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问答题试述行政授权的概念与特征。

题目
问答题
试述行政授权的概念与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行政职务关系的概念与属性。


参考答案:

指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所包含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内容便是行政职务关系的内容。


第2题:

试述行政委托的概念、特征及条件。


参考答案:

行政委托: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法的行为。特征:
(1)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
(2)行政委托中的委托事项必须在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内。
(3)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


第3题:

试述侵占罪的概念和特征。


参考答案: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自己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换;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
侵占罪的构成特征:(1)本罪的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自己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将他人的的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所谓代为保管,是指接受他人委托或根据事实上的管理而成立的对他人财物的持有、管理;所谓温筋物批僵指由财物所有入、待有人不慎而暂时失去占有;控制肋财物批所谓埋藏物,是指埋藏于地下的、所有人不明的财物。(3)(4)本罪的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非法占有的目的。

第4题:

试述行政诉讼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答案:
解析: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做出判决的制度。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诉讼前提的特殊性。行政诉讼是处理和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其前提条件是要有行政争议的产生。
(2)诉讼被告的恒定性。行政诉讼的被告一般总是行政主体。
(3)诉讼主体的多元性。在行政诉讼中活动的主体既有法院、原告行政相对人、被告行政主体,又有检察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但人民法院起主导作用,行政诉讼是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进行的。
(4)程序启动的被动性。行政诉讼起因于行政相对一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向法院提起诉讼,没有相对人的起诉行为,法院不能依职权主动来启动诉讼程序。
(5)审理对象的限定性。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能就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不能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而且除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可进行依法变更外,一般也不能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适度性进行审查。
(6)举证责任的倒置性。行政诉讼主张权利的行政相对人不负或少负举证责任,而由行政主体对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主要的举证责任。

第5题:

试述诉讼代理人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参考答案:

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委托及人民法院的指定,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代理当事人进行行政诉讼行为的人。特征:诉讼代理人只能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不得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目的,在于维护被代理人而不是自己的合法权益;诉讼诉讼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所实施的诉讼行为,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类型: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


第6题:

试述行政授权的概念与特征。


参考答案:

行政授权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特征在于:
(1)行政授权是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作出的。
(2)行政授权引起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转移,被授权的组织在接受职权的同时,也必须接受行政职责。
(3)被授权的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自主的行使行政职权。


第7题:

试述原告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参考答案:

行政诉讼原告是指认为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或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依法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特征: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或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受人民法院裁判的约束。类型: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第8题:

简述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参考答案: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实施的旨在发生法律效果的单方行为。
行政行为的特征主要有: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强制性;单方性。


第9题:

试述犯罪中止的概念与特征。


参考答案:

1)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2)犯罪中止的特征。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征:时空性、自动性和彻底性。
1,时空性是指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2.自动性是指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
3.彻底性是指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并且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第10题:

试述工商行政管理法律的概念、特征和渊源。


正确答案: 1.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是指规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组织、职权、执法程序以及调整工商行政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前一部分是工商行政管理组织法,后一部分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行为法。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是指所有涉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管理权限、管理对象的法律法规的总称。狭义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是指仅仅针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本身的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执法对象等作出规定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2.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有三大特征:首先,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是诸多部门法的综合体。从实际情况看,工商行政管理法律主要由民商法、行政法和经济法中的一些法律法规组成。其次,工商行政管理法律的执行机关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商标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都明确规定执法机关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第三,工商行政管理法律属于经济管理或者以经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渊源。法律渊源是指用以表现法律的各种形式。如成文法、判例法、习惯法等。我国法律渊源以成文法为主要传统。而成文法的表现形式在不同历史时代不尽相同。中国现时成文法湾源,同时也是3.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渊源。主要包括:(1)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中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组织机构和职权的规定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等,是行政管理所依据的基本法源。(2)法律,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非基本法律。其中多数是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3)行政法规,是以国务院总理令形式发布的法律规范。一般都是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因此基本上都是行政管理的依据。(4)方性法规,是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和发布的法律规范。其中大多数可以作为执法的依据。(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6)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国务院部门规章基本上都是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均为行政执法的依据。(7)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法解释和运用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