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问答题滑坡形成的主要条件有哪些?如何防治滑坡?

题目
问答题
滑坡形成的主要条件有哪些?如何防治滑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滑坡的形成受许多因素制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岩体的结构和产状对山坡的稳定、滑动面的形成、发展影响很大
B.地下水位增高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C.人类工程活动是滑坡形成的一个重要诱因
D.滑坡的形成主要与自然条件如候、流水、地形、地貌等有关


答案:D
解析:
滑坡形成的条件有:地质条件,气候、径流条件,地形及地貌,还有其他因素 (例如地震、爆破及机械振动,在坡脚处开挖路堑挖去坡脚,人为地破坏山坡表层覆盖或自然排水系统,人为地浸水,堆载等)。即人为因素也是滑坡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2题:

滑坡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正确答案: 滑坡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滑坡体、滑动带、滑动面、滑坡床、滑坡、滑坡周界、滑坡舌、滑坡台地、滑坡谷丘、主滑线、滑坡裂隙。

第3题:

具有一个贯通的滑动面,并且下滑力大于抗滑力,被认为是( )

A.滑坡分类的重要依据

B.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C.滑坡的形成条件

D.滑坡的主要判别持征


答案:C

第4题:

滑坡的形成,影响因素,防治?


正确答案: 滑坡:是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影响因素:1)斜坡外形2)岩性3)构造4)水5)地震6)人为因素
防治:以防为主,整治为辅的原则。1)排水(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2)支挡
3)刷方减重4)改善滑动面(带)的岩土性质

第5题:

哪些条件易于导致滑坡的发生?实践中如何防止崩塌的发生?


正确答案: 1)地下水:降低斜坡上物质颗粒之间的吸附力;溶解土体中的胶结物;增加土体的重量;产生浮托作用,降低土体与滑动面间的摩擦系数。
2)地表水:对斜坡坡脚的侵蚀;增加土体的重量和减小其摩擦力。
3)地质因素:节理、断层影响着斜坡上岩体或土体的破碎情况;软弱面的产状与斜坡坡面产状的关系不同,坡面的稳定性是不一样的;构成坡面的基岩岩性不同,发生滑坡的可能性也不同,千枚岩、页岩、泥岩组成的山坡易发生滑坡。
4)地震:起到触发或激发作用
5)人为因素:改变斜坡的自然坡度;增加斜坡上的物重;导入地表水入地下,降低了斜坡的力学强度。
滑坡的防治
打防滑桩;砌拦墙;平坡;疏导地下水,降低斜坡土体岩体中的含水量。

第6题:

什么是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的危害?观察研究滑坡要汪意的要素?形成滑坡的一般原因和条件及其防治措施是什么?


正确答案: 煤矿区的地表滑坡、泥石流是煤矿地面水害形式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水有关,这些灾害一旦发生,即可破坏地表水系和防排洪工程,加剧水害的威胁。因此,需要把它们作为地表水害之一,加以研究和治理。
所谓滑坡、泥石流,是指在山坡地段,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如地层结构、岩性、水文地质和构造展布等特定条件下,因地下水活动、河流冲刷、人工切坡、地震、采空岩移和载体加重等,使大量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当土体或岩体碎块与山洪一起迅速流动时就成为泥石流。
滑坡和泥石流能迅速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地表建(构)筑物,阻塞水系沟渠。它往往在雨季时活动加剧,引发不可抗拒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因此必须事前研究和防范。
滑坡有堆积层、黄土、粘土类土质滑坡和岩层滑坡之分;岩层滑坡又可划分为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按滑移面的深度,有浅、中、深层滑坡之分;按产生的时间,有新滑坡、古滑坡和死滑坡、活滑坡、暂时稳定滑坡之分;按活动方式,有牵引式和推移式之分,牵引式是下部先牵引上部滑动,推移式是上部(高处)先动,然后推动下部滑动。观察研究时必须认真区分这些特点,才能加深认识,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观察研究滑坡要汪意的要素:
(1)滑体(整个滑坡体)的形状和大小;
(2)滑坡周边的具体位置;
(3)滑坡壁(滑坡体与未滑动岩体或土体的破裂壁);
(4)滑坡台阶,整个滑坡体因滑动速度差异可形成不同的台阶,反坡台阶往往是积水洼池;
(5)滑动面调查,它的发育往往与构造、层理、软弱层、粘土层等结构面有关;
(6)滑动带,它是指滑面以上受滑动揉皱的岩(土)层带;
(7)滑坡床,是指依附滑坡体的下伏不动体;
(8)主滑线,是指下滑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滑动方向,它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9)拉张缝,是指与不动体拉开的缝或滑体内速度不同拉开的缝;
(10)剪切缝,是指滑体中部和两侧相对于不动体分界处形成的剪切裂缝;
(11)鼓张缝,是指下部受阻滑体鼓起形成的张裂缝;
(12)扇形张裂缝,是指滑舌部分到下部开阔扩展地带,向两侧扩张形成的基本平行滑动方向的放射状裂缝;
(13)滑坡舌,是指滑坡的前沿部分;
(14)封闭洼地,是指滑体移动后形成的洼地,易积水,可强化滑坡活动。
观察并描述上述形态和要素是研究滑坡的第一步。
形成滑坡的一般原因和条件
(1)地貌:斜坡形态,地层结构又属软硬层相间交互,倾角又在20°以上;对于风化破碎的堆积物,其坡度在40°以上;含块石多的河岸,其坡度在25°以上;孤立凸出的山包,基岩面洼槽状并向低处倾斜或微倾;
(2)岩层:属页岩、泥灰岩、云母片岩、滑石片岩及易风化、遇水膨胀的粘土组成的地层,层理发育,层面光滑易为地表水入渗;
(3)构造:有断层面、节理面、褶皱两翼倾余或不整合面,且向临空面倾斜,倾角又较陡;
(4)气候:寒热干湿变化大,易于降低岩石强度和稳定性,风化破碎速度快;
(5)地表水、地下水作用:使土体岩体容量加大,软化,受到溶蚀、冲淘,润滑层面及其他软弱结构面,水的静压和流动压力、水在裂隙中的冻胀和冲刷等均影响其稳定性;
(6)人为因素:破坏植被,开挖切坡,引水渗漏,爆破和机械振动,堆积载体增加负荷,采空岩移等;
(7)地震:引起山体开裂和震动。
对滑坡、泥石流的防治首先要从战略上着眼,做好观察分析,并作出预测报告,认识古滑坡和可能形成新滑坡的条件,圈定应予注意的地点和范围。
防治措施:
(1)不在古滑坡和可能形成新滑坡的地点兴建工程建筑;
(2)不在易形成滑坡的岩体上堆积矸石、剥离的土方,增加其负荷量;
(3)兴建工程建筑时做好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设计上要防止开挖可能诱发滑坡的沟渠或阻塞某些沟渠,引起地表水或地下水径流方向的改变;
(4)采矿时要运用开采沉陷的岩移规律,尽可能避免形成与滑坡方向一致的岩移;根据具体条件在矿井划分、开拓水平和采区划分上有针对性的安排,使沉陷盆地的形成和采动岩移向着不利于滑坡的方向发展。
对于已经出现的滑坡,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滑坡体外围修筑截水沟、排洪沟,使地表水不流入滑坡体或渗入滑坡体;
(2)开挖疏水隧道,疏干加剧滑坡体活动的地下水;
(3)修筑抗滑墙、抗滑桩,取土减重,维持应力平衡;
(4)注浆固化或爆破扰动,改变滑动方向;
(5)设置观测点进行长期监测;
(6)如为深滑坡则需钻探工作,查明深部情况,采取相应防治对策。

第7题:

滑坡形成的主要条件有哪些?如何防治滑坡?


正确答案: 1、滑坡要素
1)滑坡体
2)滑动面和滑动带
3)滑坡床
滑坡治理措施:
1)消除和减轻水对滑坡的作用,即排除滑坡地表水,地下水和防止水对坡角掏蚀;
2)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即改变滑坡外形,降低滑坡重心和修建阻挡建筑物而增加滑坡抗滑力

第8题:

滑坡的形成受许多因素制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岩体的结构和产状对滑坡体的稳定性、滑坡面的形成、发展影响很大
B.地下水位升高有利于滑坡体的稳定
C.人类工程活动是滑坡形成的一个原因
D.滑坡的形成主要与自然条件如气候、流水、地貌有关

答案:B
解析:
地下水位升高会导致土层中的凝聚力下降,不利于滑坡体的稳定。

第9题:

简述滑坡形成的主要条件


正确答案: (1)具有产生滑坡的斜坡坡度不须太大,在岩石上的约30°-40°,在松散堆积层上的只须20°以上即可。
(2)岩(土)体内存在滑动面这些滑动面是由岩层层面、片理面、节理面、断层面、堆积层的分界面及地下水含水层的顶、底面等构成。
(3)地下含水量大地下水可使岩(土)体重量增加,加大滑动力,减小抗滑力,导致滑坡的产生。所以滑坡概率最多出现在雨后和冰雪融化季节,因为此时地下水量最大。

第10题:

滑坡的分类。滑坡产生的边界条件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按滑体岩土性质分: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粘性土滑坡、沙性土滑坡、基岩滑坡
(2)按滑面与岩层面的关系分:顺层滑坡、切层滑坡、均质滑坡
(3)按引起滑动的力学性质分:推动式滑坡、牵引式滑坡
(4)按滑动面的形态可划分为圆弧型滑面和平面两种类型
(5)按体积大小分类:小型、中型、大型、巨型
除上述分类外,还有可按滑体厚度分类,或按形成时间分为老滑坡、新滑坡等。
滑坡产生的边界条件通常是指岩土体滑动时必须具备的滑动面、切割面及临空面。
滑动面:即滑面,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边界条件。
切割面:是滑体与后缘及两侧稳定性岩体的分界面。分纵向切割面和横向切割面。
临空面:指位于滑体前缘的自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