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故事(一)一个儿童不知道门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盘子,盘子里有15只杯子。他推门进去,门碰到盘子,无意中把15只杯子打碎了。 故事(二)一个儿童的妈妈外出,他想从碗柜里私自拿些点心吃,他爬上椅子去拿时,把一只杯子碰落到地上跌碎了。你认为幼儿期的儿童一般会认为上述哪一个故事中的儿童的行为更坏?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故事(一)一个儿童不知道门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盘子,盘子里有15只杯子。他推门进去,门碰到盘子,无意中把15只杯子打碎了。 故事(二)一个儿童的妈妈外出,他想从碗柜里私自拿些点心吃,他爬上椅子去拿时,把一只杯子碰落到地上跌碎了。你认为幼儿期的儿童一般会认为上述哪一个故事中的儿童的行为更坏?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桌子上有一只盘子,每次只能放入一只水果,父亲专向盘子中放苹果,母亲专向盘子中放桔子,一个儿子专等吃桔子,一个女儿专等吃苹果。只要盘子中空,则父亲或母亲可向盘子中放一只水果,仅当盘子中有自己需要的水果时,儿子或女儿可从盘子中取出。将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看做四个进程,用PV操作进行管理使这四个进程能正确地并发执行。


参考答案:定义信号量:S:表示是否可以向盘子中存放水果,初值为1,表示可以向盘中放一只水果。SP:表示盘子中是否有苹果,初值为0,表示无苹果。SO:表示盘子中是否有桔子,初值为0,表示无桔子。
Begin
B:integer;
S,SO,SP:semaphore;
S:=1; SO:=0; SP=0;
Cobegin
Process father
begin
Ll: have an apple;
P(S);
put an apple;
V(SP);
go to L1
end;
Process mother
begin
L2: have an orange;
P(S);
put an orange;
V(SO);
go to L2
end;
Process son
begin
L3: P(SO);
get an orange;
V(S);
eat an orange;
go to L3
end;
Process daught
begin
L2: P(SP);
get an apple;
V(S);
eat an apple
go to L4
end;
Coend;
End;

第2题:

六个盘子中各放有一块糖,每次从任选的两个盘子中各取一块放入另一个盘子中,这样至少要做多少次,才能把所有的糖都集中到一个盘子中?

A.3 B.4 C.5 D.6


正确答案:B

开始时是111111,第一次变为003111,第二次变为202011,第三次变为401001,第四次变为600000

第3题:

请用python编程 据说古代有一个梵塔,塔内有3个底座A、B、C,A座上有64个盘子,盘子大小不等,大的在下,小的在上。有一个和尚想把这64个盘子从A座移动到C座,但每次只能允许移动一个盘子。在移动盘子的过程中可以利用B座,但任何时刻3个座上的盘子都必须始终保持大盘在下、小盘在上的顺序。如果只有一个盘子,则不需要利用B座,直接将盘子从A移动到C即可。 编写函数,接收一个表示盘子数量的参数和分别表



答案:结合二叉树的中序遍历,我们很容易就画出3阶汉诺塔的空间递归树:

中序遍历这个二叉树,遍历某个节点时,输出from和to,with无须输出,就可以得到3阶汉诺塔的移动顺序:

盘子:1A>>>>C

盘子:2A>>>>B

盘子:1C>>>>B

盘子:3A>>>>C

盘子:1B>>>>A

盘子:2B>>>>C

盘子:1A>>>>C

可以看到,汉诺塔算法所生成的二叉树是一个相当完美的“完全二叉树”,所以它的总节点数是2^3-1=7个。

二、先简化一下算法;通过层序遍历,构建双链表;顺序遍历双链表,输出!

1、再仔细观察一下递归树,例如第一层的节点:A--null--C,“分裂成”了第二层的两个节点:A--C--B和B--A--C,而第二层的第一个节点A--C--B,又“分裂成”了:A--null--C和C--null--B。简化一下:如果不考虑with柱,只考虑from和to柱,AC可以分裂成AB和BC,AB可以分裂成AC和CB......相信你已经看出规律了,所以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下面的递归树:




2、通过队列来构造双链表:

为了实现算法,你需要写这样一个小函数: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str="ABC";

public String getWith(String from,String to){

String with;

//找出ABC中的某个和from、to都不相等的字符串,赋值给with

return with;

}

你还需要有一个节点类:



/**


 * 汉诺塔节点


 *


 */


public class HanNode {



/**


 * 盘子的编号


 */


private int num;




/**


 * from柱


 */


private String from;




/**to柱


 * 


 */


private String to;




/**


 * 双链表中的前驱结点


 */


private HanNode pre;




/**


 * 双链表中的后继结点


 */


private HanNode next;


public int getNum() {


return num;


}


public void setNum(int num) {


this.num = num;


}


public String getFrom() {


return from;


}


public void setFrom(String from) {


this.from = from;


}


public String getTo() {


return to;


}


public void setTo(String to) {


this.to = to;


}


public HanNode getPre() {


return pre;


}


public void setPre(HanNode pre) {


this.pre = pre;


}


public HanNode getNext() {


return next;


}


public void setNext(HanNode next) {


this.next = next;


}


public HanNode(int num, String from, String to) {


super();


this.num = num;


this.from = from;


this.to = to;


}


public HanNode() {


supe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 [盘子:" + num + ", 从:" + from + "到:" + to + "]";


}




}

还需要设置两个全局变量top和last作为双链表的头和尾,为了和其他的节点区分开来,设置它们的num为0;

 下面的任务就是通过队列来构造双链表,对于某一趟运算:

①取出一个节点currentNode出队列,把这个currentNode的from和to传入getWith()函数,然后生成两个新的节点leftNode{num=currentNode.getNum()-1,from=from,to=with}和rightNode{num=currentNode.getNum()-1,from=with,to=to},压入队列。

②把生成的leftNode和rightNode插入到双链表中的currentNode的两端(需要断裂原来的链并生成新的链)


第4题: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如果把各项改革任务比作一个个盘子,那么领导干部就要学会“转盘子”,实现任务之间的________协调,才能同时转动多个盘子,下好改革一盘棋。

A.沟通
B.统一
C.整合
D.耦合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后文“同时转动多个盘子”,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形容的是多个任务之间的协调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沟通”泛指使两方相通连或疏通彼此的意见,沟通的对象多与人、组织和国家等相关,用于任务之间搭配不当,排除A项。B项“统一”和C项“整合”均强调“整体性”,与文段强调多个任务之间相互协调的语境不符,排除B项和C项。D项“耦合”是指某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侧重“相互配合协调”,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第5题:

六个盘子中各放有一块糖,每次从任选的两个盘子中各取一块放入另一个盘子中,这样至少要做多少次,才能把所有的糖都集中到一个盘子中?

A.3

B.4

C.5

D.6


正确答案:B
[答案] B[解析]此类操作性问题,要求最优的情况,需要细致的分析。按照题中的要求,每次从任选的两个盘子中各取一块放人另一个盘子中,开始时六个盘子是1、1、1、1、1、1,则第一次操作后一定是0、0、3、1、1、1。最后是0、0、0、0、0、6,则倒数第二次一定是0、0、0、1、1、4。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0、0、3、1、1、1如何变成0、0、0、1、1、4,分析可知,从有三颗糖的盘子中取一粒,从有一颗糖的盘子中取一粒放在没有糖的盘子中,即变为2、0、2、0、1、1,然后从有两颗糖的盘子里取一粒,从有一颗糖的盘子里取一粒放在另一个有两颗糖的盘子里,变为了4、0、1、0、0、1,即达到了目的,共是4次操作。

第6题:

用西餐时若需要暂时离开,应将餐巾折好( )。

A、放在椅子上

B、放在桌子上

C、放在盘子里

D、随手带走


答案:A 

第7题:

六个盘子中各放有一块糖,每次从任选的两个盘子中各取一块放入另一个盘子中,这样至少要做多少次,才能把所有的糖都集中到一个盘子中?( )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正确答案:B

第8题:

甜点装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盘子应干净卫生、无破损

B.除饰品外,所有主料、配料都不得露在盘子的外沿

C.装盘后盘子四周允许有少量的汤汁

D.盘子应是有相同风格的


正确答案:A

第9题:

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吃饭间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张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倒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
有个男孩名叫亨利。一天。他妈妈外出,他想拿碗橱里的果酱吃,一只杯子掉在地上碎了。
小明认为约翰犯了较重的过失。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明处于()。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公正道德阶段

答案:B
解析: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明处于道德认知的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此阶段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规范,重视行为后果(打破杯子就是坏事),而不考虑行为意向。约翰打碎了更多的杯子,因此小明认为约翰的错误更大。

第10题:

甜点装盘时,所有的主料、配料及饰品不得露在()。

  • A、盘子的外沿
  • B、盘子边缘距中心1/2
  • C、盘子边缘距中心的1/3处
  • D、盘子的边缘距中心1/4处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