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问答题凡夫被业牵引流转,故有六道轮回,菩萨被悲心牵引流转,悲心所到处,就是菩萨所到之处,如悲心驱使你到地狱去度生,你就情不能自己的,非去地狱度生不可。否则,你将感到自心有所不安,菩萨有隔阴之迷,以何法保持来生再修行乎,抑或再变成凡夫,若然入六道轮回乎?

题目
问答题
凡夫被业牵引流转,故有六道轮回,菩萨被悲心牵引流转,悲心所到处,就是菩萨所到之处,如悲心驱使你到地狱去度生,你就情不能自己的,非去地狱度生不可。否则,你将感到自心有所不安,菩萨有隔阴之迷,以何法保持来生再修行乎,抑或再变成凡夫,若然入六道轮回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悲忧情志归属哪一脏?()

  • A、心
  • B、肺
  • C、脾
  • D、肝

正确答案:B

第2题:

发了菩提心以后,名字已经转变,可以称为菩萨,那一个人既是凡夫又是菩萨,这是否矛盾?请说出你的理由。


正确答案: 不矛盾。因为所谓的“凡夫”,是指我们相续中具足了业和烦恼,而所谓的“菩萨”,是指已经具足利他的心和行为,故二者并不相违。

第3题: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是指作者借《聊斋志异》的神鬼妖魅故事来批判社会现实、寄托自己的悲愤。
  (1)抨击科举制度的黑暗腐朽。(2)描写理想的爱情婚姻。(3)反映阶级矛盾,揭露封建社会政
  治的腐败。

第4题: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悲、智、行、愿。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的情志剌激是()。

  • A、怒
  • B、悲
  • C、喜
  • D、惊

正确答案:D

第6题:

凡夫被业牵引流转,故有六道轮回,菩萨被悲心牵引流转,悲心所到处,就是菩萨所到之处,如悲心驱使你到地狱去度生,你就情不能自己的,非去地狱度生不可。否则,你将感到自心有所不安,菩萨有隔阴之迷,以何法保持来生再修行乎,抑或再变成凡夫,若然入六道轮回乎?


正确答案:菩萨品位甚多,有迷不迷,不迷者无论矣,迷者但有其愿,遇缘则觉,不失继续重修之机。愿力之大,不可思议,历代祖师,多是乘愿人也。若往地狱,须量自己修功,是否能在地狱同事,是否苦中尚能自在度他?倘心有余而力不足,等于不谙泅水,入海拯溺,两败无益。

第7题:

什么叫舍无量心、悲无量心?应该如何观修?


正确答案: 所谓的舍无量心,是指断除对怨敌的嗔恨、对亲友的贪爱而对一切众生无有亲疏的平等心。
正式观修的时候,应该将亲人观在左侧,怨敌观在右侧。以普通人的习惯,如果敌人坐在这一边,母亲坐在那一边,他会面朝母亲而背向敌人,为什么呢?因为他对敌人有意见,对母亲有贪执。但在修菩提心时,一定要将这二者同等对待。因为众生无始以来都当过自己的父母,这一点有丰富的教证和理证,噶当派的阿底峡尊者,在讲七种教言的前三种——知母、念恩、报恩时,对此分析得相当透彻。
悲无量心。悲无量心是愿三界轮回的所有众生,全部都离开痛苦。
修悲无量心时,不用观旁边的怨敌和父母,只需以母亲为所缘境,唯一对她观修,然后慢慢推至没有关系的众生、自己的怨敌,范围扩大到一个国家、两个国家……最后对一切众生普遍观修。这样,悲心自然可以生得起来。

第8题:

在七情内伤中,悲忧最易伤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正确答案:B

第9题:

《登高》中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你能感受到当时杜甫有哪些悲?


正确答案: 他乡作客,一可悲;
经常作客,二可悲;
万里作客,三可悲;
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
当此重九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
亲朋凋零,孤零零地独自去登台,六可悲;
身体健旺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
而这病又是经常的多种多样的,八可悲;
光阴可贵,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

第10题:

()中的许多句子至今还常被人挂在口边,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等。


正确答案:《楚辞》;《渔父》;《九歌。司命》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