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问答题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激励了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和压迫的国家和人民。它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使之横亘欧亚,连成一片。新中国的建立,不仅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
新中国成立之际面临着复杂、尖锐的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了帝国主义列强中的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使其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英法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也受到极大削弱。战前帝国主义六大列强中的五个已经衰败。只有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破坏。战后,美国凭借高度膨胀了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霸占世界。罗斯福的“世界主义”抱负和“理想主义”的迷人色彩,依然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美国认为,战后秩序的维持非靠美国不可,从而应确保美国的领袖地位。
战后社会主义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的胜利变成了多国的实践,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到40年代末,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以马克思主义为纽带,通过双边或多边条约、协定,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捍卫了世界和平,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当然,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等等。
战后初期,美苏两国摩擦不断,对抗不止,到40年代末,两国终于由盟友变成了敌手。1947年3月,美国抛出了杜鲁门主义,这标志着美国对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的开始。1949年7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实现了欧美军事合作。1947年9月,苏东等国建立了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苏联与东欧五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实现了同东欧国家的合作。1955年,苏联同东欧国家在华沙缔结了友好互助条约,并设立了统一的武装部队司令部和政治协商委员会。这样,在50年代初不仅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而且使两大集团的对峙带有强烈的军事色彩。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殖民体系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战争期间北非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很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加强。它们高举反法西斯的旗帜,进行民族解放斗争。在离战场较远的拉丁美洲,各国的资本主义同样也有了增长,民族意识明显加强。它们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捍卫民族独立进行了协调和合作。在亚洲,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各国的入侵和造成的严重破坏,抗日运动蜂起。在抗日运动中,各国共产党起了组织和推动作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抗日斗争,还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准备了重要的条件。战后,亚洲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下,挣脱殖民枷锁,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战后第一批新型的民族独立国家,使具有几百年的殖民体系从此走向土崩瓦解。战后,亚洲新型民族独立国家的建立,改变了亚洲和世界的政治格局。但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决不甘心它们的失败,企图采用各种手段扼杀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试图恢复战前的殖民统治。新型民族独立国家同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展开了斗争。这些斗争,构成了该地区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建立伊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并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他们继续支持蒋介石集团,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和军事上包围的政策,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合法席位。由于中国革命胜利对亚洲产生的重大影响,美国一直把“共产党中国”视为在亚洲面临的最为复杂和严重的问题。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由不承认新中国转变为敌视新中国。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改革与实施的措施。


参考答案:1、接管外国在我国设立的学前教育机构,收回教育主权 2、停办私立幼儿园,向工农子女打开幼儿教育机构的大门 3、制定颁布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育纲要 4、学习前苏联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第2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哪些新的严峻考验?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3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土地改革实行的是土地()所有制


参考答案:农民

第4题:

中国插花复苏于()。

  • A、元朝
  • B、清朝
  • C、新中国成立初期
  • D、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

正确答案:D

第5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的严峻考验是什么?


正确答案: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6题:

简述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7题:

我国出现严格意义上的旅游业是在()。

  • A、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 B、新中国成立初期
  • C、改革开放初期
  • D、改革开放以后

正确答案:D

第8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大规模的保家卫国的战争是什么?


参考答案:抗美援朝战争

第9题:

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三点1、“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通过谈判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必须先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势力和影响,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关系。3、“一边倒”,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这三项对外基本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必要决策和深重选择,是以一定历史、理论为基础,以显示利益为依据提出来的。首先,国民党残余势力还存在,中国大陆一些边远山区、岛屿尚待解放,美帝国主义仍未放弃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支持,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特权、势力和影响在大陆还严重存在,如果不割断外国同国民党的残余力量的公开的、潜在的、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经济的,以至文化思想方面的联系,要想建立并巩固人民政权,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另起炉灶”,创建由我们自己的干部组成的新型外交队伍。在肃清帝国主义在华影响和势力之后,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与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其次,“一边倒”是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下唯一的选择。虽然中共希望并一度采取了力争中立美国的策略,但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关上了与中共发展关系的大门。待国民党政府大势已去,美国又采取加紧扶植日本以取代国民党中国在亚洲的地位的战略部署,并将中国视为苏联的附庸,在政治上加以反对,在经济上加以封锁。这使得中共感到安全受到威胁,也给中国的经济重建造成极大的困难。而苏联则在我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之后,立即派人与我商讨新政权成立的问题,并商定一俟新中国成立,立即予以承认。且斯大林向中国同志承认他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曾经犯有错误,赢得了中国的尊敬。此外,苏联不仅在亚洲是抵抗美日的中坚力量,可以成为中国可靠的战略后方,而且为新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模式。一言蔽之,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现实利益,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稳定,并为将来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10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考验是能不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