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问答题海岸带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

题目
问答题
海岸带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海岸带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带


参考答案:

海岸带处于地球上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交汇区,这里自然环境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不仅具有纯海洋、纯陆地的资源,而且还具有海陆过渡地带的特种资源,因此资源物种丰富、储量巨大,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第2题:

海岸带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


参考答案:

海洋处于陆地的最低处,地上人为过程和自然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最终都要进入海洋,海洋污染物的绝大多数又集中在近岸海域,这就使海岸带生态系统变得相当脆弱,极易失去平衡,海岸带是侵蚀作用最剧烈的地方,也是地质构造最活跃的地方,这里的地震频繁,火山活跃、风暴潮、寒潮、赤潮等灾害的发生频率高,对海岸带的资源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均产生较大危害。


第3题:

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有()。

A、人工性

B、脆弱性

C、可塑性

D、地带性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大部分。其中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


正确答案:潮间带

第5题: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规划目标是( )。
A 到2015年, 生态脆弱区新增治理面积达到30% 以上
B 到2020年,生态脆弱区新增治理面积达到40% 以上
C 到2015年,生态脆弱区30%以上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
D 到2020年, 生态脆弱区40%以上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


答案:D
解析:

第6题:

海岸带是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带


参考答案:

海岸带处在海洋和陆地的结合部位,这里边缘效应、枢纽效应和扩散效应显著,它依靠廉价的海运和世界各国相通,发展海上贸易,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利用特有的边缘效应和枢纽效应,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也有利于搞活内地经济,有利于发挥两个扇面的辐射作用。海岸带还处在国防前沿,对保卫国防、抵御外来侵略十分重要,因此这里往往成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宝地。


第7题:

我国贫困区域大都处于深山、高原、沙漠等地区,水资源缺乏、土地贫瘠、生态脆弱、灾害频繁。其主要特征:一是土地资源总量少,土地零星破碎、贫瘠,不宜农耕,耕地质量不高,产出量低。二是旱涝灾害并存、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风灾、雨雪冰冻、滑坡、泥石流、农业病虫害等时有发生。三是贫困地区大多数处于生态敏感地带,易遭破坏且难于恢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贫困地区大都交通条件欠佳
B.我国贫困地区大都自然条件恶劣
C.我国贫困地区大都基础设施薄弱
D.我国贫困地区大都生态环境脆弱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我国贫困地区大都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然后分别介绍这些地区的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土地资源总量少,质量不高;二是灾害频繁;三是处于生态敏感地带,易遭破坏且难恢复。文段属于“总—分”结构,主旨句是首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首句的同义替换项。A项“交通条件差”和C项“基础设施薄弱”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提及。D项“生态环境脆弱”表述片面。

第8题:

我国土地退化大部分发生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带,对社会经济没有严重影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错误

第9题: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规划目标是()。

A:到2015年,生态脆弱区新增治理面积达到30%以上
B:到2015年,生态脆弱区新增治理面积达到40%以上
C:到2015年,生态脆弱区30%以上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
D:到2020年,生态脆弱区40%以上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

答案:D
解析: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中规划目标是,至2020年,在生态脆弱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和资源开发监管执法体系;生态脆弱区40%以上适宜治理的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退化生态系统基本得到恢复,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区域可更新资源不断增值,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高;生态产业成为脆弱区的主导产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有序、协调,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结构基本合理,系统服务功能呈现持续、稳定态势;生态文明融入社会各个层面,民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明显增强,人与自然基本和谐。

第10题:

下列选项中,海岸带地质灾害不包括()

  • A、海岸带侵蚀
  • B、海啸
  • C、河口盐水入侵
  • D、“负风暴潮”灾害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