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问答题简述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外在动力和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外在动力和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 一传统方法
1、充分掌握和分析研究资料2、利用和编制地图3、进行人文地理的野外考察工作
二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利用
1、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2、遥感技术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利用
三、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
1、新三论的基本概念: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2、研究的方法论
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
上述方法论中,一是注重区域和空间的概念并结合实证进行研究,二是注重人地关系的传统研究内容,即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征,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第2题: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 调查研究方法、空间模型方法、社会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

第3题:

简述人文地理学及现象学。


正确答案: 1.景观存在于人类的生话之中,而客观存在不是人们观看的对象。
2.所有景观都表达了一种理想,一种经世不衰的,在大地上创造天国的理想。
3.景观的评判是作为一个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第4题: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正确答案: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
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
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第5题:

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是维达尔·白兰士。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正确答案: 1、德国流派: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1)拉采尔(1844—1904年)——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环境学派的代表,首次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
(2)赫特纳(1859—1941年):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3)施吕特尔(1872—1952年):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
(4)杜能:1875年提出农业区位论
(5)韦伯:1909年提出工业区位论
(6)克里斯泰勒:1933年提出“中心地学说”
(7)廖什:1954年:《经济区位论》提出了从多方位因素来考虑生产的区域分布。
2、法国流派:战前西方最有代表性的人文地理学派,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
(1)维达尔·白兰士(1845—1918年)“人地学派”的创始人
(2)白吕纳(1869—1930年):《人地学原理》(1910年)
3、英国流派
(1)麦金德(1861—1947年):“大陆腹地学说”
(2)罗士培(1880—1947年):“适应”论思想
A.人群对其环境的适应
B.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群及其和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
4、美国流派
(1)森普尔和亨廷顿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森普尔(1863—1932年):环境决定论者 亨丁顿:文化地理学的鼻祖 (2)苏尔(1889—1975年):文化景观派的代表
(3)哈特向(1899—):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5、俄国学派
6.地理学派:巴朗斯基、萨尔什金 经济地理学
7.经济学派:费根、康斯坦丁诺夫

第7题:

现代人文地理学引入心理学分析方法,被人们称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简述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各学派。


正确答案: 有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索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

第9题:

()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正确答案: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论

第10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以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

正确答案: 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典地理学)(19世纪中叶以前):人文地理学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古希腊诗人荷马公元前9实际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有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的阐述;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西方古代的人文地理学还不是独立的、单一的学科,而是与自然、政治、哲学等混杂在一起的笼统的科学知识,内容包罗万象,主要多为游记、地方志之类,以记述性的资料为主。
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创立了因果原则等研究基本方法。李特尔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因果关系。他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由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描述发展为探究人地之间的因果关系,力求用一般原则去认识地理现象,寻求科学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和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二战后至今)
战后初期,以谢佛为代表的美国地理学界区域学派。60年代,计量地理,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进人“新地理学”时代。
70年代早期,出现了行为地理学、人本主义地理学等学派。80年代出现后现代主义、女性地理等。
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与前期相比,无论在研究方向还是研究内容、方法上都有一些新的变化,总的来看,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一方面,科学哲学首先引入人文地理学,20世纪50年代末期兴起的计量革命。另一方面西方人文地理界受到人本主义、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首先、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在人文地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次、20世纪70年代,人文地理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人们乘坐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第三、现在地理学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4)与相邻学科接触日益频繁,一些具有边缘学科特点的分支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