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问答题为什么蟹苗必须培育成仔蟹,才能提高其养殖成活率?

题目
问答题
为什么蟹苗必须培育成仔蟹,才能提高其养殖成活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蟹苗在下塘前必须暂养饱食后下塘?


正确答案:人工育苗或天然蟹苗均需经过淡水淡化后才能销售。但沿海淡水都带一些盐度(2‰~4‰),属氯化水(含氯量高),而且其钙、镁离子含量高,钙镁比例为1:1~2;如采用地下水,尽管水中镁离子少,但其铁离子、氟离子高。而内河淡水,通常盐度在0.5‰以下,钙、镁离子含量低,钙镁比例为1:0.3,属碳酸水(碳酸盐高)或硫酸水(硫酸盐高)。
由此可见,沿海淡水与内河淡水水质上的差异很大。因此蟹苗要适应这种差异,必须通过有机体渗透压的调节来适应新的环境,这就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在良好的水质、充足的适口饵料条件下进行调节。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批死亡。生产实践证明,蟹苗在下塘1~5天中最容易死亡。而蟹苗下塘前,先暂养在网箱内,其水质条件好,在网箱内投入水蚤,饵料相对密度大,蟹苗捕食水蚤的机率大大提高。蟹苗饱食后,其调节渗透压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以及捕食能力均有明显提高。此外蟹苗摄食生物药饵后,还可以提高其抗病能力。因此,蟹苗下塘前必须经过暂养,饱食下塘,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第2题:

为什么蟹苗必须培育成仔蟹,才能提高其养殖成活率?


正确答案:河蟹在蟹苗阶段有以下特点:
(1)个体小(一般每只仅3~7毫克),龙虾型,游动速度慢,不能挖穴,喜集群,逃避敌害生物的能力很差,极易被敌害生物吞食。据测定,一条白鲦鱼其肠内有34只蟹苗,一只癞蛤蟆其胃内有121只蟹苗。因此需要创造一个无敌害的生活环境,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2)取食能力低,食谱范围狭。蟹苗在自然水体中,主食水蚤、水虹蛔和一些水生植物(小浮萍等),这些食物在自然条件下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要求有专门的培育池,提供量多质好的适口饵料,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3)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低。蟹苗的适温范围为l5~30℃,最适水温为25±3.5℃。水温下降到12℃以下,就要冻死。对温度骤变的适应能力差,降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为5.37±0.85℃,升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为3.15±0.75℃。此外,它们对淡水也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此也要求有专门的培育池,控制水质,提高其成活率。
(4)新陈代谢水平高,蟹苗生长快。一般3~7毫克/只的大眼幼体,经15~20天的培育,蜕3次壳成为Ⅲ期仔蟹,体重达35~80毫克/只,增长了l0倍以上。其每克体重的耗氧率为1.068毫克/小时,比一龄蟹种大8.3倍,每小时每千克能需量为3.44千卡,比一龄蟹种大4.9倍。
综上所述,蟹苗新陈代谢水平高,生长快,需要摄食大量的高质量的饵料,但蟹苗个体小,抗逆性差,对饵料的要求高。如果直接将它们放入湖泊、河道中,就好比将鱼苗直接放入天然水体一样,成活率极低(通常回捕率仅0.1%~5%)。因此必须创造一个无敌害的、水质良好、饵料适口充足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生长,提高成活率。仔蟹培育池就是为其创造这一生态环境而设立的专用培育池。

第3题:

如何运输蟹苗?


正确答案:蟹苗运输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带水运输,即采用塑料袋加水充氧密封运输。通常均采用鱼苗袋(70厘米×40厘米),加10~20升水,放100~150克蟹苗,24小时内运输成活率可达95%以上。但带水运输容器大,运苗量少,生产上无法推广。第二种方法是蟹苗箱"干法"运输蟹苗。其方法简便,成本低,运输量大,成活率24小时可达90%以上。这是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方法。"干法"运输蟹苗应注意以下几点:
(1)蟹苗箱必须在水中浸泡12小时,以保持运输途中潮湿的环境。
(2)蟹苗箱内应放入满江红(绿萍),或仅留少量嫩叶的水葫芦或带须根的水花生或水草(叶呈丝状),蟹苗在此环境中,既保持了一定的湿度,也保证了苗层的通气,又防止苗层在一侧堆积。
(3)装苗时应防止蟹苗四肢粘附过多水分。蟹苗装运时,如水分过多,易造成苗层通透性不良,使蟹苗支撑力减弱而导致底层蟹苗缺氧死亡。因此,装苗时,必须坚持宜干不宜湿的原则。
(4)一般每箱装运的密度控制在1公斤,运输时间为24小时。
(5)运输时,应避免阳光直晒和凉风直吹,以防止蟹苗鳃部水分蒸发而死亡。
(6)如当时气温过低,应在白天运输;如气温过高,则最好在夜间运输。
(7)运输途中,如蟹苗箱过分干燥,可用喷雾器将苗箱喷湿,以保持箱内环境湿润。但一般蟹体不必喷湿(除非天气干燥、运输时间长),否则反而易造成蟹苗四肢粘附过多水滴,增加支撑力而造成死亡。
(8)如用卡车运输,应上有篷,后有盖,以防日晒和风吹。有条件可用空调客车或冷藏车运输,并给予适当的通风,气温控制在20℃左右,最低气温不能低于15℃,其气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不超过5℃。

第4题:

为什么目前不必采用早繁蟹苗当年养成成蟹上市?


正确答案:近年来,长江流域的有些单位在2~3月份就进行河蟹人工育苗,培育仔蟹,目的是当年养成成蟹上市。但此法目前的弊病很多,主要是:
(1)投资大,成活率低。长江流域2~4月份进行仔蟹培育,必须放在室内加温水泥池或塑料大棚土池培育,不仅投资大,而且仔蟹在密集、低温条件下,病害多,生长慢,成活率低。
(2)当年养成成蟹不但规格小,经济价值低,而且进一步加剧了蟹苗的需要量。如蟹苗当年养成成蟹,其放养密度低,饵料要求高,但出塘规格一般均在100克以下,有部分甚至仅30~50克,它们均只发育到绿蟹阶段。其经济价值低,一旦这种小绿蟹下海产卵,将严重影响长江水系的种质资源。由于养殖周期由二年缩短为一年,蟹苗的年平均需要量就增加了一倍,蟹种的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等于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就被食用,甚为可惜。
我们认为,只有当蟹苗供应数量充足,价格便宜,养殖设施良好,防止小绿蟹形成技术以及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技术过关后,才能进行缩短养殖周期试验。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生产上还不宜采用早繁蟹苗当年养成成蟹。

第5题:

池塘养成蟹为什么要设蟹穴和蟹岛?


正确答案:成蟹养殖池坡度大,不利于河蟹挖洞穴居。设人工蟹穴的目的是便于河蟹隐居。蟹岛,又称蟹墩,设在池塘中央,其目的是为河蟹提供浅水、安静的蜕壳环境,以避免自相残杀。
以往人工蟹穴采用固定式蟹巢。即采用小青瓦在池内砌成镂空状蟹巢。这种固定式蟹穴有很多弊病。一是瓦片易碎,蟹穴群容易坍塌,给以后的捕捞操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在蟹穴区粪便残饵多,造成严重污染区,其淤泥多,溶氧条件差,河蟹在此生活,脐黑,体色深,生长慢。改进的方法可采用移动式蟹穴。即用毛竹筒、塑料管构成,直径9~10厘米,长30厘米,毛竹一端竹节打通,塑料管一端用网片封闭,每8~10根捆成一捆,每捆的捆扎绳由浮子浮于水面。投放时,应接近投饵区,而远离蜕壳的蟹岛区,一般每亩放置50~60捆。这种移动式蟹穴的优点是便于提取蟹穴,倒出其中河蟹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而且由于蟹穴经常移动,可有效地防止穴区污染。此外人造蟹穴也是良好的捕捞工具,减少劳动强度,避免了河蟹损伤,用人工蟹穴捕蟹,回捕率可达60%左右。蟹岛在蟹池中央,呈方形、圆形、十字形和廿字形小岛。以往小岛高出水面20~30厘米,但这种设置的弊病是占用了养殖水面,而且小岛往往容易成为水老鼠、水鸟的栖息场所。
因此,应将蟹岛改为低于水面10厘米的蟹墩,在其上种植水生经济作物。蟹墩上不投饵料。这样既防止了敌害生物的栖居,又为河蟹蜕壳提供了浅水、隐避和安静的环境。

第6题:

为什么成蟹必须暂养后销售?如何暂养成蟹?


正确答案:10月份捕捞的河蟹,肥满度差,其蟹黄(肝脏和性腺)不饱满,蟹肉未壮实,含水量高,体重轻,价格便宜。而且此时气温尚高,运输死亡率大。因此必须将捕出的河蟹放入暂养池暂养1~2个月,再行出售。此时,河蟹经1~2个月的强化培育,蟹体饱满,蟹肉壮实,体重增加,含水量低,含脂最高,价格较昂贵,是出售上市的最适季节。
暂养池一般均为土池,面积2~4亩,池深1.5米,池底坡度1:3,用铝皮、网片或塑料薄膜作防逃墙(如用水泥板作防逃墙,暂养蟹的趾尖容易磨破,极易感染细菌而大批死亡)。河蟹暂养前应做好池塘清整工作,清除淤泥,彻底清塘,然后种植(培育)水生植物。一般每亩可暂养河蟹500公斤。暂养前,河蟹必须严格挑选,把那些肢体不全,步足趾尖破损,爬行缓慢的伤蟹、病蟹挑出,以提高暂养成活率。暂养期间要适当投喂小杂鱼、谷类和菜类等食品。投喂时要沿池边均匀洒放。由于河蟹暂养密度大,投饵量多,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应特别注意水质变化。水温高时,一般每隔l~2天就应换水,如能采用微流水暂养,则更为理想。

第7题:

如何根据幼蟹的生态要求,提高蟹种培育的成活率?


正确答案:为防止池塘饲养的幼蟹自相残杀,防止产生懒蟹或小绿蟹,提高经济效益,在生产上池塘饲养幼蟹应遵循以下原则:
(1)提供一个无敌害、符合幼蟹生长要求的池塘环境池塘要求浅水,清水,斜坡大,水草多。幼蟹要求清水、水草多、无敌害的环境(其池水溶氧高,幼蟹生长快),并喜欢在浅水处蜕壳。而池塘坡度大,水草多,幼蟹挖穴少,又为幼蟹过隐居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
(2)根据蟹种生长期的密度,分级饲养按个体增重情况,逐步稀疏生长期密度是提高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之一。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水体、饵料,发挥蟹种的生长潜力,又防止了蟹种因密度过大而影响生长,影响成活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但蟹种在饲养阶段很难用捕捞的方法来稀疏密度,因此生产上可采用二级培育法。即将一个大池塘按一定比例一分为二,先用较高的密度在一级池中培育,待长到一定规格,再去掉防逃墙,开通蟹沟,加水,让蟹种自己爬进第二级培育池;至此,蟹种才在整个大池塘中生长。
(3)种养结合,建立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提高经济效益池塘内单一饲养蟹种,其水体、饵料没有充分利用,而且养蟹池因大量投饵后,水质容易变肥并混浊,加之幼蟹因缺乏水生植物作为栖居和蜕壳的场所,不利于蟹种栖息、蜕壳和生长。而在蟹种池种植水生经济作物(如水稻、水蕹菜等)和养一些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等),则可以做到蟹稻、蟹和水生蔬菜互生,蟹鱼混养。河蟹的粪便、残饵肥水,水生植物和滤食性鱼类可利用水中的营养盐类和浮游生物,不仅促进水生植物和鱼类生长,而且使池水转清,也有利于河蟹生长;与此同时,水生植物既可以为河蟹提供新鲜适口的植物性饲料,又为河蟹提供了栖居、蜕壳的良好环境。它们互利共存,形成一个水底、水中、水面结合的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早期应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促长促均匀,防止产生懒蟹;中、后期应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控制其生长防止产生小绿蟹

第8题:

如何提高商品蟹运输的成活率?


正确答案:商品蟹的运输,主要抓住四个技术关键:
(1)严格分级捕出(或收购)的河蟹要根据质量区分等级,要求做到"四分开"。一是大小分开。要把各种规格的河蟹分开存放。如果大小混放,小蟹极易死亡。二是强弱分开。蟹壳蟹腿粗硬的蟹要与壳、腿不太硬的分开。前者往往膘肥体壮,生命力强,适于长途运输,销售价格高;后者相反,最好经暂养强化培育后,再行运输。三是健残分开。八足二螯齐全的蟹与附肢残缺的分开,有残缺和破损的蟹只适于当地销售或短途运输。四是肥瘦分开。壳厚肉壮,份量重,其生命力强,耐运输。分等级后,健壮肥大的河蟹,可以出口或长途运输,等级稍差一些的仅能短途运输或就近销售。
(2)搞好包装目前常用的包装工具有竹笼、竹筒、柳条筐、木桶、铅丝笼以及蒲包、草包等。通常普遍采用的是蟹筐、蟹笼包装。可先在竹筐(笼)内衬以浸湿的蒲包,再把河蟹一层层放入筐内。放置时,应使河蟹背部朝上,腹部向下,力求放平装满,加盖扎牢,使河蟹在筐内不能爬动,以减少体力消耗和防止受伤。
(3)及时运输包装完毕的蟹筐应抓紧时间运输。一般情况下,蟹筐内的河蟹3~5天以内死亡较少,超过5天死亡就逐日增多。因此一般均用机动车、船运输,出口河蟹均采用空运,以尽量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成活率。
(4)加强途中管理运输前,应将装好蟹的蟹筐在水中浸泡一下,或用人工喷水方法使蟹筐和蟹的鳃腔内保持一定水分,以保证河蟹在运输途中始终处于潮湿的环境中。用汽车长途运输时,蟹筐上还要用湿蒲包或草包盖好。运输途中要防止日晒、风吹、雨淋,尤其要防止高温,因此通常以夜间运输为佳。运输途中要定期加水喷淋,一般经1~2天运输,商品蟹的成活率可达90%左右。有条件的可采用降温运输,使运输气温保持5~10℃,运输成活率可接近100%。装满蟹的蟹筐,在装卸时要注意轻拿轻放,切不可抛掷或挤压。

第9题:

为什么仔蟹培育池必须种植水草、要种养结合?


正确答案:1仔蟹培育池放养水生植物是仔蟹养殖阶段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提高仔蟹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仔蟹池培养水生植物有以下优点:
(1)为仔蟹提供栖息、蜕壳的环境。仔蟹喜浅水环境,但仔蟹又怕强光,喜弱光,尤其在蜕壳时特别惧怕紫外线对其的杀伤。因此,在池塘种植沉水植物(伊乐藻、菹草、聚草等),在水面放养漂浮植物(水胡芦、水花生、小浮萍等),使仔蟹集中在水生植物丛中生活,既为仔蟹提供了浅水、避光的环境,又为其蜕壳和栖息创造了良好的场所。
(2)解决了池塘水浅,水质不稳定,而池水过深,仔蟹又不能蜕壳的矛盾。
(3)为仔蟹提供了新鲜可口的植物性饵料。水葫芦、水花生等水草的嫩叶、嫩根以及小浮萍均是仔蟹的优质植物性饵料。
(4)降低水中氨氮,增加溶氧,改善水质。仔蟹喜清新水质,而大量投饵,会造成其粪便、残饵分解,致使水中氨氮急增,水质肥,溶氧条件差,从而抑制河蟹生长。放养水生植物后,它们生长需大量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大大降低水中氨氮,同时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又释放大量溶氧,进一步加速了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以供植物利用,使水质转清,有利于仔蟹生长。
(5)防止仔蟹逃逸。仔蟹个体轻,其步足刚毛上粘附吸附水后,攀爬外逃能力极强,即使是十分光滑的玻璃板,也可以垂直爬出。在下雨时,防逃设施受潮后,仔蟹即可垂直爬出。因此,严格地讲,单配置良好的防逃设施,仔蟹还是容易逃逸。只有在培育池内为仔蟹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特别是种植和培养大量水生植物,才能留住仔蟹,减少逃逸数量。
池塘内单一饲养蟹种,其水体、饵料没有充分利用,而且养蟹池因大量投饵后,水质容易变肥并混浊;加以蟹种因缺乏水生植物作为栖息和蜕壳场所,不利于蟹种栖居、蜕壳和生长。而在蟹种池内种植水生经济作物(如水稻、水蕹菜、菱等)和饲养一些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等),则可以做到蟹稻、蟹和水生蔬菜共生;而蟹鱼混养,河蟹的粪便、残饵肥水,水生植物和滤食性鱼类利用水中的营养盐类和浮游生物,这不仅促进了水生植物和鱼类生长,而且使池水转清,也有利于蟹种生长。由此同时,水生植物既可以为蟹种提供新鲜适口的植物性饵料,又为蟹种的提供了栖居、蜕壳的良好环境,河蟹就不会逃逸。它们互利共存,形成一个水底、水中、水面结合的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渔谚有:"蟹多少,看水草"形象化地说明蟹种池种植水生植物的重要性。

第10题:

成蟹池能否套养当年仔蟹?


正确答案:池塘单养河蟹,面积小而密度大,活动空间小,尽管采取了种植大量水生植物等措施,但自相残食的机率还是较高。如将仔蟹套养在成蟹池中,则绝大部分被二龄蟹残食,成活率很低。在生产中就是同一年龄的蟹种,为了提高成活率,其规格大小也务必一致,这样才能做到同步蜕壳、同步生长。因此,成蟹池不能套养当年仔蟹。而湖泊等大水体,河蟹密度小,隐蔽物多,不同年龄、不同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