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问答题概述亚里士多德之后价值理论的发展。

题目
问答题
概述亚里士多德之后价值理论的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继梅奥之后,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参考答案:继梅奥之后,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问题。
(2)同企业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
(3)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4)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

第2题:

概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性质的不同阶段,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有了符号功能,表象日益丰富,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不知道物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体质量是恒定不变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第3题:

简要概述态度改变的理论。


正确答案:(1)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延格(L.Festinger1957年)他把个人的知觉、思维、观点、信念、价值观、以及与认知有关的环境,称为认知元素;又把每两种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分为:协调、不协调、不相关三种情况。所谓认知失调,就是指两种认知元素之间的不一致。(2)平衡理论。海德(F.Heider1958年)有人称P-O-X模型。海德认为,在人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使某种情感或评价之间趋向一致的心理压力,解除这种心理压力的过程,就是态度改变的过程。(3)参与改变理论。

第4题:

概述亚里士多德之后价值理论的发展。


正确答案: 此后,价值理论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彻底的劳动价值论。另一方向完全相反,是一种表层次的非本质的研究即均衡价值理论,代表人物马尔萨斯、萨伊、马歇尔。
至今,世界存在三大价值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体系、新古典主义价值理论体和斯拉法价格理论体系。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伟大意义在于,他突破了从成本或从需求两个角度说明价值的思路,而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说明价值问题。劳动价值论只是作为马克思对经济作长期分析的一个外壳,最终要说明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变迁表现为经济的量的提高,制度的变迁,本质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迁。
每一种价值理论都有其特定哲学方法论基础,价值基础理论构成影响甚至决定着价值理论的性质和具体领域价值问题的结果。价值理论的对人生、真理、意义的解答决定了价值理论就是一种哲学观,而任何一种哲学体系在其无法摆脱的阶级性、社会性的意义上,也就是一种价值理论。对一种价值理论的深层揭示和先进性的认识,首先就是对其方法论基础的定位。

第5题:

简评亚里士多德对价值理论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价值理论的思想家,其价值思想是近代经济学价值理论发展的起点,他的价值思想主要反映在《伦理学》中,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物的两种用途。亚里士多德分析了物品的不同用途,认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直接供使用和交换。前者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后者则与分工有关。可以说,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基础。
(2)交换的产生。他提出,剩余产品的存在是交换产生的前提,但是,剩余即个人占有产品的相异性所决定的只是交换的产生,交换能否持续还取决于互惠是否实现。只有互惠的交易是平等的从而是有效率的,因而才是可以持续的。亚里士多德的互惠思想,实际上是近代经济学中“交易剩余”思想的萌芽。
(3)交换原则。由于交换参与者具有独立经济效益,因此,他们对交换利益的分解不仅是要求互惠,而且要求等同。交换的原则就是同一性或等同性。即交换参与者应当从交换中实现相同的效用,这是互惠的本质要求。尽管亚里士多德没有明确等同性的具体含义,但他对交换等同性的探索仍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西方经济学说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亚里士多德是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价值概念的哲学家。因此,亚里士多德的价值概念虽然是很粗浅的,确实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直接渊源。

第6题:

概述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


正确答案: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是指教师职业可以满足教师的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获取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劳动,也称为教师职业的自我价值。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主要是通过其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实现,教师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第7题:

()是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证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的问题。

  • A、柏拉图
  • B、卢梭
  • C、亚里士多德
  • D、昆体良

正确答案:C

第8题:

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理论。


参考答案:亚里士多德对政体进行了划分,划分的标准有二:主权属于多少人来掌握;统治的目的,即为实现全体市民的利益,还是只为实现自己或少数人的利益。如果国家组织是为整体共同的善,这种组织就是正常的政体,称“正宗”政体,否则就是不正常的政体,称“变态”政体。由此标准,他把政体分为六种: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暴君(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前三种是正宗政体,后三种是变态政体。在政体理论问题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不存在任何环境下总是好的政体;政体需由不同人民的特殊要求来确定。至于亚里士多德向往的政体,有人说是共和政体,有人称立宪共和政体,有人称混合三种正常政体的一种混合政体。总而言之,它是一种介于三种正常政体之间并吸收三种正常政体优点的中间型政体。在这种国家中,中等阶级占据优势。,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政体职能问题,即国家职能。他认为任何一种政体都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这就是它的立事职能、执行职能和司法审判职能,通过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它的治权。

第9题:

结合维果茨基关于游戏发展价值的理论,谈谈你对游戏的智力发展价值的认识。


正确答案: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游戏使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游戏使孩子学会了不仅按照对物体和情境的直接知觉和当时影响去行动,而且根据情境的意义去行动。儿童在游戏中的以物代物,正是将意义同直接经验分离。当然,分离是逐步发展的,早期替代物类似于他们所要替代的物体,随着发展,不太典型的物体替代品就日益成为可能,替代物与被替代物越不相似,则越“符号化”,也即意味着思维的抽象化。正是游戏使儿童的思维逐步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心理机能就是这样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所以,游戏是思维摆脱具体实物的束缚,逐渐内化的一个过渡阶段。
(2)游戏有助于意志行为的发展。在游戏中,儿童把自己的愿望和一个想象中的自己联系起来,即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该角色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则联系起来,心甘情愿地服从于来自现实生活的规则,并放弃直接的冲动,从而有助于意志行动的发展。儿童最大的自制力产生于游戏之中,因此,游戏对于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第10题:

试述韦伯之后区位理论的发展方向。


正确答案: 韦伯以后的区位理论,主要沿着三个方面发展。
(1)一是沿袭杜能、韦伯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的成本学派,其代表人物有胡佛、赖利等。
(2)另一派则主张,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到利润最大的区位。由此,形成市场学派,其代表人们有谢费尔、费特尔、帕兰德、罗斯特朗等。
(3)还有一派认为,既要考虑生产成本又要考虑市场,主张通过综合分析区位因素确定合理的生产区位,形成成本-市场学派。其代表人物有艾萨德、俄林、弗农等。
(4)此外,上世纪中期还产生了行为学派和社会学派。行为学派重视心理文化、消费偏好对产业布局的影响;社会学派则着重研究制度、政策、国防等对产业布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