合作不足:各地港口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展必要的竞争是难以避免的,在微观上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有的港口只靠降价来吸引客户,只会带来无序竞争和港口企业正常利益的流失,也不利于提高港口企业的竞争力;只讲竞争不谋合作,宁愿把箱子运到国外中转,也不愿到国内有关港口中转,在“宁做鸡头不做牛尾”的心理驱使下,只会使我国大陆的货源流向周边国家,不仅延缓大陆国际航运中心或枢纽港的建设进程,而且让周边国家港口从中受益。同时,由于缺乏合作,港口企业在与船公司的合作谈判中,也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6)管理方面
重复建设普遍:早在 2005 年,国土资源部的官员就指出,港口重复建设十分突出,一些沿海、沿江地区,平均每公里就有一个码头,吞吐能力都很大,有吃不饱的现象。造成港口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各自为政,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考虑,重复建设,造成土地和资金的巨大浪费。各自的地方政府作为港口的利益主体,争相采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因此导致定位分工不明、设施重复建设的情况屡屡出现。

第9题:

降水和高的湿度不利于杧果()和()。


正确答案:授粉;坐果

第10题:

我国香蕉生产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香蕉是原产亚洲东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生产的重要水果,也是重要的国际贸易水果种类,2004年产量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其次是厄瓜多尔、巴西位居第三、中国总产位居第四,我国生产区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和云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