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问答题王弼是如何论证“以无为本”的?

题目
问答题
王弼是如何论证“以无为本”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王弼,公元226-249年,字辅嗣,山东金乡人,汉末著名士族王粲的侄孙。由何晏推荐,作尚书郎。司马氏控制曹魏政权后,曹爽、何晏被杀,弼亦受牵连,以公事免,同年秋病死。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微指略例》、《论语释疑》等著作。
王弼认为,万有统一于一个共同的本体,这就是“道”(或者“无”),世界万物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为有这个本体,多种多样的世界万物,就是这个本体的表现。这就是所谓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王弼的哲学体系就是从各个方面来论证这个命题。
(1)万有本体只能是无形无象的“无”
王弼认为,任何具体的东西(有),都不能作为另外一个具体东西的本体,更不能是整个宇宙的本体。因为具体东西总有其规定性,就不能成为万有共同存在的依据,所以
有形则有分万有本体只能是无形无象的“无。在王弼看来正是这个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无”,才决定了具有各种规定性的“有”的存在和发展。即“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
(2)通过“一”和“多”的关系来论证“以无为本”
王弼为了论证世界万物由一个根本的东西作为本体来同意它们,因而又从“一”和“多”的关系来论证“以无为本”。即“分则不能统众。”“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通过“一”和“多”的关系,王弼论证出了“无”比“有”更根本,“无”是万有的“宗主”。
(3)王弼承认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其规律性,而这个规律性从根本上说也就是本体“道”或“无”。
(4)通过动静的关系来论证天地万物以无为本
王弼认为,万有是有形有象的,千变万化的,这样它就不能永恒地存在着,不能永恒存在着的东西,就不能是根本的。即“变动不居,恒静不变”。“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
因此,人们应该在“动”的现象中看到本体的常静,于动中求静,这叫做“反本”。
总之,王弼是通过对“有”和“无”的关系的抽象分析来论证其天地万物“以无为本”的命题的。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弼是如何论证他的“以无为本”观的?


正确答案: 王弼主张有生于无(道),以无为本。他论证说,只有无形无名之道才有资格成为万物的宗主,因为凡有形的东西都有分界,即都是以自身所特有的形名的规定性为其存在的前提。而此规定性不论其适用范围有多大,总有所尽所止之地,所以规定性同时就是限制性。那么,以无为本也就是十分自然的结论。
“体用”较之“本末”,具有更为鲜明的本体论的色彩。王弼认为,万物只是依赖无才显出自己的贵重和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故无是万物的本体和作用的源泉。

第2题:

我们现在阅读的《道德经》一般是唐代王弼注释过的通行本。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


参考答案:言,象,意

第4题:

如何评价王弼“得意忘象”的方法论?


正确答案: 王弼通过解释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提出,要得到这个统率一切事物的“一贯之道”,必须抛开具体的物象,如果只停留在具体物象上,是不可能得到的。这就是他“得意忘象”的理论。
(1)言、象、意三者的关系
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研究了言、象、意三者的关系。言,指卦辞,代表语言;象,指卦象,代表物象;意,指一挂的义理,代表事物的规律。王弼认为,语言是表达物象的,物象是包含义理的。但语言不等于物象,物象不等于义理,所以要得到物象应该抛弃语言,要得到义理应该抛弃物象。“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即只有抛弃物象的限制,才能认识事物的规律。
(2)先验论的认识论
王弼看到了语言、物象和义理三者的差别,是有其合理性的。但他把这种差别夸大了,割裂了三者的内在联系。其结果是,抛弃现象去认识本质,排斥感觉经验,排斥实践,把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看成头脑自生的东西。这种先验论同他的本体论是一致的。
(3)忘象求意
王弼宣扬的作为世界本体的“无”是超经验的,通过具体物象是不能认识的,因此在认识论上便导出了“忘象求意”的结论。而实现“忘象求意”,这要靠一种非凡的、天生的智慧。他称这种天生的智慧和才能为“神明”。
这样王弼具有先验论倾向的“得意忘象”说又导出了天才论,甚至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了。

第5题:

王弼


正确答案:玄学代表人物。《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例》,思想倾向:牵合儒道、以道为本。

第6题:

()盛于学界,何晏、王弼执其牛耳,王弼尤为杰出。


正确答案:魏晋玄学

第7题:

具有道教思想倾向的老子版本是()

  • A、王弼本
  • B、帛书本
  • C、汉简本
  • D、河上公本

正确答案:D

第8题: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有()

A.老子

B.鲍敬言

C.庄子

D.王弼

E.贾谊


参考答案:A, C, D

第9题:

以无为本


正确答案:魏晋玄学的重要命题,主要代表是王弼,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万有以无为本,无为体、为本,有为用、为末;无为一,有为多,多以一为本;无为静,有为动,动始于静并且复归于静,故有以无为本。

第10题:

下列哪些法律主张是汉初黄老学派提出的()。

  • A、"道莫大于无为"
  • B、"以农为本"
  • C、"秋冬行刑"
  • D、"以仁义为本"

正确答案:A,B,D