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问答题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心理暗示的形式与方法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心理暗示的形式与方法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心理暗示的形式与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1.自我暗示
2.他人暗示
3表情和体态暗示
4.环境暗示
5.标志暗示
6.语调暗示

第2题: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1、根据体育教学目标
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4、根据教师的条件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整体性、启发性、灵活性

第3题:

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进行口语教学有哪些方法。()

A朗读训练

B复述训练

C讨论训练

D口头作文训练


正确答案:ABCD

第4题:

论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关系。


正确答案: 三者相同之处:(1)都属学校体育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2)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需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3)都是最终指向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完成。(4)三者活动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三者的不同之处:主要目标或任务、要求、内容、组织形式、承受的身心负荷和效果的评价均有所不同。
三者的相互关系:(1)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2)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第5题: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暗示训练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增强学生和运动员对学习和比赛的自信心,建立和提高自我效能感。
(2)帮助学生和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
(3)帮助学生和运动员调节情绪,创造有利于学习和比赛的情绪唤醒。
(4)帮助学生和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的节奏和发力程度。
(5)有助于学生和运动员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任务上。

第6题:

体育教学中有哪些基本方法?举例分析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选用


正确答案: (一)(1)语言法
(2)直观法
(3)完整与分解法
(4)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5)游戏与比赛法。
(二)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选用:
(1)考虑的因素:
1)体育教学目标
2)教材内容的特点
3)学生实际情况
4)教师的条件。
(2)在运用中的特点:
1)整体性
2)启发性
3)灵活性。
(3)以“正踢腿”为例
1)利用语言法进行全面的讲解,让学生整体地理解正踢腿的动作原理难点。
2)利用直观法呈现完整的动作表象。
3)利用完整法呈现完整的动作,让学生整体的感受正踢腿动作完整的美。再利用分解法把正踢腿动作分解成几部分。
4)利用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对动作进行纠正和修改,是正踢腿动作完美的呈现在赛场上。
5)利用游戏和竞赛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体育的意念,促进动作的吸收与创新。

第7题:

根据神经系统的解剖特点,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哪些卫生要求?


正确答案: 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生动活泼,多样化,可穿插一些游戏和小型比赛等。在活动中要有适当的间歇。由于少年儿童第二信号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直观教学和示范教学,多运用简单、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多做一些模仿性练习,注意培养其思维、分析能力,促进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由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化尚不完善,神经系统分析综合能力较成人差,小肌肉群发育迟缓。因此,不宜要求做过于复杂、精细的技术动作。

第8题:

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心理技能的训练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表象训练
运动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境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受,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2)渐进放松训练
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其基本假设是当肌肉完全放松时,身上其他部位肌肉也随之放松和减缓生理消耗作用,骨骼肌紧张水平和变化与内部情绪唤醒状态紧密相关。渐进放松训练与表象训练或认知调整法结合起来,可用于调节运动员的焦虑和情绪,能够产生良好的干预效应。
(3)暗示训练
体态暗示是心理暗示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所谓体态暗示,是指体育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从而起到传递、感染、调动、激励等作用。

第9题:

请结合实践论述暗示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应根据不同项目特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或运动员的不同心理状态和心理需要,灵活和有针对性地使用暗示训练。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以下几个时机运用心理暗示训练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1)当学生或运动员学习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产生紧张、焦虑和畏难情绪时,可以采用暗示语使他们逐渐放松和保持镇定。
(2)当学生或运动员出现错误动作而且难于纠正时,可以用暗示语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动作。
(3)当训练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或运动员缺乏兴趣、感觉厌烦时,可以用暗示训练鼓舞情绪,唤起学生或运动员的学习兴趣。
(4)当学生或运动员对训练感到疲劳、情绪低落时,教师可以采用暗示训练,提高他们的情绪水平,并强化意志品质。
(5)当学生或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学习,还没有达到动力定型的程度时,可以采用暗示语配合动作练习,强化他们对技术动作学习,巩固和加速动力定型的形成。
(6)当学生或运动员注意力分散时,采用暗示训练帮助他们及时集中注意力于当前任务。
(7)当动作操作需要发力时,可以采用暗示训练,提示动作的发力时间点以及发力强度,帮助学生或运动员快速掌握发力的技巧。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心理暗示的形式与方法有:自我暗示、他人暗示、表情和体态暗示、环境暗示、标志暗示等。

第10题:

根据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哪些卫生要求?


正确答案: ①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还要注意循序渐进何区别对待。
②要注意合理安排练习内容。以短时间速度型训练为主。不宜过多安排耐力和力量训练。12-13岁可适当增加力量与力量训练。但要以动力性为主,避免过多憋气动作,以减少对心脏的不利影响。
③要注意增强呼吸深度,以发挥呼吸系统的潜力。④呼吸的方法与节奏应与动作协调配合,要注意呼吸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