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问答题桃花汤证与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在病机、主症、治法上有何异同?

题目
问答题
桃花汤证与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在病机、主症、治法上有何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桂枝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桂枝汤证的主证是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病机是外邪袭表,卫阳不固,营阴外泄。治法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药用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第2题:

五苓散、猪苓汤在主治证病机、治法和选药组方上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五苓散与猪苓汤均为利水渗湿之剂,其中泽泻、茯苓、猪苓为两方共有药物,皆治小便不利、身热口渴等。
然五苓散主治的蓄水证,乃因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而致,症见舌苔白,脉浮或浮数等;故配伍桂枝温阳化气兼解太阳未尽之邪,白术健脾燥湿,共成温阳化气利水之剂。猪苓汤主治证乃邪气入里化热,水热互结,灼伤阴津而成里热阴虚,水气不利之证,症见舌红,脉细数。故配伍滑石清热利湿,阿胶滋阴润燥,共成清热养阴利水之方。

第3题:

简述白头翁汤证与桃花汤证的异同。


正确答案: 两证皆可见下利便脓血之症,但病机却有寒热之分,虚实之异。白头翁汤证的临床表现为热利下重,大便不爽而带有红白黏液,血色鲜红,口渴,肛门灼热等。属肝经湿热,下迫大肠,治宜清热燥湿,凉肝解毒,方用白头翁汤。桃花汤证以下利滑脱不禁,脓血颜色晦暗,口不渴,小便不利为主要表现。属脾肾阳虚,下焦不固,治宜温阳固脱,涩肠止利,方用桃花汤。

第4题:

麻杏甘石汤证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麻杏甘石汤证病变重心在邪热壅肺,故其辨证要点为汗出而喘,身热或高或低,尚有口渴、苔黄、脉数等。病机为邪热壅肺。治法为清热宣肺,降气平喘。方用麻杏甘石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内容见前。麻杏甘石汤证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均可见汗出而喘。
其鉴别要点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为外感风寒引发宿疾而喘,无有里热,而有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等表证,故治在调和营卫,下气定喘:麻杏甘石汤证为汗下后邪热内传、热壅于肺而喘,因里热盛,故有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等,而无表证,治疗重点在于清宣肺热。

第5题:

猪苓汤证和真武汤证在病机、证治方面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病机上,二方证均有水气为患,证候上都有水邪浸渍肺胃大肠之咳、呕、下利,治法上皆需利水,方药中同用茯苓。不同:真武汤证为肾阳虚,水气泛滥,因此主症有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或小便清长等,治宜温阳化气行水,药用附子、白术、茯苓、生姜、芍药;猪苓汤证为阴虚有热,水热互结,故而主症有心烦不得眠,小便不利,渴等,治宜清热育阴利水,药用茯苓、猪苓、泽泻、阿胶、滑石。

第6题:

比较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在病机、证治、药物组成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均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所组成,都用治阳虚阴盛格阳的病证,都有回阳救逆的功效。但四逆汤主治呕而厥,身有微热,小便自利,脉沉细弱,或下利腹满,兼外感而身疼痛者,虽属阴盛格阳,但病情较通脉四逆汤证轻。通脉四逆汤主治下利清谷,汗出而厥,以及身热面赤等里寒外热的真寒假热证,而阴从下利而下竭,阳从汗而外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出现“汗出而厥”,有阴竭亡阳之势,是病势危重之候,故急以通脉四逆汤回阳救逆。通脉四逆汤回阳救逆之力强于四逆汤,从药物剂量上可知。通脉四逆汤即四逆汤倍干姜,四逆汤中干姜用一两半,通脉四逆汤中干姜用三两(强人可四两),且用生附子大者一枚,目的在于增强回阳救逆之力。

第7题:

试述奔豚汤证的病因病机、主症、治法与方药。


正确答案: 奔豚汤证是因惊恐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化热,气逆上冲所致。冲脉起于胞中,循腹上行,至胸中而散,会于咽喉。肝郁化热,随冲气上逆,故气上冲胸;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故腹痛;又肝胆互为表里,肝郁化热则少阳之气不和,故往来寒热。但此往来寒热是奔豚气发于肝的特征,并非奔豚气病必具之症。治宜清热降逆,调肝和血。方用奔豚汤。方中甘李根白皮清肝泄热,平冲降逆,专治奔豚气病。黄芩、葛根清热,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川芎调肝和血,半夏、生姜和胃降逆

第8题:

试述大陷胸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大陷胸汤证的主证是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病机是邪热内陷与有形水饮相结于胸胁。治法是泻热破结,攻逐水饮。方用大陷胸汤。药用大黄、芒硝、甘遂。

第9题: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与黄连汤证的证治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与黄连汤证均属上热下寒证,但黄连汤证未经吐下,胃热尚轻,以腹中痛,欲呕吐为主证,只用一味黄连清上热;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误下伤脾,误吐伤胃,形成下利与食入口即吐的格拒证,因其上热较重,故芩连并用,以清降胃热。不用甘草、大枣者,因本呕逆较甚,恐草枣甘壅不利于降逆故也。

第10题:

桃花汤证与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在病机、主症、治法上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两证均属下焦不固,下利滑脱,下利不止之证。治法皆为涩肠固脱,此为其同。桃花汤证的病机是脾肾阳虚,络脉不固,统摄无权,大肠滑脱;其主症是脓血杂下,其气腥冷不臭而无里急后重,伴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治法重在温涩止利,以赤石脂涩肠固脱,干姜、粳米温中散寒,三药共奏温中涩肠固脱之功。赤石脂禹余粮汤证的病机偏重于下元不固,大肠滑脱;其证候以下利不止,滑脱失禁为特点;治法重在固涩止利,方用赤石脂温涩收敛,禹余粮固涩,二药配伍,固涩下元而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