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

问答题病例摘要: 李某,男,66岁,已婚,农民 。 患者1周前突发右侧肢体力弱及麻木,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经输液及口服药物治疗后,患者右侧肢体力弱有所好转,此次为求中医治疗,前来就诊 。刻下症见:右侧肢体力弱,右手握力差,行走时右足拖地,右侧偏身麻木,面色少华,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纳食尚可,大便溏稀,小便可 。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 答题要求:1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 2 .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口僻相鉴别 。

题目
问答题
病例摘要: 李某,男,66岁,已婚,农民 。 患者1周前突发右侧肢体力弱及麻木,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经输液及口服药物治疗后,患者右侧肢体力弱有所好转,此次为求中医治疗,前来就诊 。刻下症见:右侧肢体力弱,右手握力差,行走时右足拖地,右侧偏身麻木,面色少华,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纳食尚可,大便溏稀,小便可 。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 答题要求:1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 2 .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口僻相鉴别 。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病例摘要:安某,男,66岁,干部。患者8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当地医院予服二甲双胍治疗,未监测血糖,1月前乏力加重,小便频数遂来就诊。刻下症见:小便频数,混浊如膏,多饮,夜尿频多,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瘿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血糖升高8年,加重1个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以多饮、多尿,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诊断为消渴。元阴虚惫,命门火衰,真气独沉,故多尿,尿液浊如脂膏。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为阳虚内寒之征。耳轮干枯、面容憔悴为真阴衰虚、外窍不养之征。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均为阳虚命门火衰之象。以上诸证,看似为阳虚阴寒为主,但从消渴病机分析,实为阴液极损而阳无所托,故而阳气亦竭所致。故辨证为阴阳两虚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消渴与瘿病的鉴别:瘿病证属气郁痰结,阴虚火旺者,常见多食易饥、消瘦等症。与消渴之多食、消瘦相似。但瘿病还有心悸、多汗、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等症状和体征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表现,无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及血糖偏高倾向。两者一般不难区别。诊断:中医疾病诊断:消渴 中医证候诊断:下消--阴阳两虚证中医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方剂: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2题:

病例摘要:吕某,女,28岁,已婚,农民。患者1周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至39.0℃,至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后,患者仍旧发热-且神志恍惚,时有烦躁,伴颈项强直,经脑脊液检查及头颅MRI诊断为"脑炎可能性大",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患者刻下症见:神志昏蒙,表情呆滞,颈项强直,时有四肢抽搐,呕吐痰涎,纳食差,食后易呃逆。舌质淡,苔白腻,脉滑。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痫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发热神昏、颈项强直1周。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发热神昏、颈项强直1周,诊断为痉证。痰浊阻滞经脉,筋脉失养,而见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痰浊上蒙清窍,经络阻塞,而见神志昏蒙、呆滞;痰浊阻滞胸膈,而见呕吐痰涎;气机不畅,而见食后呃逆。舌质淡,苔白腻,脉滑,均为痰浊阻滞之象。综上所述,辨证为痰浊阻滞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痉证与痫病的鉴别: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痫病则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发作时可见昏不识人、双目上视、四肢抽搐等症状,醒后如常人。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痉证 中医证候诊断:痰浊阻滞证中医治法:豁痰开窍,息风止痉方剂:导痰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3题:

【病例摘要】张某,男,55岁,已婚,教师,于2011年12月10日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呈进行性加重,曾在当地诊治,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2月加重来院就诊。现症见:尿频、尿急,滴沥不爽,饮食可,大便调。体格检查:T36.7℃,P70/min,R20/min,BP120/80mmHg。语言清晰,步态稳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胸部及心肺未闻及异常,肝脾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心电图正常,血脂正常。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答题要求】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治


参考答案:基本资料:张某,男,55岁,已婚,教师,于2011年12月10日就诊。主诉:进行性尿频、排尿困难1年,加重2月。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呈进行性加重,曾在当地诊治,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2月加重来院就诊。现症见:尿频、尿急,滴沥不爽,饮食可,大便调。既往史:体健。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其他情况:无特殊。体格检查:T36.7℃,P70/min,R20/min,BP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面色正常,皮肤黏膜无黄染,语言清晰,步态稳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淋巴结不大,颈软,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胸部及心肺未闻及异常,肝脾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心电图正常,血脂正常。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男,55岁,进行性尿频、排尿困难。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故符合中医癃闭之范畴。患者尿频、小便滴沥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可辨为湿热下注证。病因病机分析:湿热壅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尿急、尿频,滴沥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下注之征象。西医诊断依据:1.中年男性,55岁。2.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3.彩超检查正常。西医鉴别诊断:前列腺癌 两者发病年龄相似,且可同时存在。但前列腺癌有早期发生骨骼与肺转移的特点。直肠指诊前列腺多不对称,表面不光滑,可触及不规则、无弹性的硬结。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酸性磷酸酶增高。盆腔部CT或前列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确定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部分脑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患者可发生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等,且多见于老年人,需注意与前列腺增生症鉴别。神经系统检查常有会阴部感觉异常或肛门括约肌松弛等。此外,尿流动力学、膀胱镜检查可协助鉴别。诊断:中医诊断:癃闭(湿热下注型)西医诊断:前列腺增生症治法:清热利湿,通闭利尿。方药:八正散加减。茯苓12g,滑石12g,泽兰10g,车前子(包煎)10g,栀子6g,通草5g,穿山甲10g,瞿麦10g,甘草10g。西医治疗原则:1.肾功能明显损害并发尿毒症者,首先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引流尿液。2.前列腺较小,症状较轻,残尿60ml者,可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电切除术,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切除术,经尿道球囊扩张术,开放手术前列腺摘除等方式。4.前列腺Ⅲ度以上者前列腺开放摘除手术。5.全身情况差,残尿>60ml,不能耐受手术者或全身情况尚好,残尿>60ml,但拒绝手术者,可放置网状记忆合金支架管。6.合并有膀胱结石(>3cm)或膀胱肿瘤者,前列腺开放手术摘除术。7.全身支持疗法。8.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第4题:

病例摘要:胡某,女,34岁,已婚。患者15岁月经初潮,每次月经来潮均有小腹疼痛,尤以经行第1日为甚,绞痛难忍,热敷稍舒,常需口服或注射止痛药。两年前曾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平素胃纳欠佳,四肢不温,经前小腹及肛门下坠,大便溏薄。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迟缓。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慢性盆腔炎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经行小腹疼痛10余年。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主要表现为经行小腹疼痛,以经行第1日为甚,绞痛难忍,热敷稍舒,故诊断为痛经。患者病程较长,经行腹痛剧烈,并伴有经量多,色暗,有血块,持续7~8天,证属血瘀。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迟缓为寒象。寒凝子宫、冲任,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经期小腹疼痛,寒得热化,瘀滞暂通,故热敷稍舒;寒邪内盛,阻遏阳气故四肢不温;大便溏薄为阳虚之象。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迟缓均为寒凝血瘀之象。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痛经与慢性盆腔炎的鉴别:二者都可以见到腹痛。区别在于,慢性盆腔炎平素腰骶部及小腹坠痛,劳累后加重。白带量多,有异味,月经提前,量多,甚至经期延长,妇科检查有慢性盆腔炎的体征。而痛经腹痛随月经周期而发,每次月经来潮均有小腹疼痛,经净症状逐渐消失,但呈进行性加重。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痛经 中医证候诊断:寒凝血瘀证中医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5题:

病例摘要:陈某,男,62岁,已婚,退休。患者3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力弱,右上肢不能抬起,右下肢行走费力,同时出现言语謇涩,口角流涎。前往医院行头颅MRI示:左侧基底节、放射冠区新发脑梗死。经静脉输液治疗后,患者近两日症状仍有所加重,为求配合中药治疗,前来就诊。刻下症见:右侧肢体力弱,言语謇涩,时有咳嗽,咯吐黄黏痰,胸闷头晕,腹胀纳差,溲黄便秘。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口僻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右侧肢体力弱伴言语謇涩3日。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右侧肢体力弱伴言语謇涩3日,诊断为中风。患者肝风挟痰,横窜经络,血脉瘀阻,而见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痰浊中阻,而见胸闷;痰热阻于阳明,胃肠积热,劫灼津液,而见便秘腹胀;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热之象。综上,辨证为痰热腑实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中风与口僻的鉴别:中风与口僻都可出现口眼?斜,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神志障碍;口僻则是以口眼?斜、口角流涎、言语不清为主症,发病早期可伴外感表证或耳背疼痛,无半身不遂及神志障碍等症状。诊断:中医疾病诊断:中风 中医证候诊断:痰热腑实证中医治法:化痰通腑方剂:星蒌承气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6题:

病例摘要:丁某,女,农民,40岁。患者1个月前受凉后感冒,服药后缓解(具体药物不祥),后反复出现感冒症状伴咽喉疼痛,去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给予消炎药物口服(具体药物不祥),效果不明显,于15天前出现颜面及下肢浮肿,未在意,于3天前症状明显加重,于昨日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近3天来纳差,倦怠乏力,无黑便,24小时尿量约800ml,睡眠可。查体:T36.5℃,P80次/分,R18次/分,BP130/80mmHg,颜面浮肿,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下肢重度浮肿,按之凹陷不起,舌淡红苔白腻,双脉细弱。辅助检查:尿常规:尿蛋白(+++),潜血(++)。生化:白蛋白16g/L,24小时尿蛋白定量4.7g,胆固醇6.10mmol/L,三酰甘油2.23mmol/L均高。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颜面及下肢水肿"为主症,属于中医"水肿"范畴。患者外受风邪侵袭,肺气失宣,不能通调水道,则眼睑及下肢水肿,子病及母,肺病及脾,脾虚失运,气不化水,以致下焦水邪泛滥,故下肢重度水肿,按之凹陷不起;脾虚运化无力,故纳差;脾主四肢肌肉,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故倦怠乏力;阳不化气,则水湿不行而小便短少。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弱属于脾虚湿困之征象,四诊合参,证属脾虚湿困证。本病病位在脾,病性为虚实夹杂,若治疗及时,预后可。西医诊断依据:发病前1个月有感染史,①尿蛋白大于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高脂血症。西医鉴别诊断: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皮肤紫癜,常于四肢远端对称分布,多于出皮疹后1~4周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诊断:中医疾病诊断:水肿中医证候诊断:脾虚湿困证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中医治法:温运脾阳,利水消肿方剂:实脾饮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茯苓15g;木瓜10g;木香10g;大腹皮10g;草果10g;干姜6g;炮附片6g(先煎);厚朴10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治疗总以改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减缓肾功能损伤为目的。1.一般治疗:尽量卧床,应给予正常量优质蛋白饮食,保证充分的热量。2.对症治疗:①利尿,排钾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联合使用,防止出现钾离子的紊乱。②减少尿蛋白,使用ACEI。3.免疫调节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

第7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66岁,已婚,农民。患者1年前感冒后出现双臂抬举力弱,双下肢酸沉感,症状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当地医院诊断为"肌无力",给予溴吡斯的明治疗,病情尚稳定。2周前患者感冒后双上臂抬举费力加重,双下肢乏力,活动后加重,为求中医治疗,前来就诊。刻下症见:四肢痿软无力,活动后加重,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无华,纳食不香,大便稀溏,小便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痹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四肢痿软无力1年,加重2周。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四肢痿软无力1年,诊断为痿证。脾失健运,生化乏源,气血亏虚,而致筋脉失养,故见肢体痿软无力、少气懒言;脾虚不运,而见纳差、便溏;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而见面色萎黄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均为气血不足之象。综上,辨证为脾胃虚弱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痿证与痹证的鉴别: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肢体长期废用,亦有肢体瘦削痿软,但痹证多见关节疼痛,痿证则无明显疼痛。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痿证 中医证候诊断:脾胃虚弱证中医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清方剂: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8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50岁,已婚,职员。2014年5月6日初诊。患者久病多年,1天前劳累后出现血尿。现症:血尿,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疲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血淋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血证(尿血)。中医证型诊断:肾气不固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血尿为主症,辨病为尿血。现症见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疲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辨证为肾气不固证。肾虚不固,血失藏摄。中医病证鉴别:血淋与尿血均表现为血从尿道而出,两者以小便时痛与不痛为鉴别要点。不痛者为尿血,痛(淋沥刺痛)者为血淋。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方剂名称:无比山药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熟地20g,山药25g,山茱萸15g,怀牛膝15g,肉苁蓉15g,菟丝子20g,杜仲15g,巴戟天10g,茯苓15g,泽泻20g,五味子15g,赤石脂(先煎)10g,仙鹤草10g,蒲黄(包煎)10g,槐花10g,紫珠草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9题:

病例摘要:陈某,女,36岁,已婚。患者1年前出现右侧乳房间断胀痛,可触及乳房肿块。在当地医院B超提示"乳腺囊性增生"。平素善郁易怒,时有胸闷、胁胀,眠不实。纳谷不香。二便尚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乳岩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乳房肿块伴疼痛1年。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双侧乳房均出现肿块,伴疼痛,与情绪相关,故诊断为乳癖。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血瘀滞,痰凝瘀血阻于乳络,故致乳房肿块,伴疼痛;肝郁不舒,故胸闷胁胀,善郁易怒,眠不实;肝木克土,脾失健运,故见纳谷不香。舌质淡红,苔薄白微腻,脉弦细,均为肝郁痰阻之象。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乳癖与乳岩的鉴别:二者都可以见到乳房肿块。区别在于,乳岩多发生于40~60岁中老年妇女,多无疼痛,逐渐长大,肿块质地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边缘不清,活动度差,后期破溃如菜花样,预后较差。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一般预后较好。诊断:中医疾病诊断:乳癖 中医证候诊断:肝郁痰凝证中医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剂:逍遥蒌贝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10题:

病例摘要:胡某,男,48岁,已婚,工人。患者1年前因工作原因出现情绪低落,精神抑郁,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物后症状有所改善。近1个月因工作繁忙再次出现情绪低落,伴急躁易怒,前来就医。刻下症见:情绪低落,时有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头痛耳鸣,食后呃逆频频,大便秘结,夜眠差,梦多。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癫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情绪低落1年,加重1个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情绪低落1年,诊断为郁证。患者肝气不疏,郁而化火,肝火上炎,故性情急躁易怒,头痛耳鸣;肝络失和,故双胁胀满;肝胆火热伤津,故口干口苦;肝木横克脾土,胃气上逆,故食后呕逆频频;心神受扰,故眠差梦多。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郁化火之象。综上,辨证为气郁化火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郁证与癫证的鉴别:二者均与五志过极、七情内伤有关,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郁证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或胸胁胀满、急躁易怒为主要表现,神志清楚,有自制能力。癫证则可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等临床表现,一般已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诊断:中医疾病诊断:郁证 中医证候诊断:气郁化火证中医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方剂:丹栀逍遥散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