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以书法篆刻传名并有书论著作传世的邓铁是怎样的一个书法家?

题目
问答题
以书法篆刻传名并有书论著作传世的邓铁是怎样的一个书法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大师李白有否书法作品传世?他是否也称得上一个书法家呢?


正确答案: 从书法艺术的造诣来看,大诗人李白不但称得上是位书法家,并且是位书艺很高的书法家呢!李白(公元七○一——七六二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出生于中亚的碎叶。
作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诗风是雄奇瑰丽的。在书法上,《宣和书谱》说他“字画尤飘逸”。从当时徽宗御府收藏的真迹来看,有行书《太华峰》、《乘兴帖》两种,草书《岁时文》、《咏酒诗》、《醉中帖》三种,可见他是精于行、草的。然而,若按元代《衍极》刘有定注“大历初,霸上人耕地得石函,中有绢素古文科斗《孝经》,凡二十章,初传李白,白授阳冰,尽通其法”所说,则又可知他还精于古文科斗,并且还把方法传给了后来以篆书鸣于后世的大书法家李阳冰,承前启后,功绩可谓不小。此外,李白还擅写榜书。据包世臣《艺舟双楫·后附四则》记载:“蓟州城内有太白书‘观音之阁’四个大字,字径七八尺,整暇有永兴(虞世南)风,唯笔势稍松抛。”传世的书迹,有《上阳台诗》、《月下帖》、《天门山铭》、《咏酒诗》等。其中之墨迹《上阳台诗》,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2题:

以狂草书擅名一代的祝枝山是怎样的一个书法家?


正确答案: 祝枝山(公元一四六零——一五二六年),名允明,字希哲。《明史·文苑二》说他“生而枝指,故自号枝山,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以举人授兴宁县七品知县,后迁应天府通判,人称“祝京兆”。和当时的徐祯卿、唐寅、文征明等文人交往深厚,称为“吴中四才子”。此外,他还与文征明、王宠、陈道复等人一起,被誉为当时书坛的“吴中四名家”。
据《明史·文苑传》载,他从小便极聪明,“五岁作径尺字,九岁能诗。稍长,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当筵疾书,思若涌泉。尤工书法,名动海内”。在书法的各体中,他的狂草书最负盛誉。关于他书法的师承和风格,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是这样记载的:“京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河南、吴兴,行、草则大令、永师、河南、狂素、颠旭、北海、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晚年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真足上配吴兴,他所不论也。”平心而论,祝允明的狂草虽然写得“狂放盖世”,却也有他不足的一面,王世贞在对他肯定的前提下,就有“若钩剔之际,少加含蓄”的评语。传世代表作品有《洛神赋》、《草书唐人诗卷》、《草书诗翰卷》等。

第3题:

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的郑板桥是怎样一个书法家?


正确答案: 郑板桥的所谓“六分半书”,是指以汉代八分书杂入行草书中,不足八分之意。即将隶书笔法渗入行草书中去。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金农、黄慎、李鳝、李方膺、高翔、汪士慎、罗聘(一说有闵贞、高凤翰、无李方膺、高翔)等八人,因不拘泥旧法,独创风格,自成面目,故当时称之为“扬州八怪”。郑燮(一六九三——一七六五),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早年家境贫寒,后得朋友相助,始能发奋读书,四十四岁时登进士第。曾官山东潍县知县,因忤豪绅,才辞官卖字画于扬州。
郑板桥对诗、书、画均有高深的造诣。故有“三绝”之称。李葂曾赠以“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之句。而他的书法尤有独到之处。他在《五十八岁自叙》中曾云:“善书法,自号六分半书”。人亦称之为“板桥
体”。郑板桥为人洒脱不羁,感情诚挚,为官清正廉洁,关心民间疾苦。当时士大夫阶层中的许多人醉心于写“圆、光、齐、亮”的“馆阁体”,以求跻身仕途。郑板桥从不如此,他勇于探索创造出了“六分半书”,纵横姿肆,千变万变,奇趣盎然,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国朝先正事略》云:“燮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古秀独绝。”至于为什么一定要自名为“六分半书”,大概是包含着郑板桥的幽默之意吧!

第4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是阮元。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公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清中晚期金石考古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南北书派论”的首创者。阮元是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揅经老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阮元学识渊博,著作颇有影响,在当时名望甚高。他在书论著作《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了书法的南宗、北宗之说,亦即后来的帖学、碑学,详细分析了两派书法的源流、风格的异同,是中国地域文化说的拥护者。其《小沧浪笔谈》一书,对书法基础理论亦有独到的见解。阮元的书法,得力于碑学,他对《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等都很有研究,故其书郁盘磅礴,纵逸飞动,很有此二碑的神意。并常以这类字书擘窠大字,题写匾额,甚为世人所崇敬。

第5题:

寇谦之是怎样的一个书法家?


正确答案:寇谦之之所以能以书法家名世,主要是由他书写的《嵩高灵庙碑》行笔古拙,结体奇特,深为后世广大书家喜爱的缘故。寇谦之,生卒年不详,北魏上谷(今河北怀来县东南)人,也有说他是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县)人。由于他善于道术,深受北魏太武帝喜爱,他趁势出山,借用老庄思想,创建了自成体系的道教,尊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为“北方太平真君”,使道教成了北魏的国教,因之名声大噪。他书写的《嵩高灵庙碑》就立在中岳嵩山脚下的道教庙观中岳庙里。康有为称赞这通碑“体兼楷隶,笔互方圆”,此碑格调奇古,类似南方的《爨龙颜》、《爨室子》二碑,是研究由隶字向正楷变化规律的不可多得的好法帖。

第6题:

以书法篆刻传名并有书论著作传世的邓铁是怎样的一个书法家?


正确答案:邓铁(一八九八——一九六三年)。上海人。晚年居北京。原名菊初,又名钝铁,字散木,别号有芦中人、无羌、虚木、粪翁、郁青、一足、夔等。其书法学萧蜕庵,篆刻学赵古泥,三十年代即名驰江南。楷、行、草、隶、篆皆工,尤以篆刻和篆书有独特风格。狂草学张旭、怀素,与其和平简静的楷书形成鲜明的对照。有《书法学习必读》、《续书谱图解》、《草书写法》、《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全注释》、《篆刻学》等书论著作遗惠后世学书者。

第7题:

被称为书中仙手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活动及传世书迹怎样?


正确答案: 李邕(公元六七八——七四七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李邕曾任汲郡、北海太守,人称他为“李北海”。天宝六年,因犯奸赃事,复遭奸相李林甫的暗算,终于被杖杀在北海郡任内,时年七十三岁。
李邕长于碑颂之文,士大夫和寺庙人员经常拿金帛去求文,前后撰碑约八百通,报酬极巨。当时认为从古以来,卖字得钱者没有超过李邕的。但他性格豪侈,放纵游猎,仗义疏财,有时还不拘小节,要受一点人家的贿赂。却因好拯济穷苦,所以到头来仍是家中没有积蓄。由于李邕爱才,使得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晚辈都和他有交游。同时代人张鷟《朝野佥载》说李邕:“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皆过人,时谓六绝。”在书法上,他的行、草为最著名。其书以王羲之为宗,得到要妙后,便摆脱旧法,笔力一新。用笔深厚坚劲,拗峭凌厉而不失法度,李阳冰称他为书中“仙手”。他对书法力主创新,反对人家模仿他,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作品有《叶有道碑》、《端州石室记》、《法华寺碑》、《李秀碑》等,其中以《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与《岳麓寺碑》最为著名。

第8题:

耶律楚材是怎样一个书法家?


正确答案:耶律楚材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书画家。有关天文、地理、律历、算术、释老、医卜等各方面的知识,无所不通。曾在金朝做官。元太祖平定北方,召见耶律楚材后,大为赏识,指着耶律对元太宗说:“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后官至中书令。死后追封广宁王,谥文正。其书法点画刚健峭拔,有北方少数民族的慓悍之气。明宋濂说:“耶律文正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健如铸铁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

第9题: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怎样?其传世的书迹书论有哪些?


正确答案: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集中的反映在其书论著作《书史》和《海岳名言》之中,而以《海岳名言》为最。《海岳名言》是米芾平日论书语辑录,虽篇幅不长,但却观点鲜明生动。首先,米芾对唐人书法中的唯法是循很反感,他把唐朝的几个大家的书法,如颜、柳、欧、虞、褚等斥为“一笔书”,意指他们书迹的基调,只有一个“法”字。认为他们的书法没有能表达其各不相同的抒情达性,而是成了按“法”行事的工匠式的复制,失去了书法的艺术性。其评论是否恰当,这里暂不多讲,但其主张书法艺术要抒情达性却无疑是正确的,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美的实质。
另外,他还主张书法不能“刻意做作”,即如他说:“无刻意做作乃佳”,“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也就是主张要真,要抒真感情达真理性。因为有意做作、虚假的面目是不能给人们以美的感受的。他的书法跳宕欹斜,随意“刷”去,行动也不拘“礼法”,被视为“颠狂”。其实这种“颠狂”,正是其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这正是他自己认为美的具体表现。他批评颜、柳之书为“丑怪恶扎之祖”,也正是从这点出发来评论的。如他视颜真卿的楷书为丑,但却以为其《争座位帖》天真烂漫、遒放纵逸,是美。其三,米芾还主张书法要古雅脱俗,不同俗人的书法风貌才算美。所以米芾虽非常崇尚晋人,以晋为古,却不是崇尚晋人的书写法度,而是崇尚晋人各抒胸臆的情调和气质。
由于米芾把天真自然的抒情达意作为其审美理想,所以对书法中的有关技法,往往看得很淡,他在答书家薛绍彭的论书诗说:“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杨雄,自古写字人,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后足,放笔一戏空”,就是反映的这种观点。因此,他对自己的“集古自成家”,“人不知何以为祖”,相当得意。不计法度,强调独具风格、独具性情的美学思想,决定了米芾的对书法美的欣赏的独特性,即“故吾所论,变化入人,不为溢辞”。简单地说:要针对每个书家的每幅作品的不同情况,进行有区别的审美评价,重具体,贬玄神。因此,他对晋唐以来用玄神空泛的比喻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等,深恶痛绝,斥之为“是何等语”,无益学者。他认为以“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等词语来评论时人的书法,才是中肯的。
当然,由于其《海岳名言》是语录。杂述式的书论,不成体系,自相矛盾的地方亦不少见,但瑕不掩玉,这里就不再细述了。
其传世书迹有:《苕溪诗卷》、《多景楼帖》、《虹县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樂兄帖》、《崇国公墓志》、《王羲之王略帖跋》、《苏东坡木石图题诗》、《叔晦帖》、《李太师帖》等。还有很多散见于《群玉堂》、《宝晋斋》、《余清斋》、《快雪堂》,《三希堂》等丛帖之中。

第10题:

明末清初,哪一位书法家被誉为“神笔”?他的宦途和书法生涯如何?书论见解怎样?


正确答案: 王铎(公元一五九二——一六五二年)。王铎,字觉斯,又字觉之,号石樵,又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雪山道人、烟潭渔雯等,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人。明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崇祯皇帝自杀,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小王朝时,王铎官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不久,弘光朝覆灭,他投降了清朝,累官至礼部尚书。
六十一岁时告老还家,抵家不满十日就去世了。谥文安。明清之际,北方书法以王铎和傅山最为著名。王铎有“神笔”的美称,其书学功力很深,他精研当时几乎成为绝学的六书古文字学,钟鼎款识、秦汉碑碣以及释典文字。当时秘阁所藏法帖部类繁多,编次混乱,但随便举出一个字来,王铎便能立即讲出该字的源流和诸帖异同,毫厘不爽。他主张书法理应学古,不要妄为,只有学古后才能创新。他认为开始学书时困难在于入帖。后来的困难是出帖,这一“入”、“出”,讲出了学书的关键所在。他自定写字功课为一天临帖,一天应酬索书者,互相间隔,到老也雷打不动。他真、行、草、篆、隶诸体皆工。他的楷书学钟繇,而带篆、隶笔法,险劲沉着,健而不猛、丰而不腴,极有书卷气。行草成就最高,师法王羲之父子及米芾,笔力遒劲有余,能纵能收,体势连绵缠绕错落跌宕,布白如雨夹雪,豪迈俊爽,流畅超逸。遗帖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龟龙馆帖》和《弘月馆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