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问答题《伤寒论》中厥逆证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病机、临床表现如何?应如何治疗?

题目
问答题
《伤寒论》中厥逆证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病机、临床表现如何?应如何治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病证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热因热用

B.阴病治阳

C.阳病治阴

D.寒因寒用


正确答案:A

第2题:

《伤寒论》中厥逆证有寒厥、热厥、痰厥、蛔厥、脏厥、水厥、血虚寒凝厥、气厥八种类型。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何谓气机失调?主要包括哪几种病机变化?其各自的概念如何?


正确答案:气机失调,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调。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或升降出入功能失去平衡协调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气滞(气机郁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病机变化。气机郁滞:即气的流通不畅,甚至阻滞、或气郁而不散,从而导致某些脏腑、经络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气逆:即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以脏腑之气逆上为特征的病理状态。与肺、胃、肝的功能失调关系密切。气陷:是在气虚病变基础上发生的以气的升清功能不足和气的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气闭:即气的出入障碍,主要指气郁太过,上壅心胸,闭塞清窍,以致突然昏厥,或浊邪闭塞气道,气之出入受碍,肺通气不畅,呼吸困难的病理状态。气脱: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脱逸,从而导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出现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

第4题:

《伤寒论》阳虚水气有哪些证候类型?分述各证的病机、证候、治法、方剂。


正确答案:《伤寒论》中比较典型的阳虚水气证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心阳虚,水停下焦证:见于65条。由太阳病误治损伤心阳,失于温煦,寒水停于下焦所致。临床以脐下动悸,欲作奔豚,伴心悸气短,小便不利,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润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茯苓
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利水。
②脾阳虚弱,水饮内停证:见于67条。由于太阳病失治误治,损伤脾阳,温运失司,则水饮内停所致。临床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沉而紧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温阳健脾化饮利水。
③胃阳虚弱,饮停中焦证:见于356条。由胃阳虚弱,饮水过多难以输化,而水饮停蓄于胃中所致。临床以手足厥冷,伴心下胃脘动悸不宁,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脉弦等为辨证要点。治用茯苓甘草汤,温胃化饮,利水通阳。
④肾阳虚弱,水饮内停证:见于82、316条。由太阳病发汗不当,损伤肾阳、或少阴肾阳虚弱,温煦失司,水饮内停所致。临床以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头眩心悸,腹痛下利,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或全身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微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真武汤温肾阳,利水气。

第5题:

薄煤层采煤机有那两种结构类型?各自如何工作?


正确答案: 机身骑在工作面输送机上的骑瘤子式和机身落在工作面输送机靠煤壁侧底板上的爬底板式。骑瘤子式工作的薄煤层与中厚煤层和厚煤层采煤机完全相同,只是由于受到煤层厚度的严格限制,机身高度比较矮。爬底板工作的薄煤层采煤机,由于机身从瘤子上下放到煤层底板,机身高度较大幅度地降低,使过煤高度和过机高度都有所增大,有可能在0.6-0.8m厚的煤层中工作。
按机身的支承方式不同,爬底板采煤机可以分为底板支承式、悬臂支承式和混合支承式三种。

第6题:

何谓除中?《伤寒论》是如何辨别除中证的?


正确答案:除中:中医古证候名。除,消除、去除;中,指中气、胃气。除中是胃气败绝,残阳消谷的危证。一般见于大病久病重证,患者临终之前精神转爽,而突然求食,食后不久病情即迅速恶化而死亡。俗称“回光返照”。
《伤寒论》论及“除中”者有332、333两条原文。张仲景主要通过仔细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全身反应情况来辨别除中证。332条“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伤寒久病,临床见发热六日,又出现厥冷九日,且伴有下利,此为热少厥多,阴盛阳衰之象。按此病机,患者当不能食,然而询之病人却反能食。分析能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为阴盛阳衰,胃气败绝,残阳消谷之除中恶兆;一为阳复阴退,胃气渐复之佳兆。
阳气恢复和除中证的预后截然不同,临床应如何鉴别呢?仲景在此介绍可用“食以索饼”法进行试探,并须密切观察疾病的变化情况。如果患者求食迫切,进食后突然发热,但随即热又消失,手足厥逆加深、神情躁扰不安,且全身迅速衰竭而不再食,此即胃气败绝,残阳消谷的除中证无疑,预后险恶。如果进食后不发暴热而仅有微热,且厥逆渐消而手足转温,食欲渐增,精神渐佳,此为胃气仍在而渐复,“有胃气则生”,阳复有望,故病有向愈之机。
333条“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此是伤寒兼里虚寒证,误用黄芩汤苦寒泄热更伤里阳而造成除中证。
总之,除中是一种反常的现象。多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病而极度衰竭之人,一向精神衰惫,不能进食或进食很少者,却突然精神好转,食欲亢奋,但在强求进食后不久即病情恶化或突然死亡。在此,张仲景提出通过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全身反应情况来辨别除中(胃气败绝)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重视。

第7题:

暑湿弥漫三焦有哪些临床表现?病机特点是什么?如何治疗?


正确答案: 暑湿弥漫三焦的临床表现为身热,面赤耳聋,胸闷脘痞,下利稀水,小便短赤,咯痰带血,不甚渴饮,舌红赤,苔黄滑。其病机特点:
①病在气分,以三焦气化不利为主。
②病机涉及上、中、下三焦,但重心以肺为主,肺气壅塞则三焦气化不行。治宜清热利湿,宣通三焦,方用三石汤,杏仁宣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暑湿易化,石膏、竹茹泄中焦邪热,滑石、寒水石、通草清利湿热,另用金银花涤暑解毒。本方具有清暑泄热利湿之功,为三焦同治之方。

第8题:

何谓虚实病机?其各自病理表现如何?


正确答案:虚与实,是相对的病机概念,亦即不足和有余的病理矛盾之反映。虚的病机,主要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主要表现为机体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机体正气对于致病邪气的斗争,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理反映,所以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表现。如身体瘦弱,神疲体倦,声低气微,或自汗、盗汗,或二便失禁,或疼痛隐隐而喜按,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症。实的病机,主要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主要表现为致病邪气比较亢盛,而机体的正气未衰,尚能积极与病邪抗争,故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故在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病理反应剧烈的证候表现。如体质壮实,精神亢奋,或壮热狂躁,或烦躁不宁,或疼痛剧烈而拒按,或声高气粗,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症。它如因痰、食、水、血等滞留体内而引起的内伤病证,如痰涎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瘀血内阻等,亦皆属实性病证。

第9题:

按用途分类阀门有哪几种?各自的用途如何?


正确答案:按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
1)关断用阀门。如截止阀(球型阀)、闸阀及旋塞等,主要用以接通和切断管道中的介质。
2)调节用阀门。如节流阀(球型阀)、压力调整阀、水位调整器等,主要用于调节介质的流量、压力、水位等,以适应于不同工况的需要。
3)保护用阀门。如逆止阀、安全阀及快速关断阀等。其中逆止阀是用来自动防止管道中介质倒向流动;安全阀是在必要时能自动开启,向外排出多余介质,以防止介质压力超过规定的数值。

第10题:

《伤寒论》为什么把咽痛证归于少阴篇?少阴咽痛有哪些证型?各自的病机、辨证要点、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由于手少阴心经的支脉挟咽,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凡邪袭少阴,客于咽喉;或少阴水火不济,失于濡养,皆可致咽喉疼痛。故《伤寒论》以经脉巡行为依据,将咽痛证皆归于少阴篇而名之曰“少阴病”。根据病机,将少阴咽痛分为虚热、客热、痰热火毒郁结、客寒以及少阴虚阳浮越五种证型论治。
①虚热咽痛:见于原文310条。此由少阴水亏火旺,虚火循经上炎所致。临床以经常咽喉干涩疼痛,心烦胸满,下利;或伴见咽痒、呛咳、声嘶,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猪肤汤滋阴降火,润肺利咽。
②客热咽痛:见于原文311条。此由风温热毒客于少阴经脉,郁于咽喉所致。临床以咽喉红肿而稍有疼痛不适,且病程较短为特征。一般用甘草汤清热解毒治之,即可痊愈。若服甘草汤后咽痛不减,甚至声音嘶哑,或伴咳嗽有痰者,则提示毒热较重,肺气失宣,故于上方中再加桔梗,而名桔梗汤,以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③痰热火毒郁结咽痛:见于原文312条。此由痰热火毒郁结咽喉所致。临床以咽喉红肿疼痛,溃烂生疮,声音嘶哑,甚则不能语言、水谷亦难以下咽等为辨证要点。治用苦酒汤清热涤痰,敛疮消肿。
④客寒咽痛:见于原文313条。此由风寒客于少阴咽喉,寒束阳郁不宣所致。临床以咽痛、但不红不肿,声音嘶哑,痰涎缠喉,口淡不渴,或伴恶寒,头痛,气逆欲吐,舌淡苔白滑,脉浮紧等为主要表现。治用半夏散或半夏汤祛风散寒通阳,涤痰开结利咽。
⑤虚阳浮越咽痛:见于原文283、317条。由阳衰阴盛,虚阳上浮,郁于咽喉所致。临床以咽喉疼痛不红不肿,伴呕吐,下利清谷,汗出,四肢肢厥,舌淡苔白,脉微欲绝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通脉四逆汤破阴散寒,回阳救逆,加桔梗利咽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