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

问答题简述肺炎与肺痨的中医鉴别诊断。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肺炎与肺痨的中医鉴别诊断。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问答题
如何区别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正确答案: (1)感染性发热多具有以下特点:①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的发热。②全身及定位症状和体征。③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于12×109/L,或低于0.5×109/L。④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提示有细菌性感染,有助于与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正常值<10%)应用激素后可呈假阴性。⑤C反应蛋白测定(CRP):阳性提示有细菌性感染及风湿热,阴性多为病毒感染。⑥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正常值为0~37,增高越多越有利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当除外妊娠、癌肿、恶性淋巴瘤者更有意义。应用激素后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阳性。
(2)非感染性发热具有下列特点:①热程长超过2个月,热程越长,可能性越大。②长期发热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中毒症状。③贫血、无痛性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大。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问答题
请演示如何确定患者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及呼吸停止。

正确答案: 1."一看"看形态、面色有无发绀、瞳孔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可结合提问)。
2."二摸"摸股动脉、颈动脉搏动。
3."三听"听心音、呼吸音。
4.呼呼唤患者,证实患者是否意识丧失。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问答题
内伤发热病因病机

正确答案:
解析:

第4题:

问答题
简要病史:右上后牙间断性疼痛5天 。

正确答案:
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正确答案:
解析:

第6题:

问答题
请简述尿常规检查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一)一般性状
1.尿量
(1)参考值:正常成人尿量为1000~2000ml/24h。
(2)临床意义
1)尿量增多: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见于暂时性多尿如水摄入过多,应用利尿剂等;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等;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衰早期等。
2)尿量减少: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h称少尿。低于100ml/24h称无尿。见于肾前性少尿如休克、心衰、脱水等;肾性少尿如各种肾脏实质性改变;肾后性少尿如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引起尿路梗阻或排尿障碍所致。
2.尿液外观
(1)正常新鲜尿清澈透明,受食物、尿色素、药物等影响,一般呈淡黄色至深黄色。新鲜尿发生混浊见于尿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沉淀。
(2)病理性尿液外观可见
1)血尿:尿内含一定量的红细胞称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如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平均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3个,称镜下血尿。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结核、外伤等,也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正常尿液隐血试验阴性,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血红蛋白尿见于严重血管内溶血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肌红蛋白尿见于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等,正常成人剧烈运动后也可偶见。
3)胆红素尿:尿内含大量结合胆红素,尿液呈豆油样改变,振荡后见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4)脓尿和菌尿:尿内含大量脓细胞、炎性渗出物或细菌时,新鲜尿液呈白色混浊(脓尿)或云雾状(菌尿)。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5)乳糜尿和脂肪尿:尿中混有淋巴液呈稀牛奶状称乳糜尿。若同时混有血液称乳糜血尿。尿中出现脂肪小滴称脂肪尿。乳糜尿和乳糜血尿见于丝虫病及肾周围淋巴管梗阻。脂肪尿见于脂肪挤压损伤、骨折和肾病综合征等。
3.气味:新鲜尿液即有氨味见于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等;有机磷中毒者,尿带蒜臭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呈烂苹果味;苯丙酮尿症者尿有鼠臭味。
4.酸碱反应
(1)参考值:pH约6.5,波动在4.5~8.0之间。
(2)临床意义
1)pH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痛风、糖尿病,以及口服氯化铵、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排酸性尿为其特征之一。
2)pH增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应用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3)药物干预:尿pH可作为用药的一个指标,用氯化铵酸化尿液,可使碱性药物中毒时从尿中排出;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使酸性药物中毒时从尿中排出。
5.比重
(1)参考值:成人在1.015~1.025之间,晨尿最高,一般大于1.020,婴幼儿尿比重偏低。
(2)临床意义
1)尿比重增高: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2)尿比重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疾病,尿崩症等。
(二)化学检测
1.尿蛋白
(1)参考值:定性试验阴性;定量试验0~80mg/24h。
(2)临床意义: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尿时,称蛋白尿。
1)生理性蛋白尿:见于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等。
2)病理性蛋白尿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原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继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如汞、镉、铋)中毒、药物(如庆大霉素)及肾移植术后。
③混合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或肾盂肾炎后期、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④溢出性蛋白尿:见于溶血性贫血、挤压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病、轻链病等。
⑤组织性蛋白尿:由于肾组织被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的蛋白尿,多为低分子量蛋白尿。在肾脏疾病如炎症、中毒时排出增多。
⑥假性蛋白尿: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出血及尿内掺入阴道分泌物时。
2.尿糖
(1)参考值:尿糖定性试验阴性,定量为0.56~5.0mmol/24h尿。
(2)临床意义:尿糖定性试验阳性称糖尿,一般指葡萄糖尿。
1)血糖增高性糖尿:见于糖尿病、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肝硬化、胰腺炎等。
2)血糖正常性糖尿(肾性糖尿):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家族性糖尿等。
3)暂时性糖尿:生理性糖尿如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或静脉注射大量葡萄糖后,应激性糖尿如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时。
4)其他糖尿:乳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等进食过多或体内代谢失调使血中浓度升高时。
5)假性糖尿:尿中很多物质有还原性,如维生素C、尿酸、葡萄糖醛酸或一些随尿液排出的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水杨酸、阿司匹林等可使班氏定性试验出现假阳性。
3.酮体
(1)参考值:阴性。
(2)临床意义
1)糖尿病性酮尿:常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尿是糖尿病性昏迷的前期指标,此时多伴有高糖血症和糖尿,而对接受苯乙双胍等双胍类药物治疗者,虽然出现酮尿,但血糖、尿糖正常。
2)非糖尿病性酮尿:如高热、严重呕吐、腹泻、长期饥饿、禁食、过分节食、妊娠剧吐、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因糖代谢障碍而出现酮尿。
4.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1)参考值:正常人尿胆红素定性阴性,定量≤2mg/L;尿胆原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定量≤10mg/L。
(2)临床意义
1)尿胆红素增加: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阻塞性黄疸;门脉周围炎、纤维化及药物所致的胆汁淤积;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Dubin-Johnson综合征和Rotor综合征。
2)尿胆原增加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尿胆原减少见于阻塞性黄疸。
(三)显微镜检测
1.细胞
(1)红细胞
1)参考值:玻片法平均0~3个/HP,定量检查0~5个/μl。
2)临床意义: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称镜下血尿。多形性红细胞>80%时称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多形性红细胞>50%时称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肾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盂肾炎、多囊肾、急性膀胱炎、肾结核等。
(2)白细胞和脓细胞
1)参考值:玻片法平均0~5个/HP,定量检查0~10个/μl。
2)临床意义:若有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炎。成年女性生殖系统有炎症时,常有阴道分泌物混入尿内,除有成团脓细胞外,伴有多量扁平上皮细胞。
(3)上皮细胞:尿液中上皮细胞来自肾至尿道的整个泌尿系统,肾小管上皮细胞也称肾细胞,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大部分为移行上皮细胞,近尿道外口段为复层扁平上皮细胞。
1)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尿中出现提示有肾小管病变如肾小管坏死,观察尿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移植术后有无排斥反应有一定意义。
2)正常尿中无或偶见移行上皮细胞,在输尿管、膀胱、尿道有炎症时可出现,大量出现应警惕移行上皮细胞癌。3)复层扁平上皮细胞亦称鳞状上皮细胞,大量出现或片状脱落伴有白细胞、脓细胞见于尿道炎。
2.管型
(1)透明管型:正常人0~偶见/HP,老年人清晨浓缩尿中可见到。在运动、重体力劳动、麻醉、用利尿剂、发热时可出现一过性增多。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时可见增多。
(2)颗粒管型:分为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某些原因(药物中毒等)引起的肾小管损伤;细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
(3)细胞管型:
按其所含细胞命名为:
①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在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损伤时出现。
②红细胞管型:常与肾小管血尿同时存在,临床意义与血尿相似。
③白细胞管型: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④混合管型: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
(4)蜡样管型:多提示有严重的肾小管变性坏死,多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预后不良。
(5)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及其他肾小管损伤性疾病。
(6)宽幅管型:见于慢性肾衰竭少尿期,提示预后不良,又称肾功能不全管型。
(7)细菌管型:见于感染性疾病。
(8)结晶管型:含盐类、药物等化学物质结晶的管型。
(9)其他类似管型的物质:类圆柱体,黏液丝等。
3.结晶体:结晶体经常出现于新鲜尿中伴有较多红细胞应怀疑结石的可能。易在碱性尿中出现的结晶体有磷酸钙、碳酸钙、尿酸钙晶体等;易在酸性尿中出现的结晶体有尿酸晶体、草酸钙、胆红素、酪氨酸、亮氨酸、胱氨酸、胆固醇、磺胺结晶等。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问答题
伤寒和副伤寒

正确答案: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目前已知伤寒杆菌引起疾病为伤寒;副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为副伤寒。副伤寒包括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和副伤寒丙,其病原分别属沙门菌A、B和C组,生化特性类似伤寒杆菌,而菌体抗原和鞭毛抗原的成分不同。副伤寒丙有V抗原。各种副伤寒杆菌在自然条件下只对人有致病作用。流行病学特点是易经食品传播,常呈地方性流行,也可散发,但发病率较伤寒低得多。小儿副伤寒相对多见,其中以副伤寒乙占多数。成人中副伤寒甲较多。某些地区副伤寒丙发病率较高,可能与伤寒菌苗中不含副伤寒有关。
(一)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伤寒、副伤寒传染源为病人及各类带菌者,其中健康带菌者和慢性带菌者流行病学意义更为重要。伤寒、副伤寒杆菌经过人体排出粪便污染水源和食品,再由食物经口传播。
病人:病人在整个患病期间都有传染性,以病程2~4周传染性最强,少数病人在潜伏期(平均14天)就有传染性。患病期间应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引起肠穿孔。
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为确诊病例:①从血、骨髓、粪便、尿等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或副伤寒沙门菌;②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伤寒或副伤寒鞭毛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血清效价4倍以上增高。
带菌者:①潜伏期带菌者:即在临床症状明显出现前排菌。②恢复期带菌者:即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仍有2~3个月的排菌过程。③健康带菌者:即无病史(可能为亚临床感染)而间歇排菌。④慢性带菌者:即病后3个月仍继续排菌者。慢性带菌者的危害最大,不易被发现,特别是接触食品、食堂、儿童工作的慢性带菌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具有流行病学意义。
传染源的控制措施:①加强疫情和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尽快采取防控措施、控制疫情、防止蔓延的前提。发现病人愈早、诊断愈及时,愈能迅速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疾病蔓延。②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就地隔离治疗。医院难以收治病人时,应设立临时隔离治疗点,就地隔离病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1--1995),加强伤寒病例的集中隔离治疗与管理,严格按照国标的治疗原则进行正规、足疗程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周或临床症状消失、停药1周后,粪检2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确保病人达到出院指标后才允许出院。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从停止接触起算,至少3周。③抓好传染源的调查工作,追踪调查每一例伤寒病人,完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切实做好"五同时",即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宣传、预防用药和消毒等工作同时开展。加强带菌者的监测,重点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监测和预防用药,对病人家庭的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对出院人员落实医学观察措施。
(二)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主要经粪-口传播。
可通过:①饮用生水,特别是被伤寒或副伤寒杆菌污染的水源如井水、消毒不彻底的自来水。②食用被伤寒或副伤寒杆菌污染的食物,如经苍蝇污染过的食物。③接触伤寒、副伤寒病人、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手和物品。
预防和控制伤寒、副伤寒主要是要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首先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①加强环境卫生及厕所、宿舍卫生,加强粪便的管理,防止污染饮用水和食品;组织全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消灭苍蝇,减少疾病传播机会。如果有病例发生要做好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的消毒,防止污染水源;对所有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至无传染性为止。②加强食堂卫生管理,食堂要有防蝇、防尘设备,食堂供应的食品一定要煮熟煮透。食堂供应的食品要按要求留样。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明(且健康证明在有效期内)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才能上岗,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和痢疾志贺菌的粪便检查。做好日常饮用水的管理工作,保证开水的供应。如果是从企业购买的桶装饮用水,供水企业必须持有有效的食品流通许可证、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等。使用的饮水机必须有有效的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饮水机必须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饮用水源取水点位置要远离污水沟、厕所等污染源30m以上。③大力开展以伤寒、副伤寒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做到:接触食物前和大便后要洗手;要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和受苍蝇、蟑螂等污染的食品,隔餐食物要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与其他人共用碗筷;不随地大小便;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注意防蝇和灭蝇;一旦出现疑似伤寒、副伤寒的临床症状体征(如不明原因发热、体温连续3天超过38℃以上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三)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
1.为迅速控制疫情,除在疫点内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外,还应在划定的疫区范围内向广大群众开展健康教育,采用宣传画、卫生小报、宣传单、黑板报、录像及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等,以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卫生宣传教育要点如下: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特别是海产品和水产品。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或吃烧烤之类的东西;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和瓜果,生食的瓜果一定要洗干净,最好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后食用。剩饭剩菜、海产品等食用前一定要烧熟煮透。
(2)饭前便后洗手,碗筷要消毒,生熟炊具要分开,要防蝇灭蝇,房屋要有防蝇设备,安装纱门纱窗。
(3)不随地大便,不乱倒垃圾污物,不污染水源。
(4)疫情发生区域人员不到疫区外集镇赶集,不到病家或病村串门,不举办婚丧酒宴和节日聚餐。发现发热病人及时报告。
(5)市场购买的熟食品和隔夜食品要加热煮透。
(6)饮用水消毒。
2.应急性服药,暴发流行时,可对接触者或易感者进行药物预防。口服减毒菌苗在试用中,其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流行区居民以及流行区旅行者、清洁工人、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其他医务工作者、带菌者家属等为主动免疫对象。国内所用者为伤寒、副伤寒甲、乙的三联混合死菌苗,皮下注射3次,间隔7日,接种后2~3周可产生免疫力,以后每年加强一次。严重心脏病、肾脏病、高血压、活动性结核、发热者及孕妇均属禁忌。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问答题
请回答合谷、神庭的定位、归经及操作 。

正确答案:
解析:

第9题:

问答题
余先生,30岁 。腰部皮下3cm×2cm大小脓肿 。要求:请为患者(医学模拟人或模具)行脓肿切开术 。

正确答案:
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