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竞赛

问答题因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而惨遭杀害的书法家是谁,其书艺如何?

题目
问答题
因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而惨遭杀害的书法家是谁,其书艺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东汉末期,善于制墨并著有《笔经》一卷的书法家是谁?后人对其书法的评价如何?


正确答案:是韦诞。韦诞生于东汉灵帝光和二年,卒于三国魏齐王芳嘉平五年(公元一七九——二五三年),享年七十五岁。京兆(今西安市)人,字仲将。有文才,善辞章。是张芝的弟子,以能书称世。相传曹魏的宝器题名,多是由韦诞所书。有一次,魏明帝建造凌霄殿。误把没有写字的榜额先安到了凌霄殿上,没有办法,只好用辘轳把韦诞吊起来送到榜额旁边,在离地二十五丈高的地方书写,待写好下来,倾刻间,竟然头发都变白了。梁武帝萧衍认为韦诞的书法“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唐窦臮《述书赋·上》称赞道:“魏之仲将,奋藻独步,或迸泉涌溢,或错玉班布,皆迹遗情忘,契入神悟。”张怀瓘说其“诸书并善,尤精题署”。谓其草书虽好,但却不如索靖。还将其八分、隶书、章草、飞白列入妙品,小篆列入能品。他还善于制墨,颇有盛名。他很讲究书写工具的优劣,每次写字,都要使用张芝造的笔,左伯造的纸和自己造的墨。书论有《笔经》一卷传世。

第2题:

清人朱彝尊称谁的八分书为“古今第一”?他的学书经历和书艺如何?


正确答案: 郑簠(公元一六二二——一六九四年)。字汝器,号谷口,上元(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末莆田人宋珏流寓南京,因临摹东汉《夏承碑》而形成自己苍健斩然的隶书风格。郑簠被他的奇特书风所吸引,就模仿宋珏的隶书。持续学了二十年,字越写越糟,日益支离破碎,离开古隶法度愈来愈远。后来终于使他醒悟到学宋珏的隶书是舍本逐末的愚事,应该溯流追源,从习汉碑入手,才是一条正路。于是他就不辞艰辛,先后到泰山、华山、曲阜等处搜求碑版,山岩遗字、古壁残文从不放过。遇到苔鲜满布的,就亲手清苔剔藓,加以磨洗,直至锋铩毕出,然后又施墨摹拓。在家中,他又构筑灌木楼以珍藏历年所得,仅拓片就装满了四大橱。他临摹汉碑,经常夜以继日,不分冬夏,客人来了也不放下笔,三十年下来,东汉名碑如《乙瑛》、《郙阁》、《张迁》、《尹宙》、《衡方》等都被临摹殆遍,其中《曹全》、《史晨》两碑功力尤深。又与朱彝尊等人研讨书法,认识到朴而自古,拙而自奇,从汉碑中融会贯通可得古拙、真奇之妙。
郑簠在学汉碑过程中,逐步创造了自己的运笔方法。每当写字时,他总是正襟危坐,神情肃然,不肯轻易下笔。他说:“作字最不可轻易,笔管到手,如同拉千钧硬弓,稍微松弛一下,力就败了。”他临摹时既注意形体,还重视性情。郑簠晚年书风又有突变,他对汉碑的欹斜老丑、反正疏密,已游刃有余,了然于胸,并在隶书中参入草法,于古拙中兼有飘逸飞舞的韵味,终于超越了同时代的隶书名家,成为一代名手。他的隶书点画多变、结体新异夸张,用笔纵放,韵味淳古,被朱彝尊称为“古今第一”。书迹有《尔雅三章》、《唐诗七绝诗卷》、《王建春闺词》、《杨巨源酹于附马诗》等。此外,郑簠还兼精行草书,更能行医治病。

第3题:

唐太宗最后册立谁为太子:()

A.李承乾

B.李治

C.李泰

D.李广利


参考答案:B

第4题:

唐太宗最后册立谁为太子:()

  • A、李承乾
  • B、李治
  • C、李泰
  • D、李广利

正确答案:B

第5题:

因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而惨遭杀害的书法家是谁,其书艺如何?


正确答案:是欧阳通。欧阳通,字通师。父亲欧阳询是唐代最著名的书家之一,曾因创“欧体书”而称雄一时。父亲去世时,欧阳通年纪还很小,母亲徐氏教他欧体书。为激励他努力学习,徐氏常常给他钱叫他去买父亲的遗迹。这样一来,欧阳通便因为仰慕父亲的美名而锐意进取,数年之间,就书艺大成。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大小欧阳体。”欧阳通的书法在险峻劲拔方面稍越其父,但在含蓄浑穆上则略有逊色。他最著名的碑版为《道因法师碑》和《泉男生墓志》。《泉男生墓志》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

第6题:

著名法帖《书陆机文赋》的作者是谁?其书艺如何?


正确答案:是陆柬之。陆柬之,今苏州人,是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陆自小随其舅父学书,后又学习二王和欧阳询,颇得出蓝之誉。当时与欧阳询、褚遂良齐名。他的书法,用笔精妙,并善用“振笔”之法。作品理法通达,趣味盎然,格调高古。宋朝朱长文在《续书断》中称赞他的书法“意古笔老,如乔松依壑,野鹤盘空”。人评其字为“一览无穷”、“三年乃得其味”。但是他的书法虽古朴、精绝,却仅仅是工于摹仿,缺乏独创精神,难于自成一体,故当时虽然名声与欧、褚并肩,最终不为后人所广传。其传世书迹除《书陆机文赋》外,还有《颐陀寺碑》、《急就章》、《龙华寺额》、《武立东山碑》、《兰若碑》、《兰亭诗》、《千文》、《临王羲之兰亭序》等。

第7题:

被称为书中仙手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活动及传世书迹怎样?


正确答案: 李邕(公元六七八——七四七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李邕曾任汲郡、北海太守,人称他为“李北海”。天宝六年,因犯奸赃事,复遭奸相李林甫的暗算,终于被杖杀在北海郡任内,时年七十三岁。
李邕长于碑颂之文,士大夫和寺庙人员经常拿金帛去求文,前后撰碑约八百通,报酬极巨。当时认为从古以来,卖字得钱者没有超过李邕的。但他性格豪侈,放纵游猎,仗义疏财,有时还不拘小节,要受一点人家的贿赂。却因好拯济穷苦,所以到头来仍是家中没有积蓄。由于李邕爱才,使得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晚辈都和他有交游。同时代人张鷟《朝野佥载》说李邕:“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皆过人,时谓六绝。”在书法上,他的行、草为最著名。其书以王羲之为宗,得到要妙后,便摆脱旧法,笔力一新。用笔深厚坚劲,拗峭凌厉而不失法度,李阳冰称他为书中“仙手”。他对书法力主创新,反对人家模仿他,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作品有《叶有道碑》、《端州石室记》、《法华寺碑》、《李秀碑》等,其中以《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与《岳麓寺碑》最为著名。

第8题:

唐太宗的书艺如何?其传世书迹有哪些?


正确答案:唐太宗临摹钻研王羲之书法的功力很深,正、行、草诸体俱佳,尤喜飞白书。他所撰写的行书《晋祠铭》、《温泉铭》,笔力遒劲,神气飞动;草书《屏风帖》轻灵俊美,流丽可爱。他的飞白书苍劲练达,常书以赐人。贞观十七年二月十七日,他在玄武门设宴,席间当场挥毫作飞白书,大臣们乘醉哄抢,散骑常侍刘洎踏在御座上伸手抢去,没拿到的人就说刘洎登御座,罪当处死,唐太宗笑而释之。

第9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是阮元。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公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清中晚期金石考古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南北书派论”的首创者。阮元是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揅经老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阮元学识渊博,著作颇有影响,在当时名望甚高。他在书论著作《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了书法的南宗、北宗之说,亦即后来的帖学、碑学,详细分析了两派书法的源流、风格的异同,是中国地域文化说的拥护者。其《小沧浪笔谈》一书,对书法基础理论亦有独到的见解。阮元的书法,得力于碑学,他对《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等都很有研究,故其书郁盘磅礴,纵逸飞动,很有此二碑的神意。并常以这类字书擘窠大字,题写匾额,甚为世人所崇敬。

第10题:

以“书艺”、“书论”两绝传世的《书谱》的作者是谁?


正确答案: 是孙虔礼。孙虔礼,字过庭,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县)人。一说是富阳人。由于其社会地位低下,有关他的书学记载很少,而且互相牴牾。根据《述书赋》、《书断》和陈子昂作的墓志铭及祭文,我们大体可以知道,孙过庭出身寒微,幼时没能读书,成人后,善于自学,“博雅有文章”(唐张怀瓘语),并擅长书法。四十岁时,做了率府录事,不久遭人诽谤诬陷,丢了官职。仕途既然无望,就专心于书论著作,惜书还未完稿,突患暴病死于洛阳植业里客舍。
孙过庭十五岁时就开始学习书法。他师法钟繇、张芝和王羲之父子,一面临摹练习,一面深入思考,研究他们的成就和笔法。他坚持不懈地练了二十多年,终于取得了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两个方面的丰硕成果,颇得后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