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问答题何谓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其意义各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何谓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其意义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渗透性利尿:指小管液中的溶质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妨碍了对Na+和水的重吸收(水重吸收受阻,稀释了小管液中Na+的浓度,使Na+的重吸收也受阻),使尿量增多的现象。(如糖尿病病人多尿的现象)
意义:临床上通过注射被肾小球滤过但不被肾小球重吸收的物质,使小管液内溶质浓度增高,来利尿消肿,预防肾衰竭。
②球-管平衡:近端小管Na+和水的重吸收率始终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称为近端小管的定比重吸收,这种定比重吸收现象被称为球-管平衡。
意义:保持尿量和尿Na的相对平衡。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何谓纳米囊和纳米球?其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纳米囊(nanocapsule)属药库膜壳型,纳米球(nanosphere)属基质骨架型,它们均是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固态胶体粒子,粒径多在10-1000nm范围内,可分散在水中形成近似胶体溶液。
通常药物制成纳米囊或纳米球后,具有缓释、靶向、保护药物、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的特点。并且注射纳米囊或纳米球不易阻塞血管,可靶向肝、脾和骨髓。纳米囊或纳米球亦可由细胞内或细胞间穿过内皮壁到达靶部位。

第2题:

何谓巨核细胞?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巨核细胞是分化形成血小板的细胞,位于红骨髓内。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核巨大呈分叶状,胞质内分布大量血小板颗粒。细胞膜内陷形成分隔小管,将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即是一个未来的血小板。巨核细胞常位于红骨髓的血窦附近,细胞伸出细长的胞质突起,穿入血窦腔内,突起末端胞质脱落入血窦内成为血小板。每个巨核细胞可生成约2000个血小板

第3题:

何谓渗透性利尿及水利尿?


参考答案:因小管液溶质浓度过高,致使渗透压过高,从而阻止对水的重吸收所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渗透性利尿。由于大量饮用清水,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使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分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水利尿。

第4题:

何谓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其意义各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渗透性利尿:指小管液中的溶质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妨碍了对Na+和水的重吸收(水重吸收受阻,稀释了小管液中Na+的浓度,使Na+的重吸收也受阻),使尿量增多的现象。(如糖尿病病人多尿的现象)
意义:临床上通过注射被肾小球滤过但不被肾小球重吸收的物质,使小管液内溶质浓度增高,来利尿消肿,预防肾衰竭。
②球-管平衡:近端小管Na+和水的重吸收率始终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称为近端小管的定比重吸收,这种定比重吸收现象被称为球-管平衡。
意义:保持尿量和尿Na的相对平衡。

第5题:

何谓根管-骨内植桩术?其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根管-骨内植桩术又称根管植桩术是在根管治疗术的基础上,通过精心预备的根管-骨内植桩道,将生物相容性好的金属预成种植体植入牙槽骨一定深度,以达到固定松动牙齿、保存并恢复功能的目的。
特点是:
(1)种植体与口腔隔绝。
(2)牙齿表面无任何附属品。
(3)不借助健康邻牙的支持,因而不增加邻牙的负担。
(4)牙面保持原有的天然美观外形,并保持自洁作用。

第6题:

何谓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各是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1)由仪表读的被测值与测量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差距就称为测量误差。
(2)绝对误差:指仪表指示值xi和被测量的真值xt之间的差值,∆=xi-xt。
(3)相对误差:某一点的绝对误差与标准表在这一点的指示值x0之比,y=∆/x0。

第7题:

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包括()

  • A、球-管平衡
  • B、管-球反馈
  • C、交感神经系统
  • D、抗利尿激素
  • E、小管液中溶质浓度

正确答案:A,B,C,D,E

第8题:

何谓氮平衡?氮平衡测定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食物中的含氮物质绝大部分来自蛋白质,因此从食物的含氮量可估算出其蛋白质含量,氮平衡是指摄入食物的含氮量(摄入氮)与排泄物尿和粪中含氮量(排出氮)之间的差数,它能反映人体蛋白质的代谢概况。(1)氮总平衡:摄入氮=排出氮,见于正常人。(2)氮正平衡:摄入氮>排出氮,部分摄入氮已用来合成体内蛋白质,见于儿童、孕妇及恢复期病人。(3)氮负平衡:摄入氮<排出氮,见于饥饿或消耗性疾病。

第9题:

解释球–管平衡的定义和意义。


正确答案: 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球小管对滤液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的现象,称为球管平衡。说明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时,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也随之增加,有助于维持平衡。

第10题:

机体产生渗透性利尿时不会打破球管平衡。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