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问答题“以人为本”的当代学生观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育实践,请结合实际论述。

题目
问答题
“以人为本”的当代学生观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育实践,请结合实际论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具体到教育实践中就是以( )为本。 A.教师 B.教材 C.学生 D.社会需求


正确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人本教育理念的认识。
【名师详解】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因为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为存在的前提,是推进发展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内核”,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因此本题选C。

第2题:

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自然就是以教师为本。()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请论述现代物流的基本理念。


现代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即物资保管、运输、装卸、包装、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的集成过程。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对原材料、中间库存和最终产品及其相关信息的有效流动和存储计划进行实施与控制,使材料和产品的流动和存储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进而朝向规模化、专业化以及网络化发展。

第4题:

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自然就是()。


正确答案:以学生为本

第5题: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对某一数学题,小李用不同于教师的方法得出了同样的答案。老师看到后大发雷霆,当众训斥小李,该老师的做法违背了( )。

A.关注学科的教育理念
B.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C.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D.教会学生知识的教育理念

答案:B
解析:
老师对小李大发雷霆,当众训斥小李,是没有尊重学生的表现,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

第7题:

结合实际论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正确答案: (1)儿童是课程实际与设计与实施的中心和主体,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生活是课程的依据。
(2)超越“书本世界”,以“生活世界”为课程内容的范围,儿童的现实体验是儿童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课程的实施是儿童反思性、创造性实践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
(4)儿童的学习方法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基础,而不是被动接受或简单的适应。
(5)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和儿童一样是课程的建构者。

第8题:

请结合实际论述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如下: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一一比如:中学生英语阅读活动表现出困难,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上表现出的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从而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題和心理健康发展问题。2)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一一比如:在了解了学生的智力水平之后,要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有利其潜能发挥的教学环境和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辅导,必要时应釆取针对性矫正措施,使得学生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进步。3)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一一普遍是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性的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可以观摩特级教师的光盘来钻研。4)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一一比如:根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辑、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釆取适合学习者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措施,促进迁移的发生。还可根据学习动机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釆取创设问题情境、枳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

第9题:

当代学生观发生了重大改变,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学生的认识?


正确答案: 对学生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时代发展至今,对学生的认识即如何看待学生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为存在的前提,是推进教育发展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内核”,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自然就是“以学生为本”,教育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的课程适合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尊重的教育理念。通过对我国基础教育现状的和问题探源,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我国的教育归结为一点,就是对人的忽视,尊重的教育恰恰是把人看作是教育的出发点,坚持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的本质与功能,并依据教育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
(三)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表明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同时又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个体,教育之所以进行就是以学生的可教育性为基础,教育应看到学生的未完成性,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机会。特别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持久的希望,会给学生更强的发展动力。
(四)依法施教的理念。依法施教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系列的教育法规相继出台和实施,使我国的教育逐渐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使社会上每个人,家长和学校中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都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依法施教。
(五)自我教育的理念。自我教育是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审视自我教育,其过程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监督、自我反馈和自我发展的阶段。

第10题:

用当代学生观的理念分析教师对学生的行为的调查。


正确答案:本案例调查中78.5%的教师主张“为了教育孩子,应做孩子的知心人。”这表明大部分教师认识到了教育要有成效需要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这一定程度上符合尊重的教育理念,即教育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要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独特个性的人,承认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的差异,尊重的前提是了解,必须抛弃自身的褊狭,用心去了解对方,用心去发现每一个受教育者值得尊重的一面。但是,案例调查中50.2%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存在着教师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这是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同时表明许多教师没有依法施教的理念,没有认识到青少年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不仅享受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少年儿童也有受尊重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案例调查中有38.6%的教师认为“教师经常批评、惩罚学生是出于对学生负责和对学生有爱心”。这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表现,这表明一些教师不具有尊重学生发展性的理念,他们没有看到学生的未完成性,没有认识到正是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和错误,这些都是学生必须付出的成长的代价。
教育应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机会,特别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持久期望会给学生更强大的发展动力,教育活动中的学生需要教育者以热情的人文眼光对其给予关怀和引导,为其发展把握方向,否定学生的发展性,过早地定性会使学生失去发展的意识和前景。案例调查中有79.4%的小学生和86.6%的中学生认为教师在他们面前发脾气,这表明绝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具备尊重的教育理念,没有认识到尊重不仅指向于外,还指向本体本身,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要意识到自我尊重的价值要学会自我控制。总之,此调查反映出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没有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发展性的理念和依法施教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