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并里。小乌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两千多千米,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乌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请根据上述材料

题目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并里。小乌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两千多千米,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乌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本文的寓意是什么?(10分)    (2)以小学低年段学生为教学对象,拟定教学目标。(10分)(3)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揭示寓意的教学环节。(20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根据故事《小树叶找快乐》设计一个中班健康活动,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
附故事
小树叶找快乐
秋天来到了,风儿轻轻地把小树叶带到树林里找快乐。
小树叶问小鸟:“小鸟,你快乐吗?”小鸟说:“我给大家带去美妙的歌声,大家喜欢我,我很快乐!”
小树叶问青蛙:“小青蛙,你快乐吗?”小青蛙说:“我在田里捉害虫,我很快乐!”
小树叶问小狗:“小狗,你快乐吗?”小狗说:“我为主人看门,我很快乐!”
小树叶问小兔:“小兔,你快乐吗?”小兔说:“我帮妈妈采蘑菇,我很快乐!”
小树叶问小猴:“小猴,你快乐吗?”小猴说:“我在树上摘果子,我很快乐!”
小树叶听着听着,感觉自己也找到了许多快乐,开心极了!


答案:
解析:
让自己快乐(中班) (一)活动目标
明白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对生活形成积极的态度,懂得保持好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帮助幼儿积累获得积极情绪的体验。
物质准备:小树叶和小鸟、青蛙、小狗等小动物玩具。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快乐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1.结合教具讲述故事《小树叶找快乐》,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为什么这些小动物很快乐?
2.引导幼儿表演故事
引导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各种小动物,表现小动物们的对话内容、动作和表情,体验快乐。
3.开展游戏“小记者”
(1)将幼儿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记者与被采访者。记者提出“你做了哪些事感到快乐?为什么”的问题,请被采访者回答。
(2)小结:快乐就在我们身边,让自己快乐、保持好心情就不会让自己生气、伤心,这样我们的身心就会更加健康。
4.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快乐记录表》
(1)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记录表内容;
(2)请幼儿观察好朋友和教师的心情;
(3)记录自己、好朋友和教师的心情,在“高兴”或“不高兴”旁画“ √”。
(四)活动建议
(1)生活活动:提供开心、伤心、生气等心情牌,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心情从中选取相应的心情牌,挂在自己的照片旁,教师注意观察,并及时给予鼓励或疏导。
(2)家园共育: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与幼儿谈论笑、哭、生气、害怕等原因,并反馈幼儿在家产生的负面情绪,与教师共同探讨培养幼儿积极情绪的有效方法。
(3)领域整合:引导幼儿学习歌曲《我的心》,鼓励幼儿保持好心情。

第2题:

请根据以下故事写一篇活动设计。
微笑
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好朋友。小鸟为朋友唱歌,大象为朋友盖房子,小兔为朋友送信……小蜗牛很着急,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别的什么也干不了。
小兔走过小蜗牛的身边,小蜗牛向着小兔微笑。小兔说:“小蜗牛,你的微笑真甜。”小蜗牛想:“对呀,我可以对朋友们微笑。”小蜗牛又一想,“可是,怎么样让朋友们看到我的微笑呢?”
小蜗牛想出了好办法。第二天,他把很多信交给小兔子。小兔子把信送给了森林里的朋友们。朋友们拆开信,信里是一张画。画上的小蜗牛正在甜甜地微笑。森林里的朋友们也都微笑起来,他们说:“小蜗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给了大家。”
要求写清楚设计意图、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以及活动过程。


答案:
解析:
活动名称:微笑(中班语言教育活动) 设计意图:
现代社会中,部分家长对幼儿过度呵护,导致幼儿缺乏一定的爱心,缺乏关心他人的意识,不懂得关心别人的方法。因此设计这节活动,旨在通过微笑的展露,向幼儿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活动目标:
1.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并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2.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
活动难点:能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蜗牛写给小朋友的一封信:亲爱的老师和小朋友,当你觉得孤单或不开心的时候,请记住你的朋友小蜗牛正对着你微笑。
2.信封一个,收信人为快乐中班小朋友,寄信人为一只微笑着的蜗牛。
3.故事图片。
4.圆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具,导入活动主题
(1)出示小蜗牛的信,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师:今天老师收到一封写给小朋友们的信,是小蜗牛寄来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蜗牛写了什么吧。
(2)想不想知道小蜗牛为什么会寄这封信?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名字叫《微笑》。
2.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
(2)故事讲完后,进行简单提问:①故事中有哪些角色?②小蜗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3)森林里的小动物收到小蜗牛的信,心里感到怎样?
(4)教师小结:微笑能给孤单的人带去快乐,能让难过的人高兴起来。
3.看图片分段理解故事,幼儿欣赏
教师分别提问:
(1)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动物们在为自己的朋友们做什么?(小鸟为朋友唱歌、小猴为朋友摘香蕉、小兔为朋友送信)
(2)小蜗牛心里为什么着急?(因为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别的什么也干不了)
(3)小蜗牛后来做了什么?他把微笑送出去了吗?
(4)朋友们都说小蜗牛了不起。什么叫了不起?你们有没有觉得小蜗牛很了不起呀?为什么?
(5)教师小结: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只会爬,但它有一颗爱心,它想到了要让自己的朋友快乐一点,他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
4.迁移故事主题,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的。
(2)制作“微笑”标志:
①老师给每个幼儿分发两个圆形卡片来制作“微笑”标志(即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
②请幼儿把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另一标志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在分享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美工区将自己和好朋友的微笑画下来。

第3题:

请为的幼儿设计一次故事教学活动(故事附后)。具体要求:(1)制定目标要全面,符合该年龄班幼儿发展特点;(2)活动过程结构完整,体现该类活动的设计组织思路;(3)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包括拟提问的问题)。故事:聪明的乌龟一只狐狸,肚子饿得咕咕叫,它东奔西跑得找东西吃,看见一只青蛙正在捉害虫,心里想:先拿这只青蛙当点心,填填肚子也好。狐狸一步一步轻轻地跑过去,再跑两步就捉到青蛙了。青蛙正在捉害虫,一点也不知道。这事让乌龟看见了,它急忙伸长脖子,一口咬住狐狸的尾巴,“哎呦,哎呦,谁咬我的尾巴?”狐狸叫了起来。乌龟回答了吗?没有,它张嘴说话不是就放了狐狸吗?乌龟不说话一个劲地咬住狐狸的尾巴不放。青蛙听见背后狐狸在叫,就连蹦带跳地跑到池塘边,扑通一声跳到水里去了。狐狸没吃到青蛙,气急败坏,回过头来一看,啊,原来是一只乌龟,我没吃到青蛙,吃乌龟也行。乌龟可聪明了,把头一缩,缩到硬壳里去了,狐狸没咬到它的头,就想咬它的腿,乌龟又把四条腿一缩,缩到硬壳里去,狐狸没咬到它的腿,一看还有条小尾巴呢,就去咬它的小尾巴,乌龟再把小尾巴一缩,也缩到硬壳里去了。狐狸实在饿慌了,就去咬乌龟的硬壳,格崩,格崩,咬的牙齿都发酸了,还是咬不动。狐狸说:“乌龟,乌龟,我把你扔到天上去,啪嗒一下摔死你。”乌龟说:“谢谢你,谢谢你,你扔吧,我正想到天上去玩玩呢!”狐狸说:“乌龟,乌龟,我把你扔到火盆里去,呼啦一下烧死你。”乌龟说:“谢谢你,谢谢你,你扔吧,我身上发冷,正想找个火盆烤烤火呢!”狐狸说:“乌龟,乌龟,我把你扔到池塘里去,扑通一下淹死你。”乌龟听狐狸这么一说,哇的一声哭了:“狐狸,狐狸,你行行好,千万别把我扔到池塘里去,我最怕水,扔到水里就没命了!”狐狸才不理它呢,抓起它的硬壳,走到池塘边,扑通一声把它扔到水里去了。乌龟下了水,就伸出四条腿来,划呀,划呀,一直划到青蛙身边。两个好朋友,一边笑,一边说:“狐狸,狐狸,你还想吃我们吗?说呀,说呀!”狐狸气昏了,身子一纵,向青蛙和乌龟扑去,“扑通”一声,掉到池塘里去了。青蛙和乌龟看见水面上冒了一阵子气泡,再没看见狐狸露出水面来。


参考答案:【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资料,重点了解乌龟是怎样机智地对付狐狸的。
2.学习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尽量表现作品所蕴含的幽默感。
【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图片。
【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故事。
――有一只聪明的乌龟战胜了狡猾的狐狸。这天,老师就讲一讲聪明的乌龟的故事。
――完整欣赏故事录音一遍。
――故事里有谁乌龟对付狐狸的办法聪明吗
2.幼儿看图片分段讨论。
――观察第一、二、三幅图,说说狐狸和乌龟发生了什么事。
――观察第四幅图。狐狸想吃乌龟,乌龟怎样办
――观察第五幅图,引导幼儿重点讨论:乌龟怕摔、怕火,为什么还让狐狸把它摔到天上,扔进火盆呢(鼓励幼儿两两结伴有表情地分主角对话)
――观察第六幅图,引导幼儿讨论:乌龟喜欢水,为什么狐狸说要把它扔到水里,它反而哭了呢你认为乌龟听了狐狸的话心里会怎样想它的情绪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观察第七、八幅图,引导幼儿看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3.主角对白。
――教师既当叙述人,又当狐狸,与理解力、表现力都比较强的幼儿进行绘声绘色的对白。
――在前一轮对白的示范下,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对白。重点引导幼儿注意讲述时的语气、语调和表情。帮忙幼儿理解乌龟的聪明机智。
推荐
1.活动前幼儿已对乌龟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一些了解,这样幼儿就能理解乌龟的聪明与机智了。
2.为了使讨论的问题情境集中在乌龟如何机智地对付狐狸上,开头的乌龟救青蛙这一部分能够一带而过。
3.“主角对白”要将狐狸貌似狡猾,实乃愚蠢:乌龟表面可怜,实则机智的内涵表现出来。主角对白可集中在“狐狸实在饿,慌了”直到结尾这部分进行。

第4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主持人问一位立志做飞行员的小朋友:“假如有一天,你驾着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让大家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撑着降落伞跳下去。”有观众问他:“你为什么一个人逃生,丢下大家不管?”小孩满含眼泪,显得很委屈。主持人又问:“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急切地说:“我要去找燃料,我还要回来。”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



答案:
解析:
倾听——开启幼儿心灵窗户的“金钥匙”
  叶澜教授曾说过:“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不仅要以关怀、接纳与尊重的态度倾听孩子的表达,更要努力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倾听的前提,是转变教育理念。幼儿园教师应摒弃陈旧的教育理念,在实际的保育、教育工作中,做到以幼儿为本。幼儿是独特的、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被塑造与自我塑造的潜力。只有拥有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才能够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才能够抛弃所有的偏见,才能够用心倾听幼儿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进而把握教育契机,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倾听的根本,是掌握倾听技巧。倾听,需要关怀、接纳与尊重;倾听,需要教师不轻易做出评判;倾听,需要用心去体味。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倾听,教师应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想法和表现方式,支持并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只有掌握了倾听技巧,才能使交流更为有效,才能探寻幼儿的内心世界,迅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并使其得到妥善解决。就像我国教育家成尚荣所说:“倾听,是教育的一种言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有时,倾听本身就是处理教育事件的艺术和智慧。”
  倾听的关键,是赏识每个幼儿。就像材料中那位想当飞行员的孩子,他撑着降落伞离开,是为了回来救飞机上的乘客。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如何赏识幼儿的教师,能够有耐心倾听这独特的想法,并对其进行鼓励。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唤醒幼儿内在的积极因素,鼓舞幼儿不断进步,让他们沿着成功之路努力前行。  
  倾听的保障,是进行自我反思。善于反思的幼儿园教师,能够在倾听过程中以敏锐的眼光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审视自己的教育策略,并进行反馈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丰富了经验,获得了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幼儿的茁壮成长。
  倾听是一门艺术,是开启幼儿心灵窗户的“金钥匙”。只要转变教育理念,掌握倾听技巧,赏识每个幼儿,并且在倾听过程中注重自我反思,就能够使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第5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你对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理解。
(2)围绕教学内容拟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概述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案:
解析:
(1)《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为老舍画的一幅水墨画,用焦墨画了两壁山涧,中间是湍湍急流,远方用石青点了几个山头,水中画了六只顺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妈妈在山的那头而蛙声却已顺着山涧飘出了十里。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但却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真是画中有画,画外还有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声情并茂,惜墨如金,使人产生无尽遐想!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齐白石的生平、艺术与成就,学会欣赏、鉴赏其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探究,能够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齐白石作品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齐白石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培养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感。
(3)教学过程
活动一:直观演示,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大脑袋,长尾巴,儿时无腿水中游。后腿伸,前腿到,跳来跳去找妈妈。提出问题:打一种动物使你联想到齐白石的哪幅作品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揭示课题: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设计意图】
谜语导入,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活动二:讲授新知,引导想象
①你眼中的齐白石
师:通过课前大家对齐白石相关资料的搜集,谈谈你了解的齐白石。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人生经历:木匠生涯、拜学诗画、五出五归、衰年变法。
教师出示齐白石的作品《群虾》,提出问题:谈谈作品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总结:此图群虾姿态各异、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
让学生观看作品局部。提问:你能运用美术语言来说说这幅作品的妙处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虾的数目虽多,却穿插有致、丝毫不显杂乱。利用水墨的浓淡变化,不仅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也生动地再现了每只虾的结构及其各异的姿态,精准而不繁琐。
②画家艺术鉴赏
出示作品《荷花蜻蜓》,提出问题:画植物和画昆虫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这两种不同的画法融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画面效果
学生观察后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植物写意;昆虫写实,整幅画作兼工带写。
③画家的艺术精髓
PPT出示画家的画理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提出问题:“似”是什么意思,“不似”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太似”意为匠气、俗气;“不似”意为丢失艺术本真。画家认为最好的艺术在似与不似之间,是画家的艺术精髓,也是我国绘画史的宝贵财富。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画家作品,感受画家绘画的独特韵味,进而了解这位伟大的画家及其绝妙的画技。
活动三:艺术实践,交流体会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蛙声十里出山泉》这部作品,运用美术语言将其说明,发表自己见解,并尝试临摹作品。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讨论鉴赏画家的作品,进一步感受齐白石作品的独特韵味。培养自主探究、勇于思考的能力。
活动四:展示评价,拓展提高
组织学生进行展评活动。师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
课堂延伸拓展:你认为齐白石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是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对作品的欣赏、鉴赏以及讨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齐白石这位艺术大家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增强其艺术鉴赏能力。

第6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你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4只呢。”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4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踩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
问题:(1)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2)教师的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
解析:
【要点】(1)在该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了好模仿的性格特点。
(2)本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欠妥,理由如下:首先,模仿是幼儿突出的件格特点。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和他们的能力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的模仿有动作的模仿和智力的模仿。动作的模仿是随着幼儿各种动作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和他的动作能力的发展有关。关于智力的模仿,皮亚杰认为,主要是一种认识上不分化的表现,即混淆了自己的看法,混淆了自己的活动和他人的活动,由此造成不自觉的模仿,和他的智力发展有关。②幼儿的模仿也和他们的受暗示件有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③幼儿的模仿还和他们的自信心不足有关。根据幼儿好模仿的特点,教师可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
通过本案例可以认识到,教师一定不能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的榜样,否则将会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为幼儿树良好的榜样,同时要通过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他们辨別是非的能力,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样,以及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

第7题:

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数“2”。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你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4只呢。”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4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
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
(1)材料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2)教师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年轻老师一时生气说“长了4只呢”,小朋友也跟着学说“长了4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这体现了幼儿好模仿的性格特征,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特点,幼儿最喜欢模仿老师的动作、行为甚至表情。 (2)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理由如下:首先,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和其能力发展有密切关系。②幼儿的模仿和他们的受暗示性有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③幼儿的好模仿也和其自信心不足有关。其次,利用模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获得良好的成效。有经验的老师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本材料充分说明了幼儿的受暗示性和模仿性。同时也说明,老师决不能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榜样,不能说反话,否则将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培养幼儿的认知分化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将会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样而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否则,其性格将会向受暗示性强和缺乏自信心的方向发展。材料中老师应该纠正小朋友的错误,而不是用反话去学小朋友的话,甚至继续顺着小朋友的话说。幼儿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对幼儿说话要直接,用幼儿听懂的语言交谈。

第8题:

“草芽儿尖尖,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荷叶儿撑伞,它对青蛙说:‘我是夏天。’谷穗儿弯弯,它鞠着躬说:‘我是秋天。’雪人儿大肚子一腆,它调皮地说: ‘我就是冬天!’”这首幼儿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

A、比喻法

B、假设法

C、摹声法

D、拟人法


参考答案:D

第9题: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说一说,想一想:
1、 说一说,你的脸型像说明形状、五官有哪些特点?也可以请同学来补充。
2、 2.你想突出自己的哪个特点,你打算怎么画?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肖像画?肖像画要着重表现什么?什么是自画像?
(2)……试拟定教学目标。
(3)…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
(1)肖像画是人物画的一种,专指描绘人物形象之画,可分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它通过着重刻画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肖像画一般是指艺术家为自己所绘的肖像作品,成为自画像。
(2)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脸形、五官的特点,并能够运用绘画的方法表现自己。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能够认识脸形与五官的特点并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进行创作,提高造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增强对自己的了解从而增强自信心。
(3)新授环节:
活动一:仔细观察,感受特点
①教师多媒体展示班级同学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几位同学中哪位同学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发型不同、五官大小与形状不同、脸型不同等。
②设置“照一照,看一看”的活动:请学生拿出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并且说一说自己在脸型、五官与头发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脸型有方形、椭圆形、圆形;
五官:眼睛(大、小)、鼻子(高、低)、嘴巴(厚、薄);
头发:长发、短发、辫子。
③演一演:请一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设计意图】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象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物表情的无穷变化。
活动二:教师示范,学生体验
①讲解演示作画方法: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边画边讲作画方法:根据脸型勾画轮廓;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上色(可线描);可用夸张手法画自己(教师示范几个被夸张的自画像)。
②布置活动要求:仔细观察自己面部的特征,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提示,画出自画像。通过这样的师范,无疑给学生的描绘提供了“拐杖”,进一步帮助学生将脑中已有的感性知识具象化。

第10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主持人问一位立志做飞行员的小朋友:“假如有一天,你驾着飞机到太平洋上空,飞机突然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让大家系好安全带,然后我乘着降落伞跳出去。”有观众问他:“你为什么一个人逃生,丢下大家不管?”小孩满含眼泪,显得很委屈。主持人又问:“为什么你要这么490?”小孩急切地说:“我要去找燃料,我还要回来。”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字数在800~1000字。


答案:C
解析:
倾听孩子.共同发展
主持人问一位小朋友:“假如有一天,你驾着飞机飞到太平洋的上空,飞机突然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说:“我会先让大家系好安全带,然后我乘着降落伞跳出去。”当大家都为这个小朋友小小年纪就如此冷漠而感到惋惜的时候,他却继续说:“我要去找燃料,
我还要回来。”成人听到幼儿的前半段回答为什么会感到惋惜呢?因为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来揣测幼儿的心理,对他造成了误解,直到听到了孩子后半部分的解释,才终于释然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成人们因为不能认真聆听幼儿的语言和心灵而导致的误解甚至教育失败,可以说比比皆是。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喜欢倾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而对幼儿来说,喜欢倾听的教师是一个智慧的教师,喜欢倾听的父母是智
慧的父母。幼儿是好学又易感的,他们期待与成人交流,因此,大人们要学会倾听幼儿的声音。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有倾听幼儿表达的耐心。只有通过倾听,教师才能了解幼儿的个性和真实想法;才能捕捉到来自幼儿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让幼儿产生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老师倾听幼儿表达,倾听其所言、其所想,对加强老师与幼儿的交流,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和个性,以及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能否学会倾听,是否善于发现幼儿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能否体验幼儿的情绪,是其能否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决定因素。教师在与幼儿交往中,要鼓励他们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可以让他们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自然获得语言、思维和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遇到不爱说话的幼儿,教师更要多和他们交流,鼓励他们大胆说话。感情交流是师生交往的基础和动力,语言交流是情感交流的载体。教师说话的体态、动作、眼神和表情都会对幼儿语言表达产生影响。当幼儿的回答有误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再想一想,再说一次”,而不要轻易地打断或制止幼儿说话;当幼儿因年龄特点出现口齿不清或发音不准,甚至是口吃等现象时,教师不但不能取笑,还要更加耐心地倾听,尽可能给幼儿时间,让他们把话说完整;当幼儿受了委屈来向教师倾诉时,教师不应该表现出丝毫的厌烦或以工作忙为借口推诿,而应真诚地看着幼儿的眼睛倾听幼儿讲述,让幼儿感到教师对他的重视……
倾听是一门艺术,倾听是一种尊重,倾听是一种理解,倾听是一种能力,倾听更是开启幼儿心灵窗户的一把“金钥匙”。教师只有学会
倾听幼儿,才能真正地走进幼儿的童心世界。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