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问答题论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题目
问答题
论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孔子的德育论。 孔子认为,成为君子的主要标准是道德品质修养,“仁”与“礼”是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为道德规范,是人必须接受的外在社会行为规范,“仁”是最高道德准则,是对生命及其价值的珍视和关爱,即“仁者,爱人也”。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为精神指导,也就是说“礼”与“仁”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仁”的最重要的两项是“孝”与“忠”。 从“仁”出发,培养人们“爱人”的情感,启发人们自在的道德自觉,主要有两条路线: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内发的道德修养路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这是一条外铄的道德修养路线。 并且,孔子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学思行并重。 (2)孔子德育论的当代价值。 孔子在长期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总结出道德教育思想的学说理论体系,是我国道德教育中宝贵的历史财富。针对现代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试图从孔子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的主要特征——“学、思、行”中深入分析挖掘其内涵意义,以期在现代道德教育和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①孔子的德育论是以“君子”为目标的理想信念教育。孔子主张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和“君子”。要求德才兼备,他为整个中华民族定格了人格理想。可以说是将人的内在精神风度与外在言行举止都升华到一个高于常人的境界,成为世人效法的楷模,成为一种较高的人生境界。对于我们现代德育来说,德才兼备,以德为重的培养目标是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的。当前,我国教育应该通过创造人人所景仰的人格典范,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激励个人完善自我,形成坚强的意志。 ②孔子的德育论是以“仁”为核心内容的和谐精神教育。求“仁”是君子的本质特征,“仁”是君子的核心精神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仁”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前提,协调和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调整和削弱在竞争中出现的紧张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与融洽。如今,“仁”与“礼”依然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核心思想,虽然今日“礼”的内容已经有所变化,但是“仁”的精神将会被传承,以符合当今时代“礼”的形式予以表达。 ③孔子的德育论是以“德性优先”为原则的道德自律思想。孔子主张身体力行、学思行并重、立志自省等德育原则和方法,其根源就是孔子十分注重受教育者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内化德育途径,在教育过程中充分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将受教育者作为德育主体,通过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身体力行,去完善自己的人格来进行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传统德育忽视人的主体性,不顾受教育者的道德的内化规律,否定他们的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导致人们对规范的遵守并非出于道德需要,而是南于外力的强制,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成效。当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个体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是个体的内在需要与社会道德原则的对话过程,是受教育者不断觉悟的过程,总之,不是一个纯粹外在灌输的过程。面对多元化文化社会的时代背景,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孔子思想中培养道德主体人格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树立现代德育观,尊重主体,由灌输走向对话,由限制个性走向发展个性。 ④孔子的德育论是以“下学而上达”“学思行并重”为方法的德育活动。“下学而上达”把德育活动描述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下学”与“上达”二者缺一不可,“上达”蕴含在“下学”中,通过“下学”的德育活动得以体现出来,“下学”是德育活动中通向“上达”的途径,在“下学而上达”中“下学”的地位至关重要。孔子尤其注意“下学”,“能下学,自然上达”。当代德育教育缺乏时效性是人们普遍担忧的问题,现代德育教育学术气氛浓厚,德育形式化,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环境、道德实践相脱离。今天的道德教育应该进行整体改革,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知识,而且一定要同道德实践相联系,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做到言行一致,做到多做实事,从而将德育落实到实处。

第2题:

论述乐器木材干燥的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 ⑴乐器木材干燥处理的目的。⑵木材干燥的基本原理。⑶木材在人工干燥过程中的应力与变形。⑷木材干燥方法。

第3题:

德育过程是一个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试论述这一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
(1)品德的形成是学生接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来自多方面的、广泛的教育影响,既有校内的、正式的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教育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多方面教育影响统一到教育目的上来,从而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源泉。学生的思想是在活动和交往之中形成,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
(3)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但并不是任何活动和交往都能形成我们所需要的品德,只有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精心组织、涉及、实施的活动,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的品德健康发展。

第4题:

简要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必须按照党的事业的需要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内容。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性政治性很强的教育,其教育任务和内容必须符合党的事业的要求,必须满足党的事业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围绕培育“四有”新人而确定。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必须遵循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遵循这一规则,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激发人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工作,因此必须依据人思想和行为活动的规律以及人际关系变化规律做思想教育工作,着眼于从内外因两个方面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其中,内因是影响人们积极性的最基本因素,必须把培育人们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确定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内容。外因指现实生活的各种客观实际因素,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和解决衣、食、住、行、用等实际困难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等措施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必须把软件工程建设和硬件工程建设融为一体。从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建设来说,即需要软件工程建设,又需要硬件工程建设,其中软件工程指各种思想教育活动,而硬件工程则是指组织制度建设,两个工程必须融为一体。
五、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改进和创新。加强党的领导的必要性要求一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党的正确领导服务,二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健康发展,三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党的其他工作协调起来,不断改进和创新。人的思想和行为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改革精神的实质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时代的新变化,研究现实的新情况,形成改进的新思路,采取改进的新办法,不断开创教育管理的新局面。

第5题:

论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又称根本规律,它指: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的规律,简称“适应超越规律”。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决定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选择的社会思想品德要求的内容层次及相应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具有反作用。

第6题: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评价主要是对思想道德教育的()等进行判断。

  • A、活动内容
  • B、活动过程
  • C、对象范围
  • D、活动效果
  • E、领导、队伍

正确答案:A,B,D

第7题:

简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正确答案: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往往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2)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
(3)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
(4)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
(5)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
(6)教育介体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

第8题:

试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的矛盾关系。  
  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的学习。  
  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学生的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要把这种知识转化为学生真正能够理解掌握的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作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  
  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也需要以相应的智力发展为条件。  
  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凶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促进智力的发展。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发展他们的智力。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的规律。这一规律又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智慧和才能,还可以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善恶,培养良好的品德,为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促进其思想品德的提高,从而推动其进一步努力学习。  
  ③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另一种是脱离知识的传授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②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第9题:

论述音响组接的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影视音响和组接可以分为动作音响、剧情音响、背景音响三个部分,这三种音响是构成体现影视片系指动
作环境气氛的的真实性和艺术效果的重要基础。
动作音响是按照画面里的主体动作,人或物对动作和对位置配录的音响声。动作音响的剪辑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根据人物形体动作的需要,分场分段录制。另一种是根据动作景物活动的需要,选择有关音响资料。
剧情音响指音响如何为突出人物动作,衬托人物内心活动,渲染情绪,制造气氛,使音响为刻画人物和剧情服务。
背景音响,主要指自然环境气氛音响、群众场面的气氛音响和战争场面的气氛音响。背景音响的组接,首先要根据实际生活中的环境特征,组接背景音响。第二、故事片和电视剧要掌握规定情境的内容和动作,组接背景音响。(第三、战斗音响既要从等规定情景出发,是要结合军事顾问的要求,参照画面具体的实战情况,组接背景音响。
总之,音响效果虽然是辅助手段,但他对环境气氛、战斗气氛的真实性和对戏剧动作的逼真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10题: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德育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 1)“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2)“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3)“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或者说是指人民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来解决矛盾与支配行为和力量)品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联系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是品德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
5)在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期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6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品德教育可以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有多种开端,不宜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