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单选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A 晏阳初B 梁漱溟C 黄炎培D 陶行知

题目
单选题
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A

晏阳初

B

梁漱溟

C

黄炎培

D

陶行知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提出“我们的新使命,是要征集一百万个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口号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黄炎培

D.陈鹤琴


参考答案:B

第2题:

乡村规划和建设要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尊重各地的传统习惯和风土人情,不能把典型的地域特征搞没了,把鲜明的民族特色改掉了,把优秀的文化传统弄丢了。 对本句最直当的概括是:


A. 乡村规划和建设要突出特色
B. 乡村规划和建设要典型
C. 乡村规划和建设要保留优秀传统
D. 乡村规划和建设要符合国情

答案:A
解析:
解题指导: 文段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乡村规划和建设要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A项最好地概括了文段的内容。故答案为A。

第3题:

20世纪20年代,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的教育家是( )。A.鲁迅 B.徐特立 C.陶行知 D.梁启超


正确答案:C
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第4题:

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
B.梁漱溟
C.黄炎培
D.陶行知

答案:B
解析:
梁漱溟(1893-1988年),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也是20世纪3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和实践者。代表作有《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故选B。

第5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了以改革农村和农民现状为宗旨的 乡村教育运动,不少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晏阳初认为:中国乡村存在四大基本问 题,即愚、穷、弱、私。“愚”指人民绝大多数是文盲;“穷”指人民生活的极度贫困; “弱”指缺乏医疗保障,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私”指人民缺乏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梁 漱溟则认为:上述问题只是中国社会的表面现象,其深层原因是文化失调。中国文化的 根在乡村,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从乡村建设入手,从中国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 以创造新文化来救活旧乡村。
请以上述材料为背景,叙述晏阳初和梁漱溟所提出的乡村教育方案,并比较他 们乡村教育理论的异同。


答案:
解析:
(1) 二者的乡村教育方案
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 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三大方式”:学 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对象设置初级、高级平民学校和生计巡回学校;社会式教育,以 一般群众和农民团体为对象开展读书、演讲等活动;家庭式教育,以家庭中各成员为对 象的生活、生产常识教育。
梁漱溟提出建立行政系统与教育机构合一的乡农学校。学校由学众、教员、学董、 学长组成;学校按自然村落和行政级别分村学与乡学两级,实行“政教养卫合一”,“以 教统政”,将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合一;学校课程分两类,其一为以知识教育和“精 神讲话”为内容的共有课程,其二为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而设的个别课程。
⑵二者的异同
晏阳初与梁漱溟均注重乡村教育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并将教育与乡村经济、文化、 道德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在方式上均注意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
对中国问题的认识不同:晏阳初对中国农村问题的分析更多的是对中国“社会病” 具体表象的归结;梁漱溟着力从中国文化寻找中国乡村问题的病因。乡村教育的 理论和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不同:晏阳初更注重乡村具体问题的解决,并引进现代民主 意识和西方社会治理模式;梁漱溟则主要借鉴中国古代乡约制度并加以改造,更注重弘 扬传统道德。
【评分说明】只写出每个教育方案的要点而不展开论述的,最高不超过4分;能从其 他方面较为合理地比较二者异同的,可以酌情给分,每点最高不超过4分。

第6题:

梁漱溟认为,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一个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 ( )


答案:对
解析:

第7题:

请以下述材料为背景,叙述晏阳初和梁漱溟所提出的乡村教育方案,并比较他们乡村教育理论的异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了以改造农村和农民现状为宗旨的乡村教育运动,不少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晏阳初认为:中国乡村存在四大基本问题,即愚、穷、弱、私。“愚”指人民绝大多数是文盲;“穷”指人民生活的极度贫困广弱”指缺乏医疗保障,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私”指人民缺乏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梁漱溟则认为:上述问题只是中国社会的表面病象,其深层原因是文化失调。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从乡村建设入手,从中国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以创造新文化来救活旧乡村。


答案:
解析:
(1)二者的乡村教育方案 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对象设置初级、高级平民学校和生计巡回学校;社会式教育,以一般群众和农民团体为对象开展读书、演讲等活动;家庭式教育,以家庭中各成员为对象的生活、生产常识教育。 梁漱溟提出建立行政系统与教育机构合一的乡农学校。学校由学众、教员、学董、学长组成;学校按自然村落和行政级别分村学与乡学两级,实行“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将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合一;学校课程分两类,其一为以知识教育和“精神讲话”为内容的共有课程,其二为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而设的个别课程。 (2)二者的异同 晏阳初与梁漱溟均注重乡村教育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并将教育与乡村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在方式上均注意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 对中国问题的认识不同:晏阳初对中国农村问题的分析更多的是对中国“社会病”具体表象的归结;梁漱溟着力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中国乡村问题的病因。乡村教育的理论和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不同:晏阳初更注重乡村具体问题的解决,并引进现代民主意识和西方社会治理模式;梁漱溟则主要借鉴中国古代乡约制度并加以改造,更注重弘扬传统道德。

第8题:

主张“乡村建设”的教育家是()。

A、梁漱溟

B、晏阳初

C、邰爽秋

D、黄炎培


参考答案:A

第9题:

从教育思想来看,()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

A.晏阳初
B.黄炎培
C.梁漱溟
D.陶行知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不同教育家教育思想与实践 的辨别。梁漱溟对近代中国教育史的贡献在于 他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验。乡村教育是其乡村 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梁漱溟认为,“中国 的建设问题便应当是乡村建设”。对于晏阳初、黄炎培、陶行知的思想考生也要认真掌握。

第10题:

抗战爆发前,在中国各地进行的乡村改造尝试中,不包括( )。

A.晏阳初在河北进行的县政建设实验
B.梁漱溟在山东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
C.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
D.阎锡山在山西进行的“土地村公有”实验

答案:C
解析: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虽然也在同一时期,但是主要是在开展乡村教育方面,并不涉及乡村改造。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