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平衡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参与改变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第1题:
贾尼斯和霍夫兰提出了
A、态度改变的学习理论
B、态度改变的劝说情景模式
C、态度改变的平衡理论
D、认知失调论
E、挫折-侵犯说
第2题:
A.ABC理论
B.认知失调理论
C.学习理论
D.平衡理论
第3题:
第4题:
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失调程度越小,态度改变就越大。
第5题:
简述态度改变的阶段理论的内容。
心理学家H.C.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形成有三个阶段,即服从、同化、内化。
(1)服从阶段。人为了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报酬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表面顺从行为称为服从。
(2)同化阶段。同化是个体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要求相一致。
(3)内化阶段。内化是指人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并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略
第6题:
A、平衡理论
B、认知不协调理论
C、功能理论
D、沟通改变态度理论
第7题:
1958年,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提出态度改变的()
A.参与改变态度理论
B.权变理论
C.平衡理论
D.认知失调理论
第8题:
A.平衡理论
B.目标设置理论
C.认知失调理论
D.参照群体理论
E.沟通改变理论
第9题:
1958年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态度改变的“平衡理论”。
第10题:
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