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填空题()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

题目
填空题
()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里氏震级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关地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B.地壳内部不停地变化,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C.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D.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深源地震


正确答案:D
D [解析]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性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第2题:

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壳震动的发源地称震源
B.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C.地震波通过地球内部介质传播的称为体波
D.地震烈度是根据所释放的能量多少来划分的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破坏的程度,震级是根据所释放的能量多少来划分的。
教材页码:P9-16

第3题:

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一次地震发生时,确定震中至少需要()地震观测台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确定震源至少需要()地震观测台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


正确答案:3个;4个

第5题:

关于地震震源和震中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震源和震中是同一个概念
B.震中是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竖直投影点
C.震中是指震源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区
D.震源是震中在地球表面上的竖直投影点

答案:B
解析:
地壳深处岩层发生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在地表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

第6题:

关于地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纵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震波传播方向垂直,周期长、振幅大、传播速度较慢
B、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C、地震波首先传达到震中,震中区受破坏最大,距震中越远破坏程度越小
D、横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震波传播方向一致,周期短、振幅小、传播速度快
E、震源是深部岩石破裂产生地壳震动的发源地


答案:B,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纵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震波传播方向一致,周期短、振幅小、传播速度快;横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震波传播方向垂直,周期长、振幅大、传播速度较慢。参见教材P16。

第7题:

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壳震动的发源地称震源
B: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C:地震波通过地球内部介质传播的称为体波
D:地震烈度是根据所释放的能量多少来划分的

答案:D
解析:
2019版教材P6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破坏的程度。其不仅与震级有关,还和震源深度,距震中距离以及地震波通过介质条件(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埋深)等多种因素有关。

第8题:

接收点是指()。

A.测线上若干一定间隔距离的带有标志的点

B.指震源所处的位置

C.指采集站(检波器)接收地震波的位置穿透深度浅地震波的接收地震波的接收地震波的接收地震波的接收

D.放置爆炸机并进行爆炸操作的地方


参考答案:C

第9题:

地震发生时第一个地震波的发源点称为( )。

A.震中
B.震源
C.震中区
D.发震区

答案:B
解析:
地壳深处岩层发生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在地表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

第10题: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公里以内为浅源地震。

  • A、20公里
  • B、60公里
  • C、80公里
  • D、100公里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