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问答题简述烟叶烘烤过程中,体内主要化学成分变化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烟叶烘烤过程中,体内主要化学成分变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烟叶的烘烤特性是烟叶在农艺过程中获得的,在烘烤中的变黄、脱水等特性。

A

B



第2题:

说明烤烟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化学组成变化的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 (1)淀粉含量大幅度减少,而可溶性糖含量大大增加
(2)总氮、蛋白质、烟碱等含量减少,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
(3)总酚类物质含量大大增加
(4)果胶质减少
(5)新植二烯和香精油含量增加
(6)其他成分:纤维素、灰分、有机酸、树脂等呈无规律的变化
(7)矿质元素的变化规律,认识不统一。

第3题:

简述上部烟叶的烘烤特性?
上部烟叶烘烤特性为:叶片厚,干物质多,含水量较少,叶脉较粗,结构较紧实,烘烤时变黄脱水较慢,容易形成挂灰,烤青和烤红.

第4题:

简述烟叶烘烤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1)遗传因素:烟叶的易烤性和耐烤性受制于遗传因素;
(2)土肥因素:主要是土壤肥力状况、施肥与栽培管理(包括水分)等影响烟叶的生长发育;
(3)气候因素:主要是降雨、光照等影响烟叶营养、生长发育、化学组成和水分,因此对烟叶烘烤特性产生显著影响;
(4)部位:烟叶着生部位不同,其生理特点和小环境就存在差异,对烟叶烘烤特性具有很大影响;
(5)采收成熟度:烟叶成熟度不同,其化学成分必然不同,烘烤特性各异。总之,这些因素最终导致烟叶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变化,从而使烟叶的烘烤特性发生变化。

第5题:

烟叶的烘烤特性是烟叶在农艺过程中获得的,在烘烤中的变黄、脱水等特性。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简述烟叶烘烤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烟叶烘烤是烤烟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烘烤的实质就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温湿度来干预和控制烟叶内部物质的变化。当变化朝着有益于要求的方向进行时,提高酶的活性促进其变化;当变化已达到人们的要求时,终止酶的活性,把烟叶已获得的优良品质固定下来,防止其变坏,最后烤出理想的原烟。烟叶烘烤的任务是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和时间,促使烟叶发生必要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以使烟叶田间质量得到充分转化和实现,并具有良好的外观形态、生理特性及化学成分,更好地适合于卷叶工业的要求

第7题:

简述几种难于烘烤的烟叶以及其烘烤注意关键点


正确答案: (1)水分大烟叶、下部叶:高温快烤,慎用高温快速排湿方法或开窗烘烤。
(2)水分小(包括上部叶)烟叶:充分变黄。
(3)水分过大的烟叶:先除水再变黄。
(4)后发烟:高温变黄,低温定色。
(5)秋后烟:稳步变黄,适当增加湿度。
(6)高温逼熟烟叶:高温变黄,减少和避免杂色,要充分重视几个关键温度点。
干旱烟叶(旱天烟):趁露采收,增加烟叶水分和烤房湿度;稀编烟、稠装烟,创造有利保湿和均匀排湿的条件; 烘烤技术策略是低温变黄,高温转火;先拿色,后拿水;大胆变黄,保湿变黄,补湿变黄。 变黄阶段湿球温度宜稍高 ,烟叶变黄程度要稍高 ,整个烘烤过程湿球温度宜稍高。
干旱烟叶(旱黄烟):采“露水烟”,稀编竿、装满炕(10成炕);高温保湿变黄。变黄阶段起点温度宜稍高 ,湿球温度宜稍高;高温转火,加速定色;定色阶段升温速度要慢中求快,先慢后快 ,湿球温度宜稍低
多雨寡日照烟叶:基本策略是先拿水、后拿色、防止硬变黄。变黄阶段干球温度宜高,湿球温度宜低,转火时烟叶变黄程度宜低、失水干燥程度宜高、转火宜早不宜迟。定色阶段烧火要稳,升温要准,排湿要快,必要时要控温排湿;定色阶段湿球温度宜稍低
返青烟:稀编烟,稀装烟,采用“高温变黄,低温定色,边变黄边定色”的烘烤策略,定色过程烧火升温要稳,防止挂灰和蒸片。
后(晚)发烟:烟叶变黄温度以38℃左右为宜;转火时的变黄程度5~7成黄;定色阶段慢升温、渐排湿,既不要在某一温度上久拖,也不可跳跃式大跨度升温,使烟叶边变黄、边干燥。46~47℃以前,平均3~4h/1℃,之后平均3h/1℃,在54℃以后充分延长时间。特别要在41~42℃和46~48℃分别适当延长时间。湿球温度控制要比正常略低。变黄阶段干湿球温度差3-4℃,42-54℃期间湿球温度38-39℃。  
秋后烟:湿度低,变黄难,易烤青,也易挂灰,甚至未完全变黄就出现挂灰;严密保温保湿。采收时以叶龄为主适当早采,趁露采烟增加炕内水分。绑竿适中,适当增加装烟密度;保温 保湿变黄,甚至泼水增湿 ;充分变黄,慢速定色 ;谨慎天窗地洞操作,确保烤房内温湿度的稳定或波动 。 
高温逼熟烟叶:高温高湿变黄:39~40℃使底棚烟叶部分脱水,增加烤房湿度,干湿球温度差控制在2~3℃;可酌情人工加湿;在42℃条件下顿火使全炕烟叶变为黄带浮青,叶片变软。边变黄边定色:42℃后以2~3h升温1℃到47~49℃稳定,实现定色。

第8题:

烟叶烘烤过程中,变黄期的烘烤技术要领是“稳住温度、()、控制烧火,确保烟叶变黄变软。
调整湿度

第9题:

简述烟叶烘烤过程中湿球温度对烟叶烘烤的意义


正确答案: 在烟叶变黄和定色前期,湿球温度几乎代表烟叶组织温度,之后代表烤房空气干燥程度;
烘烤各阶段湿球温度高低最终影响到烟叶烘烤质量。
(1)变黄阶段:湿球温度低时,不利于淀粉、色素、蛋白质等转化,甚至最终会出现烤青;高一点能转化彻底,增进香气;过高不利于定色。
(2)定色阶段:湿球温度超过41℃烟叶将会出现烤坏(棕色化),过低(37℃以下)时影响质量形成,烟叶颜色减淡,也造成燃料浪费。
(3)干筋阶段:高一点能增进颜色和色度,但超过43℃烟叶会出现烤红,过低烟叶颜色和色度变差,质量降低,同时造成燃料浪费。

第10题:

简述三段式烘烤过程中,烟叶物质转化、生化变化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三段式烘烤烟叶水分运动散失具有变黄阶段烟叶失水少、失水速度慢,定色阶段烟叶失水多、失水速度快,干筋阶段烟叶失水量和失水速度又趋减小的规律性,而且烟叶中自由水的运动散失速度快于结合水,并据此提出了烘烤各阶段烟叶失水率和失水速度的控制指标:变黄阶段的失水率和失水速度分别应当控制在27-35%和3.29-4.81g/h.kgFW;定色阶段50-55%和8.29-10.74g/h.kgFW;干筋阶段10-23%和3.77-5.65g/h.kgFW。2、三段式烘烤烟叶变黄温度低、时间长,叶绿素分解总量多;定色升温速度慢,有利于叶绿素分解彻底,烤后叶内黄色素与叶绿素的比值高,能够消除烤青烟现象。三段式烘烤转火时烟叶变黄程度控制指标为:中下部叶变黄程度80-90%,上部叶变黄程度90-100%。
3、三段式烘烤技术特别强调烟叶在较低温度下变黄。三段式烘烤变黄阶段温度低、时间长,有利于叶内有机物质充分分解转化,形成较多香气前体物质;定色阶段升温速度慢,有利于香气物质大量聚缩形成;干筋阶段温度比较低,有利于减少香气物质的挥发损失。因此,烤后烟叶中糖、烟碱、总氮等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总酚类物质、醚提物、粗脂肪、脂肪酸、总游离氨基酸、Amadori和香气物质含量高,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杂气和刺激性小。
4、三段式烘烤烟叶组织内源活性氧代谢保护酶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较慢,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维持时间长,叶内有机物质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充分分解转化,有利于烟叶香吃味质量的形成。这是烟叶烤香、烤香的生理生化机制。
5、三段式烘烤在定色阶段的积温最大,变黄阶段次之,干筋阶段最小。烘烤全过程的总积温控制在5500-6500℃对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是最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