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填空题运用假言直接推理,从“只有到分数线,才能被录取”,可以推出()、()。

题目
填空题
运用假言直接推理,从“只有到分数线,才能被录取”,可以推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已知:(1)、甲要被录取,乙就不被录取;(2)、只要乙不被录取,甲就被录取;(3)、甲被录取。已知这三个判断只有一个真,两个假。由此推出( )

A. 甲乙都被录取
B. 甲乙都未被录取
C. 甲被录取,乙未被录取
D. 甲未被录取,乙被录取

答案:B
解析:
做这个题用假设法,分析如下:假如3是真的,那么推出1也是真的,所以3是假的.那么甲就没被录取.所以在BD中选择了.这个时候问题的焦点也就变成了乙是否被录取.那么再假设,假设乙没被录取,那么2就成立了,要是2成立的话,甲就录取了,与3是假命题矛盾,所以乙被录取了,所以选B.这个时候,只有2是真命题,符合问题的条件.
解题思路:为什么从条件3的判断真假着手,因为3的条件简单,而且判断完了之后可以作为正确的条件使用,接下来为什么不像刚才那样假设条件1,2的真假,是因为,条件1,2不像条件3那么简单,如果判断不准容易把自己搞糊涂,所以这个时候从答案出发,最后再验证条件1,2,3是否符合一真二假就可以了

第2题:

运用性质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有些国产商品是名牌商品”不能推出()、()。


正确答案:有些国产商品不是名牌商品;有些非名牌商品不是国产商品

第3题:

已知:(1)、甲要被录取,乙就不被录取;(2)、只要乙不被录取,甲就被录取;(3)、甲被录取。已知这三个判断只有一个真,两个假。

由此推出( )

A、甲乙都被录取

B、甲乙都未被录取

C、甲被录取,乙未被录取

D、甲未被录取,乙被录取


正确答案:A
第一种方法:对题干条件做“假设”分析。(1)题中提示:三个判断一真两假。分析①②两个判断都是要么录取甲而不录取乙;要么录取乙而不录取甲,究竟录取谁却不能确定。但两者语义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真或假”。也必然相同。假设两者“同真”则不合题义(题:只有一真),即可推知①②两判断都假。(2)剩余的判断③“甲被录取“就是真的。(3)根据“甲被录取”真,又知道①②都假,可推出:乙也被录取。正确答案为A。
第二种方法:对选项做假设分析。(1)假设选项A“甲、乙都被录取”是正确答案,则③“甲被录取”就真。而①、②都说“只能录取一个”皆假。A项刚好符合“一真两假”的题义。假设成立,正确答案A。(2)假设B“甲、乙都未被录取”正确,就构成三个判断都是假的。首先推出③“甲被录取”为假;再推出“只要乙不被录取,甲就被录取”也假;同理,最后根据“甲没被录取”从②逆否推出“乙被录取”还是假。B项与题干相饽。(3)假设C项正确,则三个判断都是真的,C也不行。(4)假设D项正确,则①②都真。D也不行。

第4题:

以“只有反腐倡廉,才能搞好党风”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小前提不可以是()、()、()。


正确答案:并非没有反腐倡廉;没有搞好党风;反腐倡廉

第5题:

运用性质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有些木本植物是乔木”可以推出()、()、()。


正确答案:有些乔木是木本植物;有些乔木不是非木本植物;有些木本植物不是非乔木

第6题:

运用假言直接推理,从“如果你去,那么我去”可以推出()、()。


正确答案:如果我不去,那么你不去;只有我去,你才去

第7题:

运用假言直接推理,从“只有到分数线,才能被录取”,可以推出()、()。


正确答案:如果被录取了,就到分数线了;如果不到分 数线,就不能被录取

第8题:

某学校入学考试,确定了录取分数线。在报考的学生中,只有1/3被录取,录取者平均分比录取分数线高6分,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其平均分比录取分数线低15分,所有考生的平均分是80分,推知录取分数线是()。

A. 80

B. 84

C. 88

D. 90


正确答案:C

第9题:

运用性质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凡菌类植物都是不含叶绿素的”,可以推出()、()、()。


正确答案:凡含叶绿素的都不是菌类植物;有些不含叶绿素的是菌类植物;有些非菌类植物是含叶绿素的

第10题:

运用假言直接推理,从“如果小王参加,任务才能完成”可以推出()。

  • A、如果小王参加,任务就能完成。
  • B、只有小王没参加,任务才没能完成。
  • C、如果任务完成,就是小王参加了。
  • D、如果任务没完成,就是小王没参加。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