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问答题自然土壤剖面的划分层次及各层次的特点。

题目
问答题
自然土壤剖面的划分层次及各层次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说信息也分层次?并说明各层次信息的特点。


正确答案: 信息室重要的资源,对企业具有重要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但不同的企业部门,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所需要的信息不尽相同。信息系统要喂企业各个管理部门和关系人员提供相适配得信息,在他们的管理工作中也会产生不同类别的信息。
按管理部门的信息划分,是信息在各部门间流动,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各部门写作开展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按管理层次的信息化分,具有自下往上地归集的关系,上层的信息由下层统计汇总产生。
按来源的信息划分,组合信息分类方法没能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企业中信息的分布和不同信息的差异。

第2题:

说明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及各层次的功能。


正确答案: 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完成信息的采集、转换和收集;网络层主要完成信息传递和处理;应用层主要完成数据的管理和数据的处理,并将这些数据与各行业应用的结合。

第3题:

简单描述计算机的层次结构,说明各层次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现代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硬件与软件组成的综合体,可以把它看成是按功能划分的多级层次结构。第0级为硬件组成的实体。第1级是微程序级。这级的机器语言是微指令集,程序员用微指令编写的微程序一般是直接由硬件执行的。第2级是传统机器级。这级的机器语言是该机的指令集,程序员用机器指令编写的程序可以由微程序进行解释。第3级操作系统级。从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来看,一方面它要直接管理传统机器中的软硬件资源,另一方面它又是传统机器的延伸。第4级是汇编语言级。这级的机器语言是汇编语言,完成汇编语言翻译的程序叫做汇编程序。第5级是高级语言级。这级的机器语言就是各种高级语言,通常用编译程序来完成高级语言翻译工作。第6级是应用语言级。这一级是为了使计算机满足某种用途而专门设计的,因此这一级语言就是各种面向问题的应用语言。

第4题:

简述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特征。


正确答案: ①枯枝落叶层(覆盖层):以A0或O表示。由地面上枯枝落叶堆积而成。
②腐殖质-淋溶层(A层):成土作用最活跃;明显的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团粒状结构和富含养分;产生淋溶过程,易溶性物质淋失,难溶性物质如铁、铝及粘粒等发生化学的和机械的迁移;下段留下难移动的抗风化最强的矿物颗粒,;颜色浅淡(常为灰白色)、颗粒较粗、养分贫乏。
③淀积层(B层):淀积着上层淋洗下来的物质,质地偏粘、土体较紧实,具块状或棱柱状等结构,出现新生体。
④母质层(C层)。由风化残积物或堆积物所组成,是形成土壤的母体或基础;成土作用甚微。
⑤母质层之下则为未风化的基岩(用D或R表示)。

第5题:

自然土壤剖面是如何划分层次的?


正确答案:根据各层次的形成和特点不同,将自然土壤剖面分为覆盖层(O)、淋溶层(A)、淀积层(B)和母质层(C)四个基本层次。

第6题:

数字图像处理的三个层次及各层次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各层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正确答案: (1)数字图像处理的三个层次:狭义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和图像理解。
(2)狭义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和图像理解各层次的研究内容:
1.狭义图像处理是对输入图像进行某种变换得到输出图像,是一种图像到图像的过程;
2.图像分析主要是对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进行检测和测量,从而建立对图像目的的描述,图像分析是一个从图像到数值或符号的过程;
图像理解是在图像理解的基础上,基于人工智能和认知理论,研究图像中各目标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图像内容的含义加以理解以及对原来客观场景加以解译,从而指导和规划行动。
(3)狭义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和图像理解各层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狭义图像处理是低层操作,它主要在图像像素级上进行处理,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图像分析进入了中层,经分割和特征提取,把原来以像素构成的图像转变成比较简洁的非图像形式的描述;图像理解是高层操作,它是对描述中抽象出来的符号进行推理,其处理过程和方法与人类的思维推理有有许多类似之处。
随着抽象程度的提高,数据量逐渐减少。一方面,原始图像数据经过一系列的处理逐步转化为更有组织和用途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语义不断引入,操作对象发生变化,数据量得到了压缩;另一方面,高层操作对底层操作有指导作用,能提高低层操作的效率。

第7题:

园林土壤的特点表现为()。

  • A、自然土壤层次紊乱
  • B、土壤中外来侵入体多
  • C、市政管道等到设施多
  • D、土壤物理性状差
  • E、土壤中缺乏有机质
  • F、土壤PH值偏高或偏低

正确答案:A,B,C,D,E,F

第8题:

各层次高度及温度以及作用什么?


正确答案: 灰层高度大约150-250mm。作用1:预热空气、水蒸气;2:保护炉篦;3:均匀分布气化剂;4:灰层处于最下层,衬垫着其他层次,它以正常与稳定影响其他层次,其温度在400℃左右;
(1)氧化层正常情况下厚度100-200mm温度一般保持在1100-1250℃,这决定于原料煤的灰熔点的高低。其主要作用是使空气中的氧气遇碳进行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煤气的热化学反应所需热量靠此来维持。
(2)还原层一般在200-400mm。作用1: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碳进行吸热化学反应,产生可燃的CO。2:水
蒸气与碳进行吸热化学反应,生成CO和H2,温度一般保持在800-1100℃
(3)干馏层,煤炭进入炉内经干燥后,400-550℃温度下析出挥发份及其它干馏产物,变成焦炭,其厚度一般大于100mm。
(4)干燥层,其作用是蒸发原煤水分,为下层准备好干燥的原料。
(5)空层,炉体内的自由空间,其主要作用是汇集煤气,高度大约在1.8-2米,

第9题:

简述大气可划分为哪些层次及其各层次的特点。


正确答案: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或高空对流层、热(成)层和外层(或逸散层);根据大气物质组成情况,可分为均质层和异质层两大层,异质层又可分为分子氮层、原子氧层、原子氦层和原子氢层;根据大气受光照电离情况,可分为电离层和非电离层两大类,电离层又可分为D层、E层和F层。

第10题:

自然土壤剖面的划分层次及各层次的特点。


正确答案: 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独特的作用,与其他五个因素有本质的区别,
①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定向的。
②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它受着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及其效果有很大的差别。
③人类活动的影响可通过改变各自然因素而起作用,并可分为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
④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就会破坏土壤。例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退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壤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