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问答题何谓园艺商品学?它与栽培学有何关系?

题目
问答题
何谓园艺商品学?它与栽培学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研究园艺商品使用价值实现过程与变化规律的学科。 园艺商品学和园艺栽培学相铺相成。园艺栽培学是园艺生产的理论基础,园艺产品商品化是园艺生产的目的,园艺商品学为商品化提供理论指导,而同时园艺商品学又引导着园艺栽培学的发展方向。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何谓PBPS?它与药物作用有何相关?()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PBRS为一系列存在丁编茜细胞膜上的B一内酰胶类抗生裳作用的靶分子一青露索结合蛋白,包括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转肽酶,不同细菌的PBPS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异。B~内酰脓类抗生素与细菌胞浆膜上PBPS结合,抑制转肽酶的作用,导致细胞壁粘肽的交叉联结受阻,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破裂而死亡,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第2题:

何谓脂水分配系数?它与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被动扩散依赖于外源化学物溶解于膜的脂质,因此具有脂溶性(亲脂性)外源化学物以此方式通过生物膜。外源化学物的脂溶性(亲脂性)可用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partitioncoefficient)来表示。脂/水分配系数是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实际工作中,常以正辛醇、氯仿或已烷来代表脂相。一般来说,外源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越大,经膜扩散转运的速率较快;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分配系数极高的外源化学物易存留在膜内,不易通过膜。

第3题:

地膜覆盖对园艺作物栽培的土壤环境条件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提高地温、保水、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防止地表盐分积累。

第4题:

园艺商品有何商品学特点?


正确答案: 园艺商品的商品学特点:
① 园艺商品及其加工品是高值农产品;
② 园艺商品种类多,品种规格多且复杂,相互可代替品较多;
③ 园艺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还相当落后;
④ 园艺商品质量受产地因素影响较大;
⑤ 园艺商品产地的地域性、季节性与消费的普遍性、常年性的矛盾十分突出;
⑥ 园艺商品有生活必需品、享受嗜好型等多种类型。

第5题:

何谓算法?它与程序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广义地说,为解决一个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就称为“算法”。计算机算法是通过计算机能执行的算法语言来表达的。
和程序的区别:一个程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对数据的描述,即数据结构。
(2)、对操作的描述,即算法。 所以算法是程序的一个要素。

第6题:

何谓园艺商品学?


正确答案:园艺商品学:园艺商品学是商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园艺商品质量为中心内容,重点研究园艺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7题:

何谓道岔的辙叉号数?它与列车运行速度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道岔的辙叉号数也称道岔号数,我国规定以辙叉角的余切值表示之。
列车侧向通过道岔的速度,取决于道岔号数的大小。辙叉角愈小,道岔号数就愈大,列车侧向通过道岔的允许速度就愈高;反之就愈低。
1.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80km/h以上至140km/h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30号;
2.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50km/h以上至80km/h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8号;
3.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不超过50km/h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2号;
4.用于侧向接发停车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2号;
5.用于侧向接发停车货物列车并位于正线的单开道岔,在中间站不得小于12号,在其他车站不得小于9号;
6.其他线路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9号;
7.狭窄的站场采用交分道岔不得小于9号,但尽量不用于正线,必须采用时不得小于12号;
8.峰下线路采用对称道岔不得小于6号,采用三开道岔不得小于7号;
9.段管线采用对称道岔不得小于6号。
既有道岔的类型及辙叉号数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应按该道岔的号数限制行车速度,但应有计划地进行改造。驼峰下线路现有6.5号对称道岔,允许保留。

第8题:

设施园艺栽培学 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指在不适宜作物生长的季节或地区,利用特定的设施创造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以求获得园艺产品。又称“不时栽培”或“反季节栽培”、“错季栽培”等。

第9题:

何谓园艺商品学?它与栽培学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研究园艺商品使用价值实现过程与变化规律的学科。 园艺商品学和园艺栽培学相铺相成。园艺栽培学是园艺生产的理论基础,园艺产品商品化是园艺生产的目的,园艺商品学为商品化提供理论指导,而同时园艺商品学又引导着园艺栽培学的发展方向。

第10题:

园艺商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园艺商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园艺商品的分类、性质、作用、生产特点、质量构成、鉴别、检验、养护、包装、储藏、流通等所有影响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