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单选题进口到中国的某种化工材料数量激增,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化工材料数量最多,导致中国同类材料的生产企业遭受实质损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中国有关部门启动保障措施调查,应以国内有关生产者申请为条件B 中国有关部门可仅对已经进口的甲国材料采取保障措施C 如甲国企业同意进行价格承诺,则可避免被中国采取保障措施D 如采取保障措施,措施针对的材料范围应当与调查范围相一致

题目
单选题
进口到中国的某种化工材料数量激增,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化工材料数量最多,导致中国同类材料的生产企业遭受实质损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中国有关部门启动保障措施调查,应以国内有关生产者申请为条件

B

中国有关部门可仅对已经进口的甲国材料采取保障措施

C

如甲国企业同意进行价格承诺,则可避免被中国采取保障措施

D

如采取保障措施,措施针对的材料范围应当与调查范围相一致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反倾销措施
选项A错误。《反倾销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在特殊情形下,商务部没有收到反倾销调查的书面申请,但有充分证据认为存在倾销和损害以及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可以决定立案调查。
选项B错误。《保障措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保障措施应当针对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不区分产品来源国(地区)。
选项C错误。保障措施中不存在价格承诺问题,只有反倾销与反补贴中存在价格承诺。
选项D正确。决定采取保障措施的,其范围应当为经调查确定存在倾销威胁的进口产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企业评估化工类库存材料,经核实材料库存量为100吨,原始购入成本为200万元,根据进货情况,材料的平均库存期为3个月。 经技术鉴定,其中的一种材料已全部报废,数量为2.5吨,购进单价为2万元,无回收价值,此外,根据该企业生产用该类材料的实际月耗量计算,库存的该材料有25%为超额储存这部分超储的原料比其他原料多支付利息费用、占地租金费用、保管费用等平均每吨400元。 根据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该类材料每月价格上涨系数为2%。 要求: 确定该类化工原料的评估值。


正确答案:
(1)报废的材料价值=2.5×2=5(万元)
(2)由于已经报废了2.5吨,所以库存的该材料即库存量是(100—2.5)吨,所以“库存的该材料有25%为超额储存”即(100—2.5)×25%是超额储存。
应剔除材料的超额存储成本=(100—2.5)×25%×0.04=0.975(万元)
(3)确定该类化工原料的评估值:
该类化工原料的评估值=

第2题:

评估某企业化工类库存材料,经核实材料库存量为100吨,原始购入成本为200万元,根据进货情况,材料的平均库存期为3个月,经技术鉴定,其中的一种材料已全部报废,数量为2.5吨,购进单价为2万元,无回收价值,此外,根据该企业生产用该类材料的实际月耗量计算,库存的该材料有25%为超额储存,这部分超储的原料比原材料多支付利息费用、占地租金费用及保管费用等平均每吨400元。根据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该类材料每月价格上涨系数为2%,试确定该类化工原料的评估值。


参考答案:根据题意:
报废的材料价格=2.5*2=5(万元)
应剔除超储材料的超额成本=(100-2.5)*25%*0.04=0.975(万元)
评估值=(200-5)*(1+2%*3)-0.975=205.725(万元)

第3题:

进口到中国的某种化工材料数量激增,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化工材料数量最多,导致中国同类材料的生产企业遭受实质损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中国有关部门启动保障措施调查,应以国内有关生产者申请为条件 

B.中国有关部门可仅对已经进口的甲国材料采取保障措施 

C.如甲国企业同意进行价格承诺,则可避免被中国采取保障措施 

D.如采取保障措施,措施针对的材料范围应当与调查范围相一致 


D

  【考点】反倾销措施

  【解析】选项A错误。《反倾销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在特殊情形下,商务部没有收到反倾销调查的书面申请,但有充分证据认为存在倾销和损害以及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可以决定立案调查。选项B错误。《保障措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保障措施应当针对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不区分产品来源国(地区)。选项C错误。保障措施中不存在价格承诺问题,只有反倾销与反补贴中存在价格承诺。选项D正确。决定采取保障措施的,其范围应当为经调查确定存在倾销威胁的进口产品

 

第4题:

某企业需要采用甲、乙、丙三种原材料生产Ⅰ、Ⅱ两种产品。生产两种产品所需原材料数量、单位产品可获得利润以及企业现有原材料数如表所示:取得最大利润时,原材料 ( ) 尚有剩余。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答案:A
解析:
设生产的产品I为x吨,产品II为y吨,则:1x + 1y ? 44x + 3y? 121x + 3y? 6解上述方程可知,x=2,y=4/3。因此,最大利润是:9 ? 2 + 12 ? 4/3 = 34原料“甲”还剩余:4-2-1.3333

第5题:

中国甲公司与在中国没有住所的美国乙公司化工材料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国甲公司欲以美国乙公司为被告起诉,要求其赔偿因提供不合格化工材料给自己造成的经济损失,如果下列哪些地点在中国,则可由中国的有关人民法院管辖?()

A:合同履行地
B:标的物所在地
C:美国乙公司的代表机构
D:合同签订地

答案:A,B,C,D
解析:
【考点】涉外民事诉讼的牵连管辖。详解:《民事诉讼法》第265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A、B、C、D项都正确。

第6题: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60000千克,每千克10元,共计600000元(为了简化,假定该原材料的实际价格与计划价格一致)。生产甲产品1200件,单件甲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30千克;生产乙产品800件,单件乙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15千克。该企业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

要求:(1)计算甲、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

(2)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3)计算甲、乙产品应分配原材料数量

(4)计算甲、乙产品应分配实际费用


参考答案:(1)甲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1200×30=36000(千克)
乙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800×15=12000(千克)
(2)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60000/(36000+12000)=1.25
(3)甲产品应分配原材料数量=360000×1.25=45000(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原材料数量=12000×1.25=15000(千克)
(4)甲产品应分配原材料费用=45000×10=450000(元)
乙产品应分配原材料费用=15000×10=150000(元)

第7题:

某企业的核心产品是一种化工材料。为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该企业将提高产出率作为改进的方向。目前,该企业共有4条生产线,每条线由3个班轮流生产。


答案:A
解析:

第8题:

出口到中国的某种电子产品数量激增,导致中国相关的生产企业遭到实质损害,据商务部调查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设备数量最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任何一个受到影响的国内生产者可向中国商务部提出启动保障措施调查主要产业

B.中国有关部门可仅对已经进口的甲国材料实施保障措施正在

C.如果甲国企业进行价格承诺,则可避免被中国采取保障措施不可

D.采取保障措施的范围应与调查的范围一致


参考答案:D

第9题:

多国进口到中国的某种新闻纸数量激增,导致中国同类新闻纸的生产企业遭受实质损害,经查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新闻纸的数量最多。依我国相关立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遭受实质损害的中国企业可向有关部门申请保障措施的调查
B.中国有关部门可仅对甲国的新闻纸采取保障措施,因为来自该国的该种新闻纸最多
C.如采取保障措施,措施针对的新闻纸范围应当与调查范围相一致
D.如甲国企业同意进行价格承诺,则可避免被中国采取保障措施

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保障措施。A对,本题针对的是数量激增,属于采取保障措施的情形。B错,依《保障措施条例》第22条,“保障措施应当针对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不区分产品来源国(地区)”,即保障措施不区分来源。C对,依《保障措施条例》第22条和第29条,保障措施的调查针对所有来源的进口产品,其适用范围应与调查范围保持一致。D错,保障措施中没有价格承诺。

第10题:

某化工企业接到一份10吨新材料研发的订单100万元,该材料由甲,乙,丙三种原材料构成,其中所含金属A不少于4400克,金属B不少于4800克,金属A和B在原材料中的含量及单价如下表所示。经过不断测算和试验,为了获得满足客户要求的这种新材料,该企业最多可获得的利润为( )万元。

A.58
B.64
C.42
D.56

答案:C
解析:
假设甲、乙、丙为x、y、z
目标函数,min(7x+6y+5z)
约束条件400*x+600*y+400*z>=4400;
800*x+200*y+400*z>=4800;x+y+z<=10
求得x=3吨;y=2吨;z=5吨;
所以最少花费成本min(7x+6y+5z)=58吨;
最大利润值:100-58=42万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