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问答题简述生物医学材料的基本要求?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生物医学材料的基本要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材料消耗定额管理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材料消耗定额管理的基本要求:
料消耗定额必须具有科学性,严密性;
料消耗定额一经颁布,必须严格执行,不得任意更改,保持一定阶段的稳定性;
材料消耗定额要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

第2题:

纳米生物医学材料如何分类?


正确答案: 按照材料科学的分类方法,纳米生物医学材料可以分为纳米金属生物材料、纳米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纳米高分子生物材料、纳米复合生物材料几种。但是按照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则可分为:细胞分离用纳米材料、细胞内部染色用纳米材料、抗菌及创伤敷料用纳米材料、组织工程中的纳米生物材料、生物活性材料几种。

第3题:

生物医学材料可分为哪几类?


答案:医用金属材料、医用无机材料、医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医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医用复合材等5类。

第4题:

生物医学材料的分类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按材料性质分类: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生物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2)按材料来源分类:人体自身组织、用于器官移植的同种器官与组织、异种同类器官与组织、天然生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
(3)按材料的功能分类:硬组织相容性材料、软组织相容性材料、血液相容性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生物衍生材料。
(4)按生物性能分类:生物惰性材料、生物活性材料、生物降解材料。
(5)按使用部位分类:硬组织材料、软组织材料、心血管材料、血液代用材料、分离、过滤、透析膜材料。

第5题:

生物医学材料相容性概念?


正确答案: 强调的是材料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材料与人体组织直接或间接接触时所产生的相互反应的能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指生物医学材料在生物体内静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能耐受宿主各系统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不被排斥和破坏的生物学性质。即材料除了要能在生理条件下保持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还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引起的生物学反应最小,对生物体无不良刺激,无毒害,不引起毒性反应、免疫反应或干扰免疫机能,无变态和过敏,不致癌,不致畸,无炎症反应,不引起感染,不被排斥,植入机体后能较长期存在,能有助于愈合及附着。

第6题:

简述对切削刀具材料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1、具有较高的硬度;
2、足够的强度和韧度,以承受切削力、冲击和振动;
3、较好的耐磨性,以抵抗切削过程中的磨损,维持一定的切削时间;
4、较高的耐热性,以便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硬度;
5、较好的工艺性,以便于制造各种刀具。

第7题:

何为生物医学材料?


正确答案: 生物医学材料学:是一门边沿交叉学科,是多门学科相互借鉴结合、相互交叉渗透、突破旧有学科的狭小范围而开创的一门新学科。生物医学材料学处于“生命”和“材料”的交叉。从医学角度看,人体主要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从材料学角度看,人体主要应从体内的组成、结构深入地认识人体各组织的构成,使材料科学走出其传统领域。如何更全面仔细的分析人体的真实组成和结构,必须使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工程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了一门新型的学科即生物医学材料学。他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四大支柱之一(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学、人工器官、生物电子学)
生物医学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特殊功能,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检查、治疗疾患等医疗保健领域,而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不凝血,不溶血,不引起人体细胞的突变,畸变和癌变,不引起免疫排异反应的材料。

第8题:

简述刀具材料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1)高的硬度刀具材料的硬度高于工件材料的硬度,在室温下,硬度高于60HRC。
(2)高的耐磨性耐磨性指车刀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一般刀具的硬度约高,耐磨性约好。含耐磨性好的碳化物颗粒约多,晶粒约细,分布约均匀,耐磨性约好。
(3)足够的强度和韧性切削时,刀具承受很大的切削力和冲击,刀具要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防止刀具崩刃和断裂。
(4)高的耐热性耐热性是指在高温下刀具材料保持常温硬度的性能,是衡量刀具材料切削性能的主要指标。
(5)良好的工艺性为了便于刀具制造,刀具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能和热处理工艺。

第9题:

生物医学材料的主要分类有哪些?


正确答案: 按医用材料的来源分类:
一、人体自身组织:如自身隐静脉;
二、同种器官与组织:如人尸体角膜;
三、异种同类器官与组织:如猪肾脏;
四、天然生物材料的提取与改性:如动物皮、骨胶原的提取,经处理制成缝线;
五、合成材料:如硅橡胶制作人工瓣膜。
按材料的属性可分为:
一、无机生物材料(金属与合金材料(不锈钢、金、钛及其合金)、碳素材料、生物活性材料、玻璃材料)
二、有机生物材料(是具有一定生物相容性的合成高聚物材料,包括:硅橡胶、聚碳酸酯、聚胺酯及其嵌段共聚物、尼龙、聚丙烯晴、聚烯烃、聚醚、聚砜、聚氯乙烯、聚丙烯酸酯等)
三、复合生物材料
四、天然生物材料(再生纤维、胶原、弹性纤维原、透明质酸、甲壳素、软骨素等)
五、杂化生物材料
按医用材料在人体的应用部位分为:
一、硬组织材料:齿科材料、骨科材料;
二、软组织材料:各种填充、整复材料;
三、心血管材料(抗凝血材料):人工血管、人工导管等;
四、血液代用材料:人工红血球、代用血浆。
五、透析及超滤用膜材料:血液净化、血浆分离用膜材料。
按医用材料的使用要求分为:
一、非植入性材料和制品:聚丙烯聚乙烯,一次性注射器;
二、植入性材料和制品:聚四氟乙烯,心脏修补片;
三、血液接触性材料和制品:聚氨酯,心脏反搏气囊;
四、降解和吸收性材料与制品:聚乳酸,手术缝线;
五、其他:聚苯乙烯,乳胶。
其他生物医用材料:
一、纳米生物材料;
二、组织工程材料;
三、基因芯片材料;
四、微电子植入系统材料。

第10题:

生物医学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我国研究现状:1995年起资助和启动了组织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1996年世界上第一个在裸鼠背上复制“人耳”形成了人耳廓形态软骨的试验由曹谊林教授完成。1999年,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曹谊林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组织工程基本科学问题》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即973)。
国外发展状况:5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60-70年代蓬勃发展,并形成规模产业;美国生物材料及制品:1976年销售额已达6.75美元,1986年猛增到30亿美元。1997年美国已达到560亿美元相当于其半导体工业产值,全球则已达1200亿美元;1997年美国预测:未来十年生物医学工程产业39项新产品中生物材料、人工器官与组织工程产品几乎占50%
国内生物材料的发展状况:70年代中期只有零星的应用研究;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真正发展;80年代中期一批材料工作者和化学工作者转移到生物材料及其制品的开发研究方面;研究内容遍及有机,无机以及天然生物材料。
国内外发展趋势:
一、致力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开发生物相容性更好,更能适应人体生理需要的新材料。
二、材料科学与生物学的融合,赋予材料生物结构和生物功能使之成为有“生命”的生物材料。
三、利用生物分子材料学和组织工程学研究人体器件替代人体器官。组织工程赋予材料诱导组织再生的生物功能。
四、常规材料产业相当长时间内仍处于主导地位(不过这个时代即将过去)
途径:
一、尝试应用分子设计学方法和仿生学方法,开发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新材料。
二、医疗技术发展:由通用到个体化,将大创伤转变为微创伤,再转变为无创伤。
三、医用植入体和器械:矫形外科植入体和器械;心血管系统修复器械;人造心瓣膜、人造血管、血管内支架;软组织和神经修复体;血液净化材料和体外循环系统;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控制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