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多选题态度改变的理论有()。A认知理论B学习理论C认知失调理论D社会判断理论E功能理论

题目
多选题
态度改变的理论有()。
A

认知理论

B

学习理论

C

认知失调理论

D

社会判断理论

E

功能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贾尼斯和霍夫兰提出了

A、态度改变的学习理论

B、态度改变的劝说情景模式

C、态度改变的平衡理论

D、认知失调论

E、挫折-侵犯说


参考答案:B

第2题:

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包括()。

A.ABC理论

B.认知失调理论

C.学习理论

D.平衡理论


参考答案:BD

第3题:

简要概述态度改变的理论。


正确答案:(1)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延格(L.Festinger1957年)他把个人的知觉、思维、观点、信念、价值观、以及与认知有关的环境,称为认知元素;又把每两种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分为:协调、不协调、不相关三种情况。所谓认知失调,就是指两种认知元素之间的不一致。(2)平衡理论。海德(F.Heider1958年)有人称P-O-X模型。海德认为,在人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种情感或评价之间趋向一致的心理压力,解除这种心理压力的过程,就是态度改变的过程。(3)参与改变理论。

第4题:

1958年,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提出态度改变的()

  • A、参与改变态度理论
  • B、权变理论
  • C、平衡理论
  • D、认知失调理论

正确答案:C

第5题:

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失调程度越小,态度改变就越大。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态度改变理论包括()。

A、平衡理论

B、认知不协调理论

C、功能理论

D、沟通改变态度理论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简述态度改变的阶段理论的内容。
心理学家H.C.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形成有三个阶段,即服从、同化、内化。
(1)服从阶段。人为了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报酬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表面顺从行为称为服从。
(2)同化阶段。同化是个体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要求相一致。
(3)内化阶段。内化是指人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并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第8题:

以下选项中属于态度改变理论的是()。

A.平衡理论

B.目标设置理论

C.认知失调理论

D.参照群体理论

E.沟通改变理论


正确答案:ACDE

第9题:

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顺从
2、认同
3、内化影响态度(品德)形成的因素:a、内部条件b、外部条件

第10题:

在知-信-行理论中,为了促进态度的转变,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 A、促进信念的建立
  • B、利用现身说法
  • C、加强行为干预
  • D、自我分析技术
  • E、利用态度改变理论

正确答案:A,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