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直流式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有何意义?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题目
问答题
直流式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有何意义?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直流式系统使用的空气全部来自室外,吸收余热、余湿后又全部排掉,因而室内空气得到100%的置换。一般全空气空调系统不宜采用冬夏季能耗较大的直流式空调系统,而应采用有回风的混合式系统。
1.夏季空调系统的回风比焓值高于室外比焓值
2.系统服务的各空气调节区排风量大于按负荷计算出的送风量
3.室内散发有害物质,以及防火防爆等要求不允许空气循环使用
4.各空气调节区采用风机盘管或循环风空气处理机组,集中送新风的系统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PSA系统在N吹扫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在吹扫时,要先将系统压力逐渐卸压到0.14Mpa,然后再引入N2进行吹扫。
(2)在吹扫过程中,要避免产生死角。
(3)所有采样点分析表明氧含量低于0.1%以下,吹扫才算合格。
(4)吹扫完成后,如果短时间内不开工,需用N将PSA装置升压至0.14Mpa。

第2题:

在应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评价人群的膳食与营养质量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正确答案: 1)2007版的膳食宝塔适用于6岁到60岁的健康人群,因此,在评价食谱时,首先要确定是否符合此范围内的人群;
2)膳食宝塔没有性别之分,胖瘦之别,在评价食谱时,尤其是确定食物的量量,应符合食用者的实际情况。
3)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广,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和食物资源变化大,因此,在评价食谱时,要注意因地制宜。
4)膳食宝塔所列食物,并不是要求使用者天天如此,而是指一个阶段,通常指1周内,必须平衡膳食。

第3题:

ACEI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a.不作为急诊抢救使用;b.疗效在数周或数月后才出现;即使未见症状好转,仍可降低疾病进展;c.副作用较治疗作用出现更早,不应以副作用发生而妨碍使用;d.必须从极小剂量开始,3-7天加倍,逐渐达到目标剂量,长期维持使用;e.一般需与利尿剂、?受体阻滞剂或地高辛联用,并注意利尿是否维持在合适水平。

第4题:

单片机应用系统软、硬件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硬件设计:
(1)存储器扩展:容量需求,在选择单片机时就考虑到单片机的内部存储器资源,如能满足要求就不需要进行扩展,在必须扩展时注意存储器的类型、容量和接口,一般尽量留有余地,并且尽可能减少芯片的数量。选择合适的方法、ROM和RAM的形式,RAM是否要进行掉电保护等。
(2)I/O接口的扩展:单片机应用系统在扩展I/O接口时应从体积、价格、负载能力、功能等几个方面考虑。应根据外部需要扩展电路的数量和所选单片机的内部资源(空闲地址线的数量)选择合适的地址译码方法。
(3)输入通道的设计:输入通道设计包括开关量和模拟输入通道的设计。开关量要考虑接口形式、电压等级、隔离方式、扩展接口等。模拟量通道的设计要与信号检测环节(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等)结合起来,应根据系统对速度、精度和价格等要求来选择,同时还需要和传感器等设备的性能相匹配,要考虑传感器类型、传输信号的形式(电流还是电压)、线性化、补偿、光电隔离、信号处理方式等,还应考虑A/D转换器的选择(转换精度、转换速度、结构、功耗等)及相关电路、扩展接口,有时还涉及软件的设计。高精度的模数转换器价格十分昂贵,因而应尽量降低对A/D转换器的要求,能用软件实现的功能尽量用软件来实现。
(4)输出通道的设计:输出通道设计包括开关量和模拟量输出通道的设计。开关量要考虑功率、控制方式(继电器、可控硅、三极管等)。模拟量输出要考虑D/A转换器的选择(转换精度、转换速度、结构、功耗等)、输出信号的形式(电流还是电压)、隔离方式、扩展接口等。
(5)人机界面的设计:人机界面的设计包括输入键盘、开关、拨码盘、启/停操作、复位、显示器、打印、指示、报警等。输入键盘、开关、拨码盘应考虑类型、个数、参数及相关处理(如按键的去抖处理)。启/停、复位操作要考虑方式(自动、手动)及其切换。显示器要考虑类型(LED,LCD)、显示信息的种类、倍数等。此外还要考虑各种人机界面的扩展接口。
(6)通信电路的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往往作为现场测控设备,常与上位机或同位机构成测控网络,需要其有数据通信的能力,通常设计为RS-232C、RS-485、红外收发等通信标准。
(7)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常采用专业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如Protel,OrCAD等。设计印刷电路板需要有很多的技巧和经验,设计好印刷电路板图后应送到专业化制作厂家生产,在生产出来的印刷电路板上安装好元件,则完成硬件设计和制作。
(8)负载容限的考虑:单片机总线的负载能力是有限的。如MCS-51的P0口的负载能力为4mA,最多驱动8个TTL电路,P1~P3口的负载能力为2mA,最多驱动4个TTL电路。若外接负载较多,则应采取总线驱动的方法提高系统的负载容限。常用驱动器有:单向驱动器74LS244,双向驱动器74LS245等。
(9)信号逻辑电平兼容性的考虑:在所设计的电路中,可能兼有TTL和CMOS器件,也有非标准的信号电平,要设计相应的电平兼容和转换电路。当有RS-232,RS-485接口时,还要实现电平兼容和转换。常用的集成电路有MAX232,MAX485等。
(10)电源系统的配置:单片机应用系统一定需要电源,要考虑电源的组数、输出功率、抗干扰。要熟悉常用三端稳压器(78хх系列、79хх系列)、精密电源(AD580,MC1403,CJ313/336/385,W431)的应用。
(11)抗干扰的实施:采取必要的抗干扰措施是保证单片机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芯片、器件选择、去耦滤波、印刷电路板布线、通道隔离等。
软件设计:
(1)总体规划:软件所要完成的任务已在总体设计时规定,在具体软件设计时,要结合硬件结构,进一步明确软件所承担的一个个任务细节,确定具体实施的方法,合理分配资源。
(2)程序设计技术:合理的软件结构是设计一个性能优良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的基础。在程序设计中,应培养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各功能程序实行模块化、子程序化。一般有以下两种设计方法:
A.模块程序设计:模块程序设计是单片机应用中常用的一种程序设计技术。它是把一个较长的程序分解为若干个功能相对独立的较小的程序模块,各个程序模块分别设计、编程和调试,最后由各个调试好的模块组成一个大的程序。其优点是单个功能明确的程序模块的设计和调试比较方便,容易完成,一个模块可以为多个程序所共享。其缺点是各个模块的连接有时有一定难度。
B.自顶向下的程序设计:自顶向下程序设计时,先从主程序开始设计,从属程序或子程序用符号来代替。主程序编好后再编制各从属程序和子程序,最后完成整个系统软件的设计。其优点是比较符合于人们的日常思维,设计、调试和连接同时按一个线索进行,程序错误可以较早的发现。缺点是上一级的程序错误将对整个程序产生影响,一处修改可能引起对整个程序的全面修改。
(3)程序设计:在选择好软件结构和所采用的程序设计技术后,便可着手进行程序设计,将设计任务转化为具体的程序。
A.建立数学模型:根据设计任务,描述出各输入变量和各输出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此过程即为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随系统任务的不同而不同,其正确度是系统性能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B.绘制程序流程图:通常在编写程序之前先绘制程序流程图,以提高软件设计的总体效率。程序流程图以简明直观的方式对任务进行描述,并很容易由此编写出程序,故对初学者来说尤为适用。
在设计过程中,先画出简单的功能性流程图(粗框图),然后对功能流程图进行细化和具体化,对存储器、寄存器、标志位等工作单元作具体的分配和说明,将功能流程图中每一个粗框的操作转变为具体的存储器单元、工作寄存器或I/O口的操作,从而给出详细的程序流程图(细框图)。
C.程序的编制:在完成程序流程图设计以后,便可以编写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对程序设计的影响较大。汇编语言是最为常用的单片机程序语言,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代码精简,直接面向硬件电路进行设计,速度快,但进行大量数据运算时,编写难度将大大增加,不易阅读和调试。在有大量数据运算时可采用C语言(如MCS-51的C51)或PL/M语言。 编写程序时,应注意系统硬件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子程序的入/出口参数的设置与传递。采用合理的数据结构、控制算法,以满足系统要求的精度。在存储空间分配时,应将使用频率最高的数据缓冲器设在内部RAM;标志应设置在片内RAM位操作区(20H~2FH)中;指定用户堆栈区,栈区的大小应留有余量;余下部分作为数据缓冲区。
在编写程序过程中,根据流程图逐条用符号指令来描述,即得汇编语言源程序。应按MCS-51汇编语言的标准符号和格式书写,在完成系统功能的同时应注意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如数字滤波、软件陷阱、保护等。必要时可作若干功能性注释,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4)软件装配:各程序模块编辑之后,需进行汇编或编译、调试,当满足设计要求后,将各程序模块按照软件结构设计的要求连接起来,即为软件装配,从而完成软件设计。在软件装配时,应注意软件接口。

第5题:

疫苗在贮藏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疫苗在运输过程中,一是应严格按照疫苗贮藏温度要求进行运输;二是要尽快运输;三是在所有运输过程中,必须避免日光暴晒。

第6题:

系统为什么要分解?在分解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面对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我们无法通过一张图表就把系统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清楚,这时就要将系统按一定的原则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分解后的每个子系统,相对于总系统而言,其功能和结构的复杂程度都大大降低。对于较复杂的子系统,我们还可以对其进一步分解,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对于复杂的系统对象,由于我们的认识水平的限制,往往很难迅速、全面地掌握系统全貌、利用系统的层次性,可将系统由高到低、由表及里、由粗至细的进行分析。

第7题:

抗休克过程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抗休克时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应结合当时的病情,如休克早期病情主要与毛细血管前微动脉痉挛有关,后期则与微静脉和小静脉痉挛有关。因此,应采用血管扩张剂配合扩容治疗。在扩容尚未完成时,如果有必要,也可适量使用血管收缩剂,但剂量不宜太大、时间不能太长,应抓紧时间扩容。另外,为了兼顾重要脏器的灌注水平,常将血管收缩剂与血管扩张剂联合应用。

第8题:

加药系统运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为了保证处理效果,不论使用何种混凝剂药剂或投药设备,加药设备操作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⑴保证各设备的运行完好,各药剂的充足。
⑵定量校正投药设备的计量装置,以保证药剂投加量符合工艺要求。
⑶保证药剂符合工艺要求的质量标准。
⑷定期检查原污水水质,保证投药量适应水质变化和出水要求。
⑸交接班时需交代清楚储药池、投药池浓度。
⑹经常检查投药管路,防止管道堵塞或断裂,保证抽升系统正常运行运行。
⑺出现断流现象时,应尽快检查维修。

第9题:

25T型空调列车电气系统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列车集控系统是确保列车供电的重要环节。机车频繁摘挂、车厢摘挂等直接影响系统的可靠性。为此,对集控系统的连接可靠性、正确性必须加强检修、保养。
(2)DC110V蓄电池不能过放。列车投入运行前,蓄电池电压不得低于88V(在5A带载状态下),否则将引起集控器、配电柜、逆变器等设备的接触器吸合不上,供电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3)客车用电设备的绝缘性能直接影响机车向客车的正常供电。为此,对客室电加热器、伴热器、电开水炉、温水箱、照明变换器等设备的绝缘性能要加强检查,及时排除故障点。
(4)DC600V供电系统和AC380V/DC600V兼容供电系统使用了大量的直流断路器和直流接触器,这些器件的灭弧方式均为永磁磁吹方式,电流方向不能接反,否则将引起触点的烧损,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必须确保各直流供电回路的正负极性不能接反。
(5)在采用兆欧表或耐压仪进行全列DC600V母线绝缘测试时,必须保证控制柜内QI,Q2均处于断开位。
(6)在采用兆欧表或耐压仪进行全列DC110V母线绝缘测试时,必须保证控制柜内Q20,Q30均处于断开位。
(7)在检修前必须将综合控制柜Q1,Q2均处于断开位,并确认车下电源箱电容己完全放电。
(8)Q15,Q16,Q25,Q26,Q7是隔离开关,严禁带载带电操作。
(9)在进行地面电源供电操作时,给车下电源箱供电必须按先供控制电,再供DC600V的顺序;断电顺序与供电顺序相反。

第10题:

肥大反应有何意义?分析结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肥达反应是指用已知伤寒杆菌菌体抗原、H抗原及甲、乙副伤寒杆菌H抗原测定可疑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含量的定量凝集试验。其意义在于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分析结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正常人抗体水平。一般伤寒杆菌O抗体效价在1:80以上,H抗体效价在1:160以上,甲、乙副伤寒杆菌H抗体效价在1:80以上才有诊断价值。
2、动态观察,一般随病程延长第2次检测抗体效价比第1次高4倍或4倍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3、区别H、O抗体增高的意义,两者同时升高有辅助诊断意义,两者同时低于正常无意义,O抗体效价高而H抗体效价低,可能是感染的早期或其他沙门菌感染引起的交叉反应。若H抗体效价高而O抗体效价在正常范围内,则可能是以往接种过疫苗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