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对精度为0.05mm的收敛计进行率定时,反复三次测得的收敛值与率定架千分表的读数差应小于或等于()。A 0.05mmB 0.1mmC 0.01mmD 0.5mm

题目
单选题
对精度为0.05mm的收敛计进行率定时,反复三次测得的收敛值与率定架千分表的读数差应小于或等于()。
A

0.05mm

B

0.1mm

C

0.01mm

D

0.5m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数字位置测量系统的精度值与其分辨率相比,精度值( )分辨率。

A: 小于或等于

B: 大于或等于

C: 大于或小于

D: 小于


正确答案: B

第2题: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钢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钢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11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4)下列关于隧道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应与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
B.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试精度可为1~2mm
C.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5~10m
D.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10~30m
E.拱顶下沉在每个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

答案:A,D,E
解析:
4)选项AD正确,拱顶下沉、净空收敛测试精度应为0.5~1mm,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10~30m。

第3题:

两平面之间的尺寸公差值为 0.05mm,平行度公差为 0.025mm,按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的相互联系,两平面的平面度允差应( )

A.大于 0.05mm

B.小 0.05mm,大于 0.025mm

C.小于 0.025mm,大于0mm

D.小于 0.05mm,大于0mm


参考答案C

第4题: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铟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上作基点上的铟钢尺;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ll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4)下列关于隧道拱顶下沉、周边收敛量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拱顶下沉测点应与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
B.拱项下沉、周边收敛测试精度可为1~2mm
C.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5~10m
D.在每个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

答案:A,D
解析:
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的测试精度为0.1mm,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10~30m。

第5题:

标距L=200mm的手持应变仪,用千分表进行量测读数,读数为3小格,测得应变值为(μE表示微应变)(  )。

A. 1.5μE
B. 15μE
C. 6μE
D. 12μE

答案:B
解析:
手持应变仪的标距为L=200mm,所测变形为ΔL=0.003mm,故应变ε=ΔL/L=0.003/200=15×10-6=15μE。

第6题: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钢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钢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11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该隧道拱顶量测点位移量为( )。

A.+0.33mm
B.-0.33mm
C.+3.65mm
D.-3.65mm

答案:B
解析:
(1)注意题干中测量工具的放置位置是正立还是倒立,考生做此类题目时可作简图辅助分析,可直观判断拱顶高程的计算方法。初次观测拱顶测点高程:A=4120.55+1079.45=5200.00mm;二次观测拱顶测点高程:B=4118.56+1081.11=5199.67mm:拱顶测点位移值为本次测量高程减去上次测量高程:C=B-A=5199.67-5200.00=-0.33mm。当C<0,拱顶测点下沉;当C>0,拱顶测点上移。

第7题:

在使用内部报酬率法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方案可行的标准是内部报酬率要( )

A、小于或等于资本成本率
B、大于或等于资本成本率
C、大于或等于标准离差率
D、小于或等于标准离差率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察第八章第三节固定资产投资下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知识点。对于内部报酬率大于或者等于企业的资本成本率时方案可以采纳。

第8题:

管道系统与机器最终连接时,当转速小于或等于6000r/min时,其联轴节位移值应小于()。

A、0.08mm

B、0.07mm

C、0.06mm

D、0.05mm


参考答案:D

第9题: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钢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钢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11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4)下列关于隧道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应与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
B、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试精度可为1~2mm
C、I√级围岩布设间距为5~10m
C、I√级围岩布设间距为5~10m
D、在每个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

答案:A,D
解析:
4)选项AD正确,拱顶下沉、净空收敛测试精度应为0.5~1mm,I√级围岩布设间距为10~30m。

第10题: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钢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钢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11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3)下列仪器中,常用于测量隧道净空变化(周边收敛)的有( )

A.水准仪
B.全站仪
C.激光断面仪
D.收敛计

答案:B,D
解析:
(3)目前隧道净空变化量测可采用接触量测和非接触量测两种,其中接触量测主要用收敛计进行量测,非接触量测则主要用全站仪进行。隧道激光断面仪也可用于隧道净空变化量测,通过固定测量基点及固定测量点可实现,但其精度相对于全站仪和收敛计较低,且操作烦琐,故不是常用的测量方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