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清人朱彝尊称谁的八分书为“古今第一”?他的学书经历和书艺如何?

题目
问答题
清人朱彝尊称谁的八分书为“古今第一”?他的学书经历和书艺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清人的《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的一部书。


正确答案:最大

第2题:

隶书和八分书是怎么回事?东汉八分书的典型风格及代表作品有哪些?


正确答案: 何谓八分书,历来说法不一。从书法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八分书属隶书范畴,是隶体的一种。在时间上应是先隶而后分。胡小石先生说:“隶书既成,渐加波磔,以增华饰,则为八分。”可见八分书是在隶书方折平直笔势的基础上,随书写实践的衍进,去质而从文,化直笔为波磔俯仰,化古隶中篆势下垂的竖势波尾为横势左右波磔的分势,形成如翚斯飞的形式美感和“八角垂芒”的妙趣。“言八分者,切不可为后来《宣和书谱》所引蔡文姬‘八分篆,二分隶’之伪证所误。八分之八,在此不可读为八九之八,乃以八之相背,状书之势者。”(胡小石《书艺略论》)八分书在书写上强调分势,与隶书有不同的体势和韵味,艺术境界亦不同。
西汉八分书的风貌已在居延、武威等地出土的竹木简书中显露出来,东汉八分书继西汉的势头向前衍进,八分书的艺术境界和风格更鲜明突出,更丰富多彩。由于东汉官府记工役、叙祀典多立碑刻石,社会上盛行树碑立传,歌功颂德之风,“托金石之坚,广传后也”,因此碑碣云起,八分书借碑石得以留传。东汉八分书到桓帝、灵帝时达到极盛,法度严谨而又灿烂多姿。
细劲奇逸的风格以《礼器碑》为代表,此碑立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现存山东曲阜孔庙内。碑字精妙峻逸,秀劲庄严的形质之中流出奇逸之趣,清王澍说此碑“瘦劲如铁,变化若龙”。笔法细劲而雄健,历来认为是继承春秋齐国青铜铭文的特色,实际上在西汉的简书中也多有类似的细劲书风。此碑历来受书家推崇,视为隶法极则。杨守敬《平碑记》说:“汉隶如《开通褒斜道》、《扬君石门颂》之类,以性情胜者也;《景君》、《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者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韩仁铭》在结体和笔法上与《礼器碑》近似,但稍为疏朗,用笔遒劲朴实,不如《礼器碑》之变化奇异,书风稍有不同。典雅华美的风格以《西岳华山庙碑》为代表。此碑原石在明代地震时裂毁,后代重刻。历来推此碑为汉隶第一精品。碑字结体方整匀称,用笔法度端严,波磔分明,俯仰有致而骨气洞达,有“八角垂芒”之妙,华饰之美犹为突出,少古朴深藏之致。属于东汉后期隶书八分极盛时的代表作品。《夏承碑》与此碑风格近似,精工华美一致,而笔法较华山碑更为奇绝。

第3题:

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哪三个方面世称“三绝”?()

  • A、诗、书、画
  • B、曲、书、画

正确答案:A

第4题:

因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而惨遭杀害的书法家是谁,其书艺如何?


正确答案:是欧阳通。欧阳通,字通师。父亲欧阳询是唐代最著名的书家之一,曾因创“欧体书”而称雄一时。父亲去世时,欧阳通年纪还很小,母亲徐氏教他欧体书。为激励他努力学习,徐氏常常给他钱叫他去买父亲的遗迹。这样一来,欧阳通便因为仰慕父亲的美名而锐意进取,数年之间,就书艺大成。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大小欧阳体。”欧阳通的书法在险峻劲拔方面稍越其父,但在含蓄浑穆上则略有逊色。他最著名的碑版为《道因法师碑》和《泉男生墓志》。《泉男生墓志》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

第5题:

孙过庭在书艺和书论方面对中国书法有何贡献?


正确答案:孙过庭的草书,用笔圆熟自然,笔势遒劲奔放。结字取法魏晋,墨法精润。书法出于王羲之而又不被王羲之所束缚。宋代米芾《书史》说:“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米芾的话道出了孙过庭“不求法脱,不为法缚”的继承创新精神。他的作品有《千字文》、《北山移文》、《狮子赋》、《景福殿赋》、《蜀都赋》、《书谱》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书谱》。一方面,《书谱》是不可多得的草书佳作,另一方面《书谱》又是持论精辟的书法理论专著。孙过庭资料中所讲的著作,极有可能指的就是《书谱》。该书实际并未完稿,现存《书谱》仅为其开首部分,尽管并非全貌,但已使后人享用不尽。《书谱》阐述了各种书体的功用和特点,总结评价了历代书家的书技,提出了赏析标准和学习方法。宋高宗称赞它说:“妙备草法,手不少置。”清王文治《论书绝句》云:“墨池笔冢任纷纷,参透书禅未易论。细取孙公《书谱》读,方知渠是过来人。”对孙过庭以极高的评价。

第6题:

《学书迩言》的作者是谁?他的治学精神怎样?


正确答案:是杨守敬(公元一八三九——一九一五年)。杨守敬,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金石、碑帖、训诂、目录等学科,是杨守敬的专长。他家中藏书数十万卷,经他考订、题跋而付印的古书、碑帖不可胜数。他广泛收集书法碑帖达五十年,含辛茹苦、兢兢业业,所藏碑帖当时堪称第一。一八七一年十月,他由京城赴高平,途经汲县,就叫车马先行寻旅舍,自己带了工具去拓《修太公庙碑》,该碑高五尺,面向西,当时风很干燥,纸又太厚,不能上墨,从傍晚直到半夜才拓了一纸,等他赶到旅店,同行者早已熟睡,而他却饿着肚子赏玩拓片,毫不以为苦。他的治学精神由此可见一斑。湖北巡抚端方,曾将所藏金石古董请他鉴赏题跋。他用自藏的金石拓片来对比考证,极其认真。也对四体书法都很精通,金石气息浓厚,古朴自然,纵横跌宕。摹写钟鼎文尤为绝妙。行书略带纵笔,意趣生动。他的书法在国内和日本都享有盛名。晚年移居上海,以卖字为生,求书者颇众,其中大半是日本人。他自日本回国后,不断有日本友人来中国找他研讨和学习书法。著名的书法著作《学书迩言》,就是他七十三岁那年在上海为日本学生水野元直写的讲义稿。该书言简意赅,客观地评述了历代碑帖的真伪优劣,也评价了中国和日本书法家的成就与得失,立论公允精当,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要学好书法,除了历来所说的“天分,多见,多写”外,还必须要人品高,学识富。这个见解无疑是触及到了书法艺术的本质的。

第7题:

著名法帖《书陆机文赋》的作者是谁?其书艺如何?


正确答案:是陆柬之。陆柬之,今苏州人,是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陆自小随其舅父学书,后又学习二王和欧阳询,颇得出蓝之誉。当时与欧阳询、褚遂良齐名。他的书法,用笔精妙,并善用“振笔”之法。作品理法通达,趣味盎然,格调高古。宋朝朱长文在《续书断》中称赞他的书法“意古笔老,如乔松依壑,野鹤盘空”。人评其字为“一览无穷”、“三年乃得其味”。但是他的书法虽古朴、精绝,却仅仅是工于摹仿,缺乏独创精神,难于自成一体,故当时虽然名声与欧、褚并肩,最终不为后人所广传。其传世书迹除《书陆机文赋》外,还有《颐陀寺碑》、《急就章》、《龙华寺额》、《武立东山碑》、《兰若碑》、《兰亭诗》、《千文》、《临王羲之兰亭序》等。

第8题:

“八分书”的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增加了波磔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

第9题:

清人朱彝尊称谁的八分书为“古今第一”?他的学书经历和书艺如何?


正确答案: 郑簠(公元一六二二——一六九四年)。字汝器,号谷口,上元(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末莆田人宋珏流寓南京,因临摹东汉《夏承碑》而形成自己苍健斩然的隶书风格。郑簠被他的奇特书风所吸引,就模仿宋珏的隶书。持续学了二十年,字越写越糟,日益支离破碎,离开古隶法度愈来愈远。后来终于使他醒悟到学宋珏的隶书是舍本逐末的愚事,应该溯流追源,从习汉碑入手,才是一条正路。于是他就不辞艰辛,先后到泰山、华山、曲阜等处搜求碑版,山岩遗字、古壁残文从不放过。遇到苔鲜满布的,就亲手清苔剔藓,加以磨洗,直至锋铩毕出,然后又施墨摹拓。在家中,他又构筑灌木楼以珍藏历年所得,仅拓片就装满了四大橱。他临摹汉碑,经常夜以继日,不分冬夏,客人来了也不放下笔,三十年下来,东汉名碑如《乙瑛》、《郙阁》、《张迁》、《尹宙》、《衡方》等都被临摹殆遍,其中《曹全》、《史晨》两碑功力尤深。又与朱彝尊等人研讨书法,认识到朴而自古,拙而自奇,从汉碑中融会贯通可得古拙、真奇之妙。
郑簠在学汉碑过程中,逐步创造了自己的运笔方法。每当写字时,他总是正襟危坐,神情肃然,不肯轻易下笔。他说:“作字最不可轻易,笔管到手,如同拉千钧硬弓,稍微松弛一下,力就败了。”他临摹时既注意形体,还重视性情。郑簠晚年书风又有突变,他对汉碑的欹斜老丑、反正疏密,已游刃有余,了然于胸,并在隶书中参入草法,于古拙中兼有飘逸飞舞的韵味,终于超越了同时代的隶书名家,成为一代名手。他的隶书点画多变、结体新异夸张,用笔纵放,韵味淳古,被朱彝尊称为“古今第一”。书迹有《尔雅三章》、《唐诗七绝诗卷》、《王建春闺词》、《杨巨源酹于附马诗》等。此外,郑簠还兼精行草书,更能行医治病。

第10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是阮元。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公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清中晚期金石考古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南北书派论”的首创者。阮元是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揅经老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阮元学识渊博,著作颇有影响,在当时名望甚高。他在书论著作《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了书法的南宗、北宗之说,亦即后来的帖学、碑学,详细分析了两派书法的源流、风格的异同,是中国地域文化说的拥护者。其《小沧浪笔谈》一书,对书法基础理论亦有独到的见解。阮元的书法,得力于碑学,他对《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等都很有研究,故其书郁盘磅礴,纵逸飞动,很有此二碑的神意。并常以这类字书擘窠大字,题写匾额,甚为世人所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