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王某在实施盗窃时,因未撬开防盗门而最终放弃。王某的行为属于()。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

题目
单选题
王某在实施盗窃时,因未撬开防盗门而最终放弃。王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既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1年8月2日,王某因为盗窃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问,王某又实施了盗窃行为。分析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王某的行为应当以法定的一罪论处

B.对王某的行为应当以数罪论处

C.王某的行为属于买质的一罪

D.王某的行为属于处断的一罪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核连续犯。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数个犯罪行为触犯相同罪名,就是同种数罪。本题中,多次实施盗窃,符合连续犯的行为特征,属于处断的一罪。

第2题:

王某在实施盗窃时,在撬门过程中,突然良心发现而主动放弃:王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答案:C
解析: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王某在撬门过程中突然良心发现而主动放弃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C项符合题意。

第3题:

1987年7月,王某因实施暴力强奸而被人民法院依法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后因其服刑表现不错,1999年7月被假释。2"001年3月的一天,王某盗窃一辆汽车(价值8万多元)而未被发现。2003年4月,王某因参与以传播“非典”相威胁敲诈某市多所高校钱财的行为而被逮捕,其后交代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盗窃汽车的行为。

问题:

(1)对王某适用假释是否合法?为什么?

(2)对王某是否还需要撤销假释?为什么?


正确答案:
(1)对王某适用假释是合法的。因为对王某暴力强奸行为定罪量刑的活动发生于1997年刑法实施之前,根据刑法时间效力(“从旧兼从轻”原则),对该暴力犯是可以适用假释的。(根据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法时间效力问题的若干规定》第8条);
(2)需要撤销假释。因为其在假释期间又犯了新罪,根据《刑法》第86条第1款的规定,应当撤销假释(犯新罪的时间有限定即假释考验期间内,但发现该新罪的时间原则上并无时间限定)。

第4题:

王某在实施盗窃时,因未撬开防盗门而最终放弃。王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 B、犯罪未遂
  • C、犯罪中止
  • D、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B

第5题:

王某趁手机柜台的服务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拿出一个价值5200元的手机,藏在衣袖中,然后假装继续在柜台边观看。几分钟,服务员发现少了一个手机并怀疑王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王某见状,速将衣袖中的手机扔回柜台逃离。关于王某的行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王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既遂
B.王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
C.王某将手机扔回柜台内不属于中止行为
D.王某将手机扔回柜台内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务的行为

答案:A,C,D
解析:
题干中王某的行为属于盗窃罪,王某将个人财产非法占为己有,并且已经实际控制,属于盗窃罪既遂,至于被迫还回财物的行为属于既遂后的返回财物行为,只要是犯罪既遂就不可能再出现未遂、中止等。因此选择ACD项。

第6题:

刘某欲杀王某,将王某打昏后又后悔,见王某未死即放弃了继续犯罪,悄然离去。后来王某因流血过多而死。刘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B

在犯罪过程中,刘某自动放弃正在实施的犯罪行为,但犯罪结果已发生。故选B

第7题:

王某在实施盗窃时,在撬防盗门过程中突然良心发现而主动放弃。王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答案:C
解析: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王某在撬门过程中突然良心发现而主动放弃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第8题:

第 59 题 王某因犯数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20年,服刑13年被假释。在假释考验期的第6年,王某盗窃一辆汽车而未被发现。假释考验期满后的第4年,王某因抢劫而被逮捕,交代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内盗窃汽车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王某应当撤销假释

B.对王某的抢劫罪应按累犯从重处罚

C.对王某应将其盗窃罪作出的判决与前罪没有执行完毕的刑罚数罪并罚   

D.王某最终的刑罚,应是将其盗窃罪作出的判决与前罪没有执行完毕的刑罚数罪并罚后再将该刑罚与抢劫罪所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决定其最后的刑罚


正确答案:ABCD
因为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对王某的假释考验期满后的抢劫罪应按累犯从重处罚。对王某的盗窃行为,应先对盗窃罪作出判决,然后把前罪没有执行完毕的刑罚和盗窃罪所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在对王某的盗窃罪进行判决时,应考虑其自首情节。对王某最后宣告的刑罚,应当先将前罪没有执行完的刑罚和盗窃罪所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刑罚。再将该刑罚与抢劫罪所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后,决定其最后的刑罚。

第9题:

1987年7月,王某因实施暴力强奸而被人民法院依法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后其服刑表现不错,1999年7月被假释.2001年3月的一天,王某盗窃一辆汽车(价值8万多元)而未被发现.2003年4月,王某因参与以传播“非典”相威胁敲诈某市多所高校钱财的行为而被逮捕,其后交待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盗窃汽车的行为.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王某适用假释是否合法?为什么?
(2)对王某是否还需要撤销假释?为什么?
(3)对王某上述盗窃行为应如何处理?
(4)对王某上述敲诈高校钱财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5)对王某最后的刑罚应当如何确定?
(6)假设王某在假释考验期间并没有实施新的犯罪行为,而表现正常.2003年4月,其因参与以传播“非典”相威胁敲诈某市多所高校钱财行为而被逮捕,在侦查羁押期间发现王某其实真实姓名为“汪某”,因为在1981年的元月份曾经实施了一起重大恶性爆炸案件公安机关在全省发布通缉令而成为被通缉重大嫌疑犯,为了逃避侦查而改名为“王某”.请问在此种情形下对其依法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对王某适用是合法的.因为对王某暴力强奸行为定罪量刑的活动发生在1997年《刑法》实施之前,根据刑法时间效力(“从旧兼从轻”原则),对该暴力犯是可以适用假释的.
(2)需要撤销假释.因为其在假释期间又犯了新罪,根据《刑法》第86条第1款的规定,应当撤销假释(犯新罪的时间有限定即假释考验期间内,但发现该新罪的时间原则上并无时间限定).
(3)该盗窃罪发现的时候并没有超过追诉时效,故应当定罪处罚,同时要考虑王某对该盗窃罪有自首表现,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王某利用传播“非典”敲诈高校钱财构成敲诈勒索罪,而且是在假释期满后不久,构成累犯,依法从重处罚.
(5)撤销假释后,将强奸罪剩余的3年有期徒刑同盗窃罪、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其中,对盗窃罪要考虑因自首而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但对敲诈勒索罪要考虑属于累犯而依法从重处罚.
(6)在此情形下依然应当追究其爆炸罪的刑事责任.因为该犯罪行为已经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而犯罪嫌疑人王某逃避侦查,依法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此时,应以爆炸罪同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因为爆炸罪属于漏罪且不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故假释不能撤销).

第10题:

李某在实施盗窃时,因未撬开防盗门而最终放弃。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 B、犯罪既遂
  • C、犯罪中止
  • D、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