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专题

问答题分别阐述当代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人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题目
问答题
分别阐述当代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人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①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要把人一社会一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价值取向,避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单向度、片面化。
②适应与超越问题。
适应,即指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需要的符合性,是教育基于对现实社会当前的肯定关系,在体现现实社会当前的要求、满足现实社会当前需要方面所具有的适合顺应状态。
超越,即指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的超出性,是教育基于现实社会当前的发展趋势或可能,在体现现实社会未来发展要求,满足现实社会未来需要方面所具有的努力状态。
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要坚持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首先,不能局限于在理论上抽象思考两者统一的合理性,还要探索两者统一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不能把这种统一变成僵化的理论,而要努力使其成为鲜活的实践。其次,在实践上要避免主次分明的绝对化思维。最后,在实践中要从现实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来把握教育的连续性,体现适应与超越的统一。
③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
教育的功利性,体现教育在社会中的功利性价值。教育的人文性,体现教育在社会中的人文价值。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必然反映和满足社会的要求,这种要求包括社会物质、经济发展方面和社会精神文化方面。从社会的这种内在要求看,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要坚持功利和人文价值取向的有机结合。
④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只注重民族性,导致自身发展的落后和被动。只注重世界性,导致国家或民族特点的消解。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上需要对民族性和世界性予以很好的理解和把握。一是正确理解和把握民族性,避免僵化和封闭。二是正确理解和把握世界性,避免盲目性。
(2)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①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
社会化一般指个体在出生后的发展中,习得社会文化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并借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个性化一般指个体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性。
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人自身发展的两个相互对应的不同方面,是人得以健康良好发展的重要标志。人的发展与完善,就在于社会化和个性化两者的和谐与统一。失去社会化的个性化,极易导致个体的过分自由;失去个性化的社会化,极易导致社会创造活力的抑制,单纯强调或重视人的社会化价值或人的个性化价值,都是不可取的。人的社会化,应是个性化了的社会化;人的个性化,也应是社会化了的个性化。
②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
理性即人在认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理性遵循,以及运用理性来揭示或把握客观对象的普遍性本质和规律,来看待或处理问题的特点等。非理性即人在认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非理性遵循,以及运用非理性来把握或说明客观对象或事物,来看待或处理问题。
纯粹的理性和非理性是不存在的;理性与非理性各有长处与局限性。
③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
科技素质指与人认识、作用于自然,与人从事物质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素养、品质及能力发展的水平。人文素质指与人认识解决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问题、与人从事社会价值建构活动密切相关的人类文化、价值方面的素养、品质及能力发展水平。
当代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在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的价值取向上,首先必须要摆脱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哲学观的片面性。其次要充分认识和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性。最后,要充分认识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有机培养的时代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运用马克思对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所作的考察,阐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


正确答案:
马克思对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考察,提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给正确地解决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依据历史事实和马克思的思想,可以认为,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也为这种历史过程所制约.这包含三层意思.第一,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第二,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个人本位论者和社会本位论者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分歧,实质上是这种矛盾的反映.第三,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今天,我国社会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但这还要走很长的历史道路.我们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决定我们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第2题:

()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

A、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人文主义

C、学生中心

D、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参考答案:D

第3题:

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正确答案:C

第4题:

当代教育目的社会价值取向的确立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2) 适应与超越问题。
(3) 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
(4) 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第5题:

当代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在功利性和人文性的价值问题上不可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6题:

在西方国家,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涉及的最基本问题是个人本位和______的价值取向问题。


正确答案:
社会本位

第7题:

在西方国家,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涉及的最基本问题是______和______的价值取向问题。


正确答案:
人本位;社会本位

第8题:

阐述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第9题:

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 】

A: 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
B: 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
C: 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
D: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答案:D
解析:
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包括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适应与超越问题、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第10题:

阐述人木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木位的价值取向的观点主张,并予以分析评价。


答案:
解析:
(1) 人木位的价值取向,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木所在的思想主张。其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个性 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木在于使人的木性、木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 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木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木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 育目的。人木位的价值取向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之中,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 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法国的萨特等。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种人木位的价值取向背景和针对性冇所不同。在对待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木位的价值取向在其态度上, 具冇对立与非对立之分,具冇激进和非激进之別。人木位的价值取向把人视为教育目的的根木,它在历史发展中的每一变化,都具冇 不同稈度的变革性,或而对社会,或而对教育自身。在人类历史的进稈中不乏进步意义,特別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高 扬人的个性自由解放的旗帜,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朿缚、促进人的解放、使教育冋归到人间,起了重大的历史奠基作 用。在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等方而具冇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人木位的价值取向在社会发展中带冇明显的片 而性。
(2) 社会木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木价值。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 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主张教育目的不应 从人木身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其主要代表人物冇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十 等。社会木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冇一定的合理性。但它过分强调人对 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唯一化,甚至认为“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这种极端的主张,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 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作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木性发展的严 重朿缚和压抑。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