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写出ALT催化的物质转化反应和连续监测法测定ALT活性时偶联的指示反应,并说出监测吸光度时的波长及在此波长下吸光度的变化。双试剂法是通过先加入缺少哪种物质的底物溶液进行反应,以排除标本中α-酮酸的干扰?

题目
问答题
写出ALT催化的物质转化反应和连续监测法测定ALT活性时偶联的指示反应,并说出监测吸光度时的波长及在此波长下吸光度的变化。双试剂法是通过先加入缺少哪种物质的底物溶液进行反应,以排除标本中α-酮酸的干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摩尔吸光系数(ε)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在特定波长下

A、当液层厚度为1cm,物质浓度为1mol/L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B、当液层厚度为1cm,物质浓度为0.5mol/L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C、当液层厚度为0.5cm,物质浓度为0.5mol/L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D、当液层厚度为0.5cm,物质浓度为1mol/L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E、当液层厚度一定时,物质浓度为1mol/L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参考答案:A

第2题:

连续监测法测定LD,常通过监测哪处波长吸光度的变化来计算酶的活性

A.260nm

B.280nm

C.340nm

D.410nm

E.620nm


正确答案:C
[答案] C
[解析] LD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和H+,H+由NAD-结合,从而引起340nm吸光度改变,单位时间吸光度改变量与LD的活力相关。

第3题:

酶耦联法中,常通过监测反应物NADH在哪处波长吸光度的变化来计算酶的活性

A.260nm

B.280nm

C.340nm

D.410nm

E.620nm


正确答案:C

第4题:

写出ALT催化的物质转化反应和连续监测法测定ALT活性时偶联的指示反应,并说出监测吸光度时的波长及在此波长下吸光度的变化。双试剂法是通过先加入缺少哪种物质的底物溶液进行反应,以排除标本中α-酮酸的干扰?
L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ALT的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L-谷氨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L-乳酸,同时NADH被氧化为NAD+,可在340nm处连续监测到NADH的消耗量,从而计算出ALT的活性浓度。
用双试剂法,首先使血清与缺少α-酮戊二酸的底物溶液混合,37保温5分钟,将标本中所含的α-酮酸消耗完,然后再加入α-酮戊二酸启动ALT催化的反应。

第5题:

酶偶联法测定酶活性浓度,若用脱氢酶催化的指示反应体系,则检测吸光度的波长应选择( )。

A.340nm
B.450nm
C.500nm
D.560nm
E.620nm

答案:A
解析:
用乳酸脱氢酶作指示酶,用酶偶测定法进行待测酶的测定时,其原理是NADH在340nm波长处有吸收峰。

第6题:

对摩尔吸光系数(e)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在特定波长下

A.当液层厚度为lcm,物质浓度为lmol/L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B.当液层厚度为lcm,物质浓度为0.5mol/L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C.当液层厚度为0.5cm,物质浓度为0.5mol/L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D.当液层厚度为0.5cm,物质浓度为lmol/L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E.当液层厚度一定时,物质浓度为lmol/L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正确答案:A

第7题:

连续监测法,常通过监测哪处波长吸光度的变化来计算酶的活性

A.260nm

B.280nm

C.340nm

D.410nm

E.620nm


正确答案:C
[答案] C
[解析] LD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和H+,H+由NAD-结合,从而引起340nm吸光度改变,单位时间吸光度改变量与LD的活力相关。

第8题:

连续监测法,常通过监测哪处波长吸光度的变化来计算LD酶的活性

A、260nm

B、280nm

C、340nm

D、410nm

E、620nm


答案:C
解析: 乳酸脱氢酶催化乳酸氧化生成丙酮酸,同时使氧化型辅酶Ⅰ(NAD+)还原为还原型辅酶Ⅰ(NADH),引起340nm处吸光度的增加,吸光度的增加速率与样品中LD活性成正比。

第9题:

目前国内外应用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ALT所选测定波长为

A.340nm
B.560nm
C.405nm
D.280nm
E.450nm

答案:A
解析:

第10题:

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校正波长是为了检验波长刻度与实际波长的(),并通过适当方法进行修正,以消除因波长刻度的误差引起的光度测定误差。


正确答案:符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