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单选题学前儿童认为“儿子”就是代表小孩,当他看到一个长满胡须的男子也是某人的儿子就感到非常惊奇,这反映了其心理发展的()。A 知觉的特点B 记忆的特点C 思维的特点D 想象的特点

题目
单选题
学前儿童认为“儿子”就是代表小孩,当他看到一个长满胡须的男子也是某人的儿子就感到非常惊奇,这反映了其心理发展的()。
A

知觉的特点

B

记忆的特点

C

思维的特点

D

想象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龙龙认为“儿子”就是年龄比较小的人。他知道自己是爸爸的儿子,却不能理解爸爸也是儿子。这说明他的思维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性思维

答案:B
解析:
幼儿主要的思维方式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幼儿主要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思维,思维具有绝对性和刻板性,比如认为儿子就是年龄比较小的、爷爷就是头发白的等。龙龙的思维就是一种典型的具体形象思维。

第2题:

小刘的儿子瞳瞳今年5岁,上幼儿园中班。根据小刘的了解,儿子在幼儿园里的主要活动就是与其他小朋友玩,如玩“医院”的游戏、“过家家”的游戏等。儿子对在幼儿园的这种玩也非常感兴趣,乐此不疲。但是,小刘却担心这种玩会浪费儿子学习知识的时间。小刘为此非常困惑。你如何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现象?


答案:
解析:
在幼儿阶段,游戏是儿童主要的活动,是适应幼儿心理特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一种活动方式。在题目中,瞳瞳所做的游戏属于假装游戏,其特点是儿童有意地用一个事物的名称按它的某种相似性来指称另一个事物。皮亚杰称之为“儿童游戏的高峰”。 根据朱智贤的观点,幼儿的游戏具有以下特性和功能:①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②游戏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儿童在游戏中既可以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又可以真实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及人际关系,认识周围的各种事物。③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感的活动。④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游戏,幼儿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地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也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游戏不仅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

第3题:

贾政毒打宝玉的原因是什么?他欲置儿子于死地,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正确答案:
【答案】怨恨宝玉不肖叛逆,为了绝将来之患,所以贾政要置宝玉于死地。贾政毒打儿子一事表现他内心对逆子叛逆、不走仕途经济老路的恐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要继续维护封建礼教和仕途经济的决心。
【解析】贾政是严父形象,也是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表。他原期望宝玉能光宗耀祖,但宝玉违背其意志,他的心理是“恨铁不成钢”,维护家族利益与惩治不肖子孙的目的混杂在一起。

第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初中毕业,农民。
案例介绍:求助者两个月前因地震失去了11岁的独生子。儿子从小就听话,尊敬长辈,学习成绩好。求助者不能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地震前一小时,曾想去学校接儿子,但没去。因此感到自责。儿子的影子经常在脑子里浮现,非常想念儿子,并多次梦到儿子后哭醒。求助者现在情绪低落、意志减退,失眠、头痛、头晕、无食欲、胃部不适、全身乏力,感到很孤独,无心做事情,总是不自觉地回忆儿子生前的情景。自己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表情淡漠,衣衫不整,头发没有整理。其婚后一直与丈夫一起务农,家庭和睦。认为有儿子的家庭才是最幸福的。

该求助者最主要的心理症状包括()。多选
A:孤独
B:难以适应
C:自责
D:躯体障碍

答案:A,B,C
解析:
【考察重点】对生理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求助者的各种症状可以直接在案例中查找。但注意“情绪低落”、“自责”属于求助者的心理学症状,应排除。故选项为BC。
【考察重点】对心理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案例中比较明显的是孤独和自责,“难以适应”指无法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属于明显的认知症状,躯体障碍不属于心理症状,可排除。故选项为ABC。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直接在案例中查找。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萦绕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主观痛苦。因此,案例中“儿子的影子经常在脑子里浮现”属于强迫性回忆,“情绪低落”属于抑郁。故选项为CD。
【考察重点】资料的收集【试题解析】题干中“可以了解的一般资料”即案例已经给出的资料。“婚后一直与丈夫一起务农,家庭和睦”属于日常活动场所和婚姻状况。而社会交往状况一般指工作学习、社交等情况,在案例中并未提及。教养方式一般指过去父母对其的家教方式,文中未提及。故选项为AB。
【考察重点】对意志减退的症状考察【试题解析】意志减退指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而选项AB属于求助者的内心体验,而非行为表现,可排除。“衣衫不整,头发没有整理”指求助者生活中的行为改变,故选项应为C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该求助者症状的产生与较为严重的生活事件密切相关,有明显的现实因素,心理冲突属于常形,不属于神经症性的问题。案例中求助者最初的痛苦是因遭遇地震和失去孩子引起,出现一系列情绪、意志及生理症状;后来因想念儿子多次梦到儿子后哭醒,与原来的事件相关联的情况也诱发了求助者的情绪痛苦,属于比较明显的泛化现象,已经超出一般心理问题的范围;病程已有两个月,社会功能受损明显,无心做事,因此初步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引发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的识别【试题解析】“内心孤独”、“失眠”不属于刺激事件,而是求助者的症状表现,可排除。根据该案例中,求助者遭遇的现实生活事件包括“儿子去世”、“地震”。故选项为AB。
【考察重点】共情的含义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共情【试题解析】共情是指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而同情则指咨询师理解求助者的同时,带有怜悯的心理,如此则会失去客观性,无法保持中立,难以实施心理帮助。故错误的选项为C。
【考察重点】表达热情的注意事项【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表达热情时应注意:1.在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2.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3.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故选项为A。
【考察重点】咨询方案包含的内容【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咨询方案内容包括七项:咨询目标,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咨询效果及评价手段,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咨询的相关费用,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故选项为ACD。

第5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初中毕业,农民。
案例介绍:求助者两个月前因地震失去了11岁的独生子。儿子从小就听话,尊敬长辈,学习成绩好。求助者不能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地震前一小时,曾想去学校接儿子,但没去。因此感到自责。儿子的影子经常在脑子里浮现,非常想念儿子,并多次梦到儿子后哭醒。求助者现在情绪低落、意志减退,失眠、头痛、头晕、无食欲、胃部不适、全身乏力,感到很孤独,无心做事情,总是不自觉地回忆儿子生前的情景。自己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表情淡漠,衣衫不整,头发没有整理。其婚后一直与丈夫一起务农,家庭和睦。认为有儿子的家庭才是最幸福的。

对该求助者表达共情时错误的是()。单选
A: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B:共情是最关键的咨询特质
C:共情就是同情求助者
D: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答案:C
解析:
【考察重点】对生理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求助者的各种症状可以直接在案例中查找。但注意“情绪低落”、“自责”属于求助者的心理学症状,应排除。故选项为BC。
【考察重点】对心理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案例中比较明显的是孤独和自责,“难以适应”指无法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属于明显的认知症状,躯体障碍不属于心理症状,可排除。故选项为ABC。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直接在案例中查找。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萦绕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主观痛苦。因此,案例中“儿子的影子经常在脑子里浮现”属于强迫性回忆,“情绪低落”属于抑郁。故选项为CD。
【考察重点】资料的收集【试题解析】题干中“可以了解的一般资料”即案例已经给出的资料。“婚后一直与丈夫一起务农,家庭和睦”属于日常活动场所和婚姻状况。而社会交往状况一般指工作学习、社交等情况,在案例中并未提及。教养方式一般指过去父母对其的家教方式,文中未提及。故选项为AB。
【考察重点】对意志减退的症状考察【试题解析】意志减退指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而选项AB属于求助者的内心体验,而非行为表现,可排除。“衣衫不整,头发没有整理”指求助者生活中的行为改变,故选项应为C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该求助者症状的产生与较为严重的生活事件密切相关,有明显的现实因素,心理冲突属于常形,不属于神经症性的问题。案例中求助者最初的痛苦是因遭遇地震和失去孩子引起,出现一系列情绪、意志及生理症状;后来因想念儿子多次梦到儿子后哭醒,与原来的事件相关联的情况也诱发了求助者的情绪痛苦,属于比较明显的泛化现象,已经超出一般心理问题的范围;病程已有两个月,社会功能受损明显,无心做事,因此初步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引发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的识别【试题解析】“内心孤独”、“失眠”不属于刺激事件,而是求助者的症状表现,可排除。根据该案例中,求助者遭遇的现实生活事件包括“儿子去世”、“地震”。故选项为AB。
【考察重点】共情的含义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共情【试题解析】共情是指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而同情则指咨询师理解求助者的同时,带有怜悯的心理,如此则会失去客观性,无法保持中立,难以实施心理帮助。故错误的选项为C。
【考察重点】表达热情的注意事项【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表达热情时应注意:1.在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2.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3.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故选项为A。
【考察重点】咨询方案包含的内容【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咨询方案内容包括七项:咨询目标,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咨询效果及评价手段,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咨询的相关费用,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故选项为ACD。

第6题: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5岁,高中文化,退休职工。
案例介绍:求助者儿子年近30,还没有结婚,她为此非常着急,曾多次委托他人为儿子介绍女朋友,但都没有成功。三四个月前,儿子自己找了一个女友,但求助者嫌女方离过婚,还带着孩子,坚决不同意他们结婚。为此与儿子产生激烈冲突,但最终没能阻止儿子与该女子结婚。求助者非常气愤,认为儿子不争气,不懂事,一点都不体谅自己。求助者要求丈夫支持自己对儿子的要求,但丈夫不置可否。求助者恨自己嫁错了人,觉得自己是孤家寡人,很失败,命苦,非常不幸。曾因憋气、心慌等入院检查,治疗后缓解。现在没有胃口,吃不下饭,经常失眠。内心痛苦,不愿意和亲朋好友提儿子的事,借故不参加家人及朋友的聚会,懒得做家务,有时做饭不是菜没放盐,就是做糊了。在家人的劝说下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善良贤惠,以往做事认真。丈夫反映其认死理,爱较真。

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求助者( )。单选

A. 恨自己嫁错人
B. 儿子不懂事
C. 认为自己失败
D. 反对儿子婚事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识别病因
跟自我概念有关的错误观念是核心概念,认为自己很失败是不合理信念,这个信念导致了心理问题。

第7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初中毕业,农民。
案例介绍:
求助者两个月前因地震失去了11岁的独生子。儿子从小就听话,尊敬长辈,学习成绩好。求助者不能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地震前一小时,曾想去学校接儿子,但没去。因此感到自责。儿子的影子经常在脑子里浮现,非常想念儿子并多次梦到儿子后哭醒。求助者现在情绪低落、意志减退、失眠、头痛、头晕、无食欲、胃部不适、全身乏力,感到很孤独。无心做事情,总是不自觉地回忆儿子生前的情景。自己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表情淡漠,衣衫不整,头发没有整理。婚后一直与丈夫一起务农,家庭和睦。认为有儿子的家庭才是最幸福的。
该求助者遇到的重大生活事件包括( )。
(A)儿子去世 (B)地震
(C)内心孤独 (D)失眠


答案:A,B
解析:

第8题:

爸爸经常揉捏儿子的脸,觉得儿子像猴子一样好玩,这违背了(  )。

A.儿童与成人一样具有独立人格和权力
B.男女儿童享受平等的待遇
C.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
D.儿童具有个体差异

答案:A
解析: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第9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初中毕业,农民。
案例介绍:
求助者两个月前因地震失去了11岁的独生子。儿子从小就听话,尊敬长辈,学习成绩好。求助者不能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地震前一小时,曾想去学校接儿子,但没去。因此感到自责。儿子的影子经常在脑子里浮现,非常想念儿子并多次梦到儿子后哭醒。求助者现在情绪低落、意志减退、失眠、头痛、头晕、无食欲、胃部不适、全身乏力,感到很孤独。无心做事情,总是不自觉地回忆儿子生前的情景。自己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表情淡漠,衣衫不整,头发没有整理。婚后一直与丈夫一起务农,家庭和睦。认为有儿子的家庭才是最幸福的。
该求助者最主要的心理症状包括( )。
(A)孤独 (B)难以适应 (C)自责 (D)躯体障碍


答案:A,B,C
解析:

第10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初中毕业,农民。
案例介绍:求助者两个月前因地震失去了11岁的独生子。儿子从小就听话,尊敬长辈,学习成绩好。求助者不能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地震前一小时,曾想去学校接儿子,但没去。因此感到自责。儿子的影子经常在脑子里浮现,非常想念儿子,并多次梦到儿子后哭醒。求助者现在情绪低落、意志减退,失眠、头痛、头晕、无食欲、胃部不适、全身乏力,感到很孤独,无心做事情,总是不自觉地回忆儿子生前的情景。自己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表情淡漠,衣衫不整,头发没有整理。其婚后一直与丈夫一起务农,家庭和睦。认为有儿子的家庭才是最幸福的。

该求助者遇到的重大生活事件包括()。多选
A:儿子去世
B:地震
C:内心孤独
D:失眠

答案:A,B
解析:
【考察重点】对生理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求助者的各种症状可以直接在案例中查找。但注意“情绪低落”、“自责”属于求助者的心理学症状,应排除。故选项为BC。
【考察重点】对心理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案例中比较明显的是孤独和自责,“难以适应”指无法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属于明显的认知症状,躯体障碍不属于心理症状,可排除。故选项为ABC。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直接在案例中查找。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萦绕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主观痛苦。因此,案例中“儿子的影子经常在脑子里浮现”属于强迫性回忆,“情绪低落”属于抑郁。故选项为CD。
【考察重点】资料的收集【试题解析】题干中“可以了解的一般资料”即案例已经给出的资料。“婚后一直与丈夫一起务农,家庭和睦”属于日常活动场所和婚姻状况。而社会交往状况一般指工作学习、社交等情况,在案例中并未提及。教养方式一般指过去父母对其的家教方式,文中未提及。故选项为AB。
【考察重点】对意志减退的症状考察【试题解析】意志减退指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而选项AB属于求助者的内心体验,而非行为表现,可排除。“衣衫不整,头发没有整理”指求助者生活中的行为改变,故选项应为C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该求助者症状的产生与较为严重的生活事件密切相关,有明显的现实因素,心理冲突属于常形,不属于神经症性的问题。案例中求助者最初的痛苦是因遭遇地震和失去孩子引起,出现一系列情绪、意志及生理症状;后来因想念儿子多次梦到儿子后哭醒,与原来的事件相关联的情况也诱发了求助者的情绪痛苦,属于比较明显的泛化现象,已经超出一般心理问题的范围;病程已有两个月,社会功能受损明显,无心做事,因此初步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引发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的识别【试题解析】“内心孤独”、“失眠”不属于刺激事件,而是求助者的症状表现,可排除。根据该案例中,求助者遭遇的现实生活事件包括“儿子去世”、“地震”。故选项为AB。
【考察重点】共情的含义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共情【试题解析】共情是指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而同情则指咨询师理解求助者的同时,带有怜悯的心理,如此则会失去客观性,无法保持中立,难以实施心理帮助。故错误的选项为C。
【考察重点】表达热情的注意事项【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表达热情时应注意:1.在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2.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3.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故选项为A。
【考察重点】咨询方案包含的内容【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咨询方案内容包括七项:咨询目标,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咨询效果及评价手段,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咨询的相关费用,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故选项为A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