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是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题目
问答题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是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正确答案:B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20世纪关于儿童思维影响最大的理论。

第2题: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  )

A.教育要求
B.外部环境
C.儿童自身
D.遗传

答案:C
解析:
皮亚杰对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的看法与行为主义心理学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儿童自身,而不是外部环境。皮亚杰认为,儿童生下来就是环境的主动探究者,他们的这种主动探究构成了儿童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这种动力下,儿童通过对客体的操作活动与周围环境打交道,积极地建构知识,促进了儿童的发展。

第3题:

如何认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3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
(1)感知运动阶段。O~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于感知运动的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一切,他们逐渐能够把自己与物体分开,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此时儿童开始学习并能够运用符号对事物进行表征,发展出了某些代表性的系统。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还是不成熟的.其典型的特点就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此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可以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
(4)形式运算阶段。到儿童11、12岁以后,就进入到了形式运算阶段,这是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该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得到了发展心理学家的普遍认可,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4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一)智慧发展的阶段,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细分为六个子阶段:
(1)0~1个月,反射活动阶段
(2)1~4个月,习惯动作时期
(3)4~10个月,有目的的动作形成时期
(4)10~12个月,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时期
(5)12~18个月,感知运动智慧时期
(6)18~24个月,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
2.前运算阶段(2~7岁),分为两个子阶段:
(1)2~4岁,象征思维阶段,已经出现了象征符号的机能。
(2)4~7岁,知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运算获得了可逆性。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接触自我中心的作用,并出现了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从11或12岁开始)
(二)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
教育必须要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教育对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重要的,但又不是无限和万能的。
教育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和现有的认知结构水平。
教育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加速儿童的认知过程。
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
(三)语言与儿童思维的关系
第一,思维和语言是异源的。
第二,语言是构成逻辑的必要条件。

第5题: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对现代幼儿园课程有着全方位影响。

A

B



第6题:

什么是“遗传与环境之争”?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心理的发展到底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还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形成了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遗传与环境二因素论等。先天遗传决定论有:霍尔提出“一两遗传胜似十吨教育”。高尔登作了家谱研究,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出名成就的人远远多于普通人的亲属,他认为这体现了遗传的决定作用。环境决定论有:英国哲学家洛克(J.Locke)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后天的经验中获得的,因此,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在他看来,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9/10是由教育决定的。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很小的年龄就开始。行为主义的代表都是环境决定论者,尤其是华生,他提出了S—R公式,把行为看做是由外界刺激决定的。由于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片面性都比较明显,在争论中就发展出了二因素论。它企图克服前两种理论的片面性,主张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
(2)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片面的强调遗传和环境的作用都是不正确的。但心理发展也不是遗传和环境作用的简单相加。先天遗传只给人类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会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两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遗传与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单纯由遗传决定或由环境决定的心理发展几乎是不存在的。环境对于个体的某种心理特性或行为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往往有赖于这种特性或行为的遗传基础。由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条件(如遗传基础、成熟水平等)不同,环境的效应也就不同。同样,个体的遗传作用的大小也依赖于其环境变量。此外,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都不一样。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如感知、动作、基本言语等),遗传与成熟的制约性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能力、道德、情感等),则更多地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总的来说,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而个体的环境教育条件确定了发展的现实水平。这其中,要使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离不开环境与教育条件。一般情况下,正常健康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相当广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条件的有利与否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第7题:

试述皮亚杰与杜威的儿童发展理论对比。


答案:
解析:
(一)相同点皮亚杰和杜威都强调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鼓励儿童探索和发现。两人都在阐述影响儿童发展的相关因素的关系中,即遗传和环境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强调儿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1)相互作用论的典型代表是皮亚杰,在皮亚杰看来,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自我调节作用。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首先,成熟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可能性。其次是环境。鉴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知的来源,因此环境是影响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是自我调节,也就是平衡的过程,这是皮亚杰对影响认知发展因素的一个独到看法。他认为,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外来刺激,通过自身的适应机制,机体的平衡状态不断打破又不断重建,心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他认为遗传和环境两者的关系并非各占若干比例或简单相加,而是一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和影响的关系,换而言之,交互作用论主张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成熟(含遗传)、环境(含教育)和人这个主体三大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对心理发生的作用的大小有赖于环境的变化和主体的特性,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和主体的制约。(2)杜威认为提出了“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教育即生长”的观点。他认为经验是一种行为、涵盖认知、情感、意志等理性、非理性的因素。经验成为儿童各方面发展和生长的载体,在经验过程中,儿童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形成能力、养成品德。而且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机体不仅受环境的塑造,同时也对环境加以若干改变。经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实验探究的过程,运用智慧的过程、理性的过程。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单是有机体受环境的塑造,还存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的改造。经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不存在终极目的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就是个人的经验的不断生长。(二)不同点(1)杜威的教育理论过分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轻视系统知识的传授。相对来说,皮亚杰倾向反对死记硬背的学习知识。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他提出平衡的两个基本过程是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只有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才能被吸收、同化。因此,教育的目标并不在于简单增加知识量,而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于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而缺乏理解,新知识就很难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2)杜威从教育学的角度划分儿童的教育发展过程;重视儿童的生活和经验:杜威研究了教学中人的思维过程,提出“思维五步说”:置疑、提问、假设、推断、验证,由此教学采取“暗示、经验、假设、整理、验证”五个步骤,并主张打破分科和班级,主张按专题融合各学科知识的单元教学方法。皮亚杰从心理学的角度划分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重视儿童的认知和机能,皮亚杰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了分期,提出了著名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图式,他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只有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才可能出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智力的塑造是有条件的,它必须遵循智力发展的阶段来设计课程。教学既不应该滞后于儿童的发展阶段,也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阶段去拔苗助长。

第8题:

举例说明遗传与环境的三种互动模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至少有三种方式:被动的互动、唤起性的互动、主动的互动。(1)被动的互动: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
(2)唤起性的互动:是指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于他的环境因素,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可能会唤起不同的环境。如爱笑、好动的婴儿所接受到的注意以及社会刺激,与闷闷不乐、消极被动的婴儿多。
(3)主动性的互动:是指主体在其遗传特征的影响下,对环境因素进行自主的、有目的的选择、改变与创造。儿童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自己能适应、能胜任的环境,这也使在相同的环境中的儿童,各自拥有了不同的微社会环境,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例如,有社交倾向的儿童,喜欢邀请朋友到家里来或到朋友家去,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

第9题:

()的道德发展理论,揭示了儿童是如何建构其道德规则知识的,并认为儿童对道德规则的理解是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

A斯金纳

B布鲁姆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D

第10题:

论述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并联系实际,说明其对教育的影响。


正确答案: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二、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三、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四、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