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知识竞赛

单选题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ML表示的是用()计算的震级。A 地震纵波B 地震横波C 地震面波D 地震体波

题目
单选题
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ML表示的是用()计算的震级。
A

地震纵波

B

地震横波

C

地震面波

D

地震体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地震中,里氏震级的概念


参考答案:一次地震的强弱

第2题:

下列有关地震表述正确的是 ( )。

A.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上下跳动之前,会首先感到左右晃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横波首先到达的缘故

B.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指标,每次地震只有一个固定的震级

C.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震级,二是强度

D.里氏是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地震震级——里克特级数,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所制定


正确答案:BD
极震区的人首先会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是震级和烈度。故答案为BD。

第3题:

地震三要素是()。

A.震中、烈度、震级

B.震源、震中、震级

C.发震时间、震中、震级


正确答案:C

第4题:

震级和震中位置是如何确定的?


正确答案:地震的震级和震中位置,是根据地震仪器记录下来的地震图上的振动幅度和地震波的传播方向进行精密计算得到的。其基本原理是:当地震波通过地壳岩石传播到地表时,在安装有地震仪器的地方,地震仪器便将机械振动转换成电讯号送入放大器进行放大,然后进入记录器部分记录,这样一次地震的振动全过程就能被记录下来。地震科技人员根据多个地台站地震记录图上的各种波形就可以把地震发生的地点(也叫震中位置)、地震的震级、地震发生的时间以及震源深度准确地计算出来。

第5题:

关于地震的震级与烈度的关系,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烈度与震级大小无关
B.震级越低,烈度越大
C.震级越高,烈度越大
D.烈度的大小不仅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及震中距离有关


答案:D
解析:
提示:同震级的地震,浅源地震较深源地震对地面产生的破坏性要大,烈度也就大。同一次地震,离震中越近,破坏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第6题:

地震三要素是( )。

A. 震中、烈度、震级

B. 震源、震中、震级

C. 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级


参考答案:C

第7题:

关于震级的论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震级每差一级,地震波的能量将差32倍
B.震级是指地面房屋遭受一次地震破坏的强弱程度
C.国际上通用的是里氏震级
D.震级表示一次地震能量的大小

答案:B
解析: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中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大,震级的数字也越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由于其与震源的物理特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现在多用矩震级来表示。

第8题:

我国使用的地震度量是?( )

A.里氏震级

B.体波震级

C.面波震级

D.矩震级


标准答案:C

第9题:

地震烈度与震级的关系,正确的是(  )。

A.震级与烈度的大小无关
B.震级越低,烈度越大
C.震级越高,烈度越大
D.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及震中距离有关

答案:D
解析:
震级是表征某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烈度是表征某个地方受到地震影响程度的物理量。所以,震级能影响烈度,但是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没有某种必然的数学关系。

第10题:

什么是里氏震级?


正确答案: 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