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问答题脊柱X线摄影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题目
问答题
脊柱X线摄影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骨折的定义及其X线表现,在诊断新鲜完全性骨折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骨折是骨或软骨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骨折。
X线表现:可见骨折线,呈不规则透明性,于骨皮质显示清楚整齐。骨松质表现为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当中心X线通过骨折断面时,骨折线显示清楚,否则显示不清,难于发现。严重骨折骨骺常弯曲、挛性、嵌入性或压缩性骨折骨小梁紊乱,甚至骨密度增高。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骨折。诊断新鲜完全骨折时,要注意有无明确骨外伤史,局部有无压痛,骨擦君写体征。有无骨痂生成,骨折断端移位与成角情况。

第2题:

X线成像体层摄影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认真填写申请单,申请体层摄影应有明确的指征,不可滥用。
2.摄取体层部位的X线平片,以利正确选择体层层面及深度。

第3题:

乳腺摄影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采用近距离摄影

B、X线照片应有上、下、左、右标记

C、曝光时,乳腺皮肤应平坦,乳头呈切线位

D、因乳腺均为软组织,故不需加压摄影

E、应使用低电压摄影


参考答案:D

第4题:

临床出现非外伤性脊髓压迫征时,在脊柱X线片上应注意观察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 通过一些临床和化验检查,在临床上确定脊髓压迫征的存在并不困难,如在体格检查中可发现患者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异常,脑脊液动力试验可确定有无椎管内部分或完全的梗阻,脑脊液化验检查亦可发现异常等等。但为了确定出现脊髓压迫征的原因,摄脊柱X线照片经常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因而仔细地阅读脊椎X线照片,对于正确地作出诊断是重要的。
那么,当临床出现非外伤性脊髓压迫征时,在脊柱X线照片上应注意观察哪些变化呢?
在能引起脊髓压迫症状的疾病中,有一些疾病在脊柱X线照片上不能表现出来,只有一部分疾病在脊柱X线片上有阳性表现,其中包括脊柱结核、脊柱原发肿瘤;脊柱转移癌、脊髓肿瘤和脊椎病等。分析脊柱X线照片时应注意骨质和软组织两个方面,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椎轴改变:在引起脊髓压迫征的疾病中(不包括外伤),脊柱结核可引起椎轴的改变,当病变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时,往往有后凸畸形,甚至成角。
(2)椎骨改变:结核、肿瘤均可破坏椎体和椎板。一般说来结核主要累及椎体,而肿瘤破坏椎板的机会比结核要多。在肿瘤中转移瘤比原发瘤常见得多。在转移瘤中比较常见得有乳腺癌、肺癌、鼻咽癌、子宫颈癌的转移。转移瘤常为多发性,但亦可为单发,在X线照片上多数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少数表现为成骨转移。在原发肿瘤当中,良性肿瘤以血管瘤、软骨瘤和巨细胞瘤比较多见,恶性肿瘤有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等。在上述原发肿瘤中骨质破坏在X线片上有特征的有血管瘤、软骨瘤及骨髓瘤。血管瘤椎体和椎板常同时受侵犯,破坏以椎体为主时则表现为栅栏状破坏。软骨瘤常表现为骨质膨胀,破坏灶内有不规则钙化。骨髓瘤可表现为膨胀性泡沫状破坏。还应说明,有时仅从X线上鉴别原发肿瘤和转移瘤是比较困难的。
(3)椎间隙改变: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是结核的特征,肿瘤时椎间隙一般无变化。此征象对于鉴别诊断往往有一定帮助。
(4)椎弓根距离和椎间孔改变:椎弓根距离增宽,椎间孔扩大是脊髓肿瘤的X线表现。脊髓肿瘤有时候还可以使椎体后缘的骨质受压变形,向前凹陷,也可以发生骨质破坏。
(5)椎旁异常软组织阴影可见于结核、血管瘤、骨髓瘤及转移瘤,其中以结核最常见。结核脓肿一般纵径比较长,常为双侧性,肿瘤的椎旁异常软组织阴影比较限局,可为单侧性。
以上所述表明,脊椎X线照片对于查清脊髓受压的原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第5题:

乳腺摄影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 A、采用近距离摄影
  • B、X线照片应有上、下、左、右标记
  • C、曝光时,乳腺皮肤应平坦,乳头呈切线位
  • D、因乳腺均为软组织,故不需加压摄影
  • E、应屏气曝光

正确答案:D

第6题:

简述阅读脊柱结核X线片时应注意的事项。。


正确答案:(1)脊柱的生理弧度是否正常,有无侧弯;
(2)椎体骨小梁是否清晰,有无磨砂玻璃样改变,有无溶骨性破坏,有无死骨或硬化。椎体的各个角和边缘是否完整;
(3)椎间隙是否狭窄,相临椎体边缘是否致密、疏松或有破坏;
(4)椎弓部分包括椎弓根、椎板、横突、棘突和关节突是否完整;
(5)附近软组织阴影是否增厚、增宽,特别要注意颈椎的椎前阴影,胸椎的椎旁阴影,腰椎的腰大肌阴影

第7题:

停工扫线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 (1)停工扫线时应注意不能水击,不能憋压、不能伤人、不能留有死角。
(2)吹扫结束后放掉管线以及设备容器内存水。
(3)系统进液化气防止气化吸热导致的冻凝事故。

第8题:

X线摄影时应怎样注意呼吸气状态?


正确答案: 因呼吸能影响某些部位的颤动,使被检查部位的影像模糊(称运动模糊)而影响其清晰度,这些部位的检查则应屏气,而有些部位因呼吸对其影响不大或不受影响,故无须注意呼吸气状态。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平静呼吸下屏气:头颈、肋骨、肩胛及上臂等在呼吸动作时,可因胸壁肌肉的牵拉而移动,故应于平静呼吸下屏气。
(2)平静吸气下屏气:主要用于心脏检查。横位心者,也可取深吸气后屏气曝光,以便使横膈保持在第6肋水平上下,以利观察。
(3)深吸气后屏气:多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投照,目的使充气量增多,对比鲜明,同时可使横膈下降,扩大膈上肋骨的暴露。
(4)深呼气后屏气:适用于腹部或膈下肋骨的投照。呼气后腹部厚度变薄,可使影像清晰。
(5)短促连续呼吸:胸椎侧位和胸骨前斜位等,在曝光时患者做缓慢的呼吸运动,使肺纹理和肋骨的影像模糊,而胸椎和胸骨的影像则能更为清晰地显示出,故有“自体体层摄影”之称。
(6)平静呼吸不屏气:多用于手、前臂或下肢等部位。
(7)对婴幼儿或神志不清的患者,曝光时必须停止呼吸,可在曝光时让家属将受检者的口鼻捂住,同样可达到屏气的目的。

第9题:

胸部摄影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胸部前后径较大,为避免影像过度放大,宜用远的焦-片距,肺像成人正位为150~180cm,侧位及斜位为100cm,婴儿胸片焦-片距为100cm,心像焦-片距为180~200cm。
(2)心靠近前胸壁,为避免心影像放大失真,减少遮蔽肺组织,胸部片常规采用后前位摄影。
(3)胸部摄影常规取站立位,利于被检查者移动,同时该体位膈肌下降,可显露较多的肺组织。对外伤、病情严重或特殊需要者,采用半坐位或卧位摄影。
(4)肺内充满空气时肺泡胀大,肺实质密度较低,影像对比度好,故肺像应取深吸气后屏气曝光。心摄影时,为避免深吸气引起心的形态发生改变,需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
(5)肺摄影的曝光时间,要求用X线机容量允许的最短时间,以避免心跳动所引起的肺组织运动。不能配合摄影的婴儿、幼儿、老人及病重者,亦用短的曝光时间,并且在摄影时观察被检查的呼吸动作,在吸气末呼气初的瞬间进行曝光,摄取肺充气像。心测量用片要求曝光时间不超过0.1s,使心影清晰。
(6)两侧肺部密度相差悬殊的患者,可用高千伏技术摄影,也可在暗盒内放一黑纸,遮挡健侧面增感屏的荧光,使两侧肺组织密度接近。摄影条件按肺部密度大的一侧计算。
(7)肺片主要观察肺纹理和肺实质影像。因肺内充有气体,吸收X线量少,所以常规片应用较小的曝光条件。肺内广泛实变者,应增加管电压。摄取心血管照片,主要观察心血管形态,这些器官为软组织密度,需用较大的曝光条件。胸部摄影一般不用滤线设备。
(8)胶片尺寸,成人一般用30cm×38cm或35cm×35cm的胶片,小儿一般用20cm×25cm或25cm×30cm照片。

第10题:

脊柱X线摄影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 (1)在熟悉解剖知识和体表标志的基础上,利用调整中心线投射方向或体位等方法,适应脊柱的生理或病理弯曲,使X线与椎间隙平行,避免椎体影像相互重叠。
(2)摄影前询问病情,根据适应证正确选择摄影位置,力求做到经济上节约、诊断上迅速、准确。
(3)摄影前检查被摄部位的体表,有无膏药及其他不透X线的衣物。因腰骶椎等与消化道重叠,故应询问被检者近期有无服用含有高原子序数的药物。骶尾骨正位摄片前先排便。
(4)按照要求摆放摄影体位,避免人为地造成前屈、后伸或侧弯表现。
(5)遇有脊柱外伤患者,移动身体时动作要轻柔,以免增加损伤或发生意外。
(6)脊柱摄片应包括有特殊标志的椎骨以便识别椎序。如颈椎片应包括颅底或第1、2胸椎,腰椎片应包括第11、12胸椎或上部骶骨。
(7)对组织密度差别大、体厚不一的部位,可采取分段摄片的办法,注意分段后各片的衔接,以免遗漏病变。如胸椎侧位可分为三段,即1~3、3~10、8~12椎体段,分别进行摄影。若采用高电压摄影技术可不分段。
(8)脊柱部位厚,摄片时所用的管电压高,需应用滤线设备。
(9)合理地应用X线管的阳极效应,使照片上、下影像密度接近一致。
(10)注意对X线的防护,下部脊柱摄片时应使用防护衣物遮蔽生殖器官。
(11)摄取腰椎应深呼气后屏气曝光,深呼气使腹部组织变薄,利于椎骨影像对比。其他位置多在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12)脊柱摄影所用胶片尺寸,颈椎及骶椎常用20cm×25cm胶片,胸、腰椎多用20cm×35cm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